1、请认真听录音两遍,然后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1】达尔文是( )
A.美国人
B.法国人
C.英国人
【2】长大后,达尔文成为世界著名的( )
A.生物学家
B.发明家
C.物理学家
【3】一只小松鼠顺着达尔文的腿,爬上了他的肩头,大概以为他是( )
A.一块石头
B.一根木桩
C.一根柱子
【4】松鼠妈妈有必要担心自己的孩子吗?( )
A.有必要
B.没必要
C.以上都有可能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达尔文只爱观察花草树木。
B.达尔文想抓住小松鼠。
C.达尔文不仅爱观察花草树木,还爱小动物。
2、《昆虫记》是_____昆虫学家_____的著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填入括号内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 法布尔 B.丹麦 安徒生
C.英国 法布尔 D.英国 笛福
3、赏菊以陶冶情操,登高以锻炼体魄,这是哪个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4、判断语气。
惊讶
B. 怀疑
C.肯定
D. 谦虚
E. 询问
1.“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
2.“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
3.“你是怎么知道的?”( )
4.“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
5.“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
5、正确拼读下列音节,规范书写词语。
lǚ xíng liǎn dàn jiā bīn qīng pén dà yǔ
( ) ( ) ( )
dǒu yá mèng xiǎng xiān yàn fán huā sì jǐn
( ) ( ) ( ) ( )
6、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的意思。( )
飞得很快。( )
锋利,尖锐,本课指感觉灵敏。( )
声音清亮好听。( )
集中注意力地看。( )
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
7、我会根据语境写词语。
1.用“理”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马虎”不是我们丢分的______。
(2)周日,我和爸爸妈妈______了我们家所有的书籍。
(3)妈妈是一个非常讲______的人。
2.用“独”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每个节日都会让身在外地的游子倍感______。
(2)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______做许多事情了。
(3)老师告诉我们,______在家时一定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4)我幻想着有一天可以______一人去环游世界。
8、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富有诗意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1)湿润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3)雷拍着大手。
你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抓住了燕子的特征,勾画出了小燕子的____模样。
【2】“凑成”一词表现了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燕子_________的感情。
【3】依照选文的句式,写一写。
一身______,一双________,加上一条______的尾巴,凑成了________的小猴子。
10、阅读检阅台
虎门销烟(节选)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我会照样子写拟声词。
例:咕嘟咕嘟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销烟的过程。
撒盐巴→(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选文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并试着用这些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门销烟“震惊中外”,你觉得“震惊”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直通车。
植物知道些什么
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大学专业课上的老师说,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
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本事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如今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情警报,你有何感想?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新书《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向空气中释放一种信息素。接收到信息素的枫树乙丙丁们马上开始分泌化学物质,抵抗兵临城下的臭虫。
我几乎有些微微的忐忑了。难道说,当我在案板上把一个土豆五马分尸的时候.另外一些待宰的土豆正在做好毒杀我的准备?
别说我杞人忧天,要知道,按照丹尼尔的说法,尽管人们在谈到植物时,觉得它们和石头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株捕蝇草如何适时关闭它多刺的叶片?一朵花如何得知春季的到来?丹尼尔的新书给出了答案:植物能“看到”“闻到”和“感觉到”,懂“社交”,甚至拥有记忆。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DNA的一部分。
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光的照射就像“起床”命令,让植物们在阳光下尽情生长。傍晚,太阳在最后一缕远红光中落山,植物们“看”到指令,随之“入眠”。再看人类,同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过,植物们虽有“视觉”,却太容易被人类蒙蔽。“揠苗助长”早就过时了,最新“人工调节植物生长”的手段是,在夜里闪几下红光——效果几乎等同于白天好几个小时的日照。
除了“视觉”,植物还有“嗅觉”。寄生植物菟丝子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是自然界中菟丝子最常见的寄生植物。为了证明菟丝子“深爱”番茄,科学家们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把它们关在看不到对方的盒子里,把番茄汁抹在橡胶上或是引入“第三者”小麦。结果,菟丝子果真“嗅”到番茄释放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总是坚定不移地扑过去。
比如,前文中受到臭虫攻击的树枝,会以分泌信息素的方式警告同根生的其他树枝,与此同时,隔壁的树窃取到这种信号并从中获益。
枝条并不是植物们互通情报的唯一信息。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们还能通过相邻的根系传递信号。干旱来临时,最先发觉的植物会“告诉”邻居做好缺水的准备。
如果这些都还不算猛料,那么做好准备: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有短期记忆、免疫记忆甚至隔代记忆。
比如,小麦幼苗在开始孕育果实之前,记得它们已经度过寒冬。而一些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植物会将更强的抵抗力传给子孙。
下次我踏着草地、捧着鲜花或嚼着蔬菜,也许会想起这本书,有那么一瞬间,我也会对这些事实上很“敏感”的生命充满爱怜。但这爱怜持续不了多久,因为我记得书里的另一件事:捕蝇草闭合的前提是叶子上的感觉毛有两根被昆虫触碰,所以它必须记住第一根感觉毛已经被触碰了。但是这短暂的记忆只能持续约20秒,然后它便忘记了。
这仍然让我觉得,自己所属的物种,确实要高级一些。
【1】知音乐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获益(____) 窃取(____) 攻击(____) 传递(____) 险情(____)
猛料(____) 孕育(____) 恶劣(____) 爱怜(____) 触碰(____)
【2】孪生兄弟。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______) 得意——(______)
坚定——(______) 短暂——(______)
【3】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DNA的一部分。
找出这句话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
请试着写出一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
【4】成语擂台。
(______)来(______)受 (______) (______)城下
五马(______) (______) (______)人(______)天
揠苗(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而作
(______) (______)而息 (______) (______)不移
【5】请用“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人们在谈到植物时,觉得它们和石头没什么两样。
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我在案板上把一个土豆五马分尸的时候,另外一些待宰的土豆正在做好毒杀我的准备?”把这句话改写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大搜索。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是______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______的著作。
植物能“______”“______”和“______”,懂“______”,甚至拥有____。
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有_____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小庙。
起初,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往菩萨案桌上的净瓶里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主。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这样总算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见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也恢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词语可以看出,第二自然段是按_______顺序写的。
【3】“净瓶里的柳枝也恢复了生机”的原因是什么?( )
A.三个和尚开始共同协作打水。
B.小和尚又开始每天打水。
C.菩萨运用神力让柳枝复苏。
D.瘦和尚和小和尚又开始每天抬水。
【4】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说“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明白了什么呢?( )
A.患难才能见真情。
B.合作共事时不能斤斤计较,必须同心协力。
C.防火意识很重要。
D.在坏事情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要及时制止。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端午节
①端午节到了。中午,沿江路河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人们都在焦急地盼着龙舟的到来。
②隐隐听到远处一片锣(luó)鼓声,龙舟出现了,龙舟过来了!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jiāo)龙。长长的“龙体”上涂满了鳞(lín)甲形的斑斓(lán)花纹。那昂(áng)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他们穿着一式的运动衣,划着一式的短桨(jiǎng)。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diān biān)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吹哨子。随着“咚锵(qiāng),咚锵”的锣鼓声,短桨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好看极了!壮观极了!
③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堤上的人群激动地呐(nà)喊着:“加油!加油!”许多人还点燃鞭炮抛向江面助威。我也禁(jīn jìn)不住握紧拳(quán)头大喊大叫,直到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④龙舟竞赛,充满着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那热烈的气氛(fēn)、壮阔的场面和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劲头,让人久久难忘。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__________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__________
【3】选文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赛龙舟热闹场面的。
【4】第3自然段是场面描写,先写________,再写_______,突出了龙舟竞赛十分激烈。
【5】你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吗?(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段话写火烧云的_____________。
【2】作者连用四个“一会儿”,是为了突出火烧云_____________。如果换成四个“有的”来连接,则突出的是火烧云_____________。可见,要依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选用词语。
【3】作者选用了三类词语来描绘火烧云的颜色,请你照样子分别补充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
重叠词语:红彤彤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混合色词语:半紫半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比喻色词语:葡萄灰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 卖辣椒的女人
①卖辣椒的人,恐怕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那就是不断会有买主问“你这辣椒辣吗?”答“辣”吧,也许买主是个怕辣的,立刻走人;答“不辣”吧,也许买主喜欢吃辣,生意还是做不成。当然解决的办法也是众所周知的经典,那就是把辣椒分成两堆,吃辣与不吃辣的各选所需。
②我一天没事,就站在一个卖辣椒妇女的三轮车旁,看她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趁着眼前没有买主,我自作聪明地对她说:“你把辣椒分成两堆吧,有人要辣的就说这堆是,要不辣的就说那堆是。”没想到卖辣椒的妇女却只笑了笑,轻声说:“用不着!” 说着就来了一个买主,问的果然是那句老话“辣椒辣吗?”卖辣椒的妇女很肯定地告诉他:“颜色深的辣,浅的不辣!” 买主信以为真,挑好辣椒付过钱,满意地走了。也不知今天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人都是买不辣的,不一会儿,颜色浅的辣椒便所剩无几了。于是,我又自以为是地说:“把剩下的辣椒分成两堆吧!不然就不好卖了!”然而,卖辣椒的妇女仍是笑着摇摇头,说:“用不着!” 又一个买主来了,问:“这辣椒辣吗?” 卖辣椒的妇女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答道:“长的辣,短的不辣!”买主就依照她说的挑起来。不一会儿,长辣椒便很快告罄(qīng)了。
③看着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短辣椒,我没有再说话,心想:这回看你还有什么说法?没想到,当又一个买主问“辣椒辣吗?”的时候,卖辣椒的妇女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软皮的不辣!” 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被太阳晒了半天,确实有很多辣椒因失水变得软绵绵了。
④我忽然有所顿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有智慧。
【1】第二自然段中的“告罄”指的是( )。
A. 辣椒即将卖完 B. 辣的辣椒即将卖完
C. 长的辣椒即将卖完 D. 女人卖辣椒的工作即将结束
【2】卖辣椒的人经常会碰到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是( )
A. 不断会有买主问“你这辣椒辣吗?”
B. 怎样巧妙地回答买主问的“你这辣椒辣吗?”这个问题
C. 卖辣椒时需要将辣椒分成“辣”与“不辣”两堆吗
D. 当买主问:“你这辣椒辣吗?”时,答“辣”还是答“不辣”
【3】卖辣椒的妇女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 )
A. 将辣椒分成辣与不辣两堆。 B. 告诉顾客辣椒颜色深的辣,颜色浅的不辣。
C. 根据辣椒的颜色、长短、软硬,告诉顾客辣椒是辣还是不辣。 D. 让顾客自己判断。
【4】“我”在看摊主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中,心情是这样变化的( )
A. 疑惑不解——自作聪明——暗自佩服——有所顿悟
B. 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暗自佩服——有所顿悟
C. 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暗自佩服——有所顿悟
D. 疑惑不解——自以为是——暗自佩服——有所顿悟
【5】下面对这个卖辣椒的妇女的评价,哪一个最恰当?( )
A. 卖辣椒的妇女非常狡猾,想方设法欺骗顾客。
B. 卖辣椒的妇女掌握的这些经验很有用。
C. 卖辣椒的妇女善于观察和总结,她的生意充满了智慧。
D. 卖辣椒的妇女善于抓住顾客的心理做生意。
16、排列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____)再走到一座小桥上。
(____)它们先来到小河边。
(____)然后,“扑通、扑通”跳到河里捉小鱼,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____)太阳下山了,妈妈来叫了,小鸭们才想起应该回家了。
(____)一群小鸭想到河里捉鱼吃。
17、连字词组成两句不同的话。
亮晶晶的 把 交给了 钥匙 爸爸 小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语言表达。
(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仿写。
去年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我懂得了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千古传诵的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名句。
(3)“看着指针不停地跳动,我懂得了时间。”想想看,你懂得了什么?你能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在几门功课中,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上长着枝叶繁茂的绿树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许多小明的先进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飞机飞上了天空,离开地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在动物园里看到顽皮的一只猴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有趣的故事,不仅留下的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21、习作。
你一定做过很多梦吧?请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梦来写一写。要把梦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意思,别忘了给你的习作加一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