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广东茂名初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同学对他这次开始取得的成绩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B. 辩论会上,双方队员激昂慷慨,抑扬顿挫,各述理由,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C. 每年一到花季,阳明山上都可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

    D. 隔壁老奶奶担心在外地打工的儿子,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 2、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塞腰鼓》——刘成章——《人民日报》——当代

    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晋代

    C.《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三作家》——英国

    D.《灯笼》——吴伯箫——《吴伯箫散文选》——当代

  •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海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城。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看电视是游览观光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大饱眼福。

  • 4、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此词作于1079年暮春。其时苏轼在徐州上任仅两年,调往湖州任知州,调任途中作此伺。②彭城:即徐州。③清泗:清激的泗水,泗水流经徐州.④楚江:即泗水。

    1词的上阙“天涯流落思无穷”中的“思无穷”具体表现为哪些情感?

    2“物我相融”是历代词人常用的创作手法,请结合“背归鸿,去吴中”一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5)请默写出《蒹葭》的开头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傅雷教育孩子事无巨细,比如他曾就说话的语气语调这样的小事告诫傅聪注意修养。读完《傅雷家书》全书,傅雷的哪一种做法最让你感动?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阿里

    巴荒

    我要一人进阿里。

    那个烛灯悠悠的夜,长长而低矮的案桌四周,围满了新老朋友们,每一双眼睛都在等待着我说“不去了”,而讲阿里这个久久潜入我心中的强烈愿望已势不可挡,我觉得西部荒野的大自然,一种神秘的呼唤正等着我去回签和验证些什么。

    我幸运地搭上了去阿里的越野车,启程后百余里的路程中,我都神不守舍。直到车离开北面逆流的雅鲁藏布江,驶上海拔4790米的岗巴拉山口,我才从冥想中拔足,同车内的藏人们一起呼喊:“嗦嗦罗——”

    我第一次看见“圣湖”羊卓雍错,就是这座喜马拉雅山北坡最大的淡水湖,约800平方米的高山湖泊,平躺于蜿蜒绵亘的群山之中。从高出湖面几百米的山口眺望,它确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蓝宝石,那种纯粹的色彩和宁静的感觉,以及湖畔密集的白色水鸟、牛马成群所带来的悠悠生息,是如此的赏心悦目。

    去阿里的路沿羊卓雍错行,经过浪卡子进入日喀则的江孜地区,远远就可看见江孜宗山上的旧城堡垒。江孜宗城堡因1904年江孜人民抵抗英帝国“远征军”的侵略而在历史上闻名。我跟随着车里的藏人穿进那像密集的道具一样的藏式民居,在墙头和柱身涂以彩绘的藏式小楼上喝了一道道酥油茶,然后又梦幻般地消失于这个场景。

    而真正的阿里荒原(泛指无人区)是从拉孜起数的234公里桩后的岔口伊始的。车行至此,正如音乐曲调一转,爵士乐接古典乐,在一块插入泥土的铁牌处——生锈的铁牌上白色的手写藏汉文写着:向前:仲巴203公里;向右,措勤236公里——离开车道往右边翻浆的干泥坑地“哐啷”、“哐啷”,我激奋的心也随它的“哐啷”声开进雨水和洪水侵蚀后又被太阳蒸干的荒滩,开进无垠的阿里高原,就像一只小船驶进波涛汹涌的大海。

    阿里,阿里。

    我终于跨进了地球上高高隆起的这块36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平均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阿里藏北高原之上,在脚下这片向西北延伸,一直到新疆昆仑、到青海可可西里的20万平方公里藏北无人区之中……

    而关于阿里,我在踏入这块神秘区域之前对它的了解甚少。我读过的那一则关于阿里札达古格王朝遗址的考察报告,仅仅是因那几张图片把一座依山叠起的风化古堡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阿里”这个地名才第一次跃入我的心中。

    我读过海因里希·哈雷的《西藏奇遇》,这位当年德国著名的登山运动员,奥林匹克的滑雪冠军,他在印度考察喜马拉雅山登山路线时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被印度地英军扣押入狱成为战俘,后在西藏生活七年之久,通过当年他从阿里边境数度逃入西藏避难的艰险经历和他顽强卓绝的生命意志,我初次触摸到阿里现代历史中的生息和原始中的自然。

    我还曾读到过一篇涉及到青藏高原的小说,它总让我联想起“母亲”这个亲切的词汇,它把高原自然中的野性的粗犷、苍劲甚至忧伤,像梦一样萦绕在我的记忆里。我感觉到与自然的独特缘分,它的生,它的死,它的喜怒哀乐,它跳动的脉搏直通我的千万缕血脉。阿里这条最颠簸、最荒凉的陌生之路竟让我觉得这么熟悉这么亲切,一跨进这片广袤就有一种回故乡的感觉。

    穿越阿里东部三县的一千余公里路途中,时而沟壑纵横时而又平滑如鱼脊的野坡,时而无穷无尽起伏的荒滩时而又一马平川的草原,到处散落着灵性的石头或风干的动物尸骨,到处伫立着逶迤而冷峻的高山,横卧着平静而神秘莫测的湖泊。

    在天还未启明地还未解冻的凌晨,赶路的车灯射出两道雪亮的光柱,引起散布在山岗土道的野兔阵阵惊惶逃窜,成千上万只土拨鼠在开裂的土堆上来回穿梭。而正午,在水边沼泽地里养息的旱獭,在水中嬉戏的黄鸭,丹顶鹤缓缓扬起头,三五成群的黄羊奔向隐蔽的野岗。有时,一头孤狼在深沟隔断的对岸高台观望,而后像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掉头消失于远处的山脊;有时,一只孤雀在茫茫草原上飞行,落在一根偶然出现并早已枯死的麻柳枝头,摇摇晃晃像个疲惫的流浪儿,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何处又是它躲避风寒的巢穴?

    (选自《阳光与荒原的诱惑》)

    【1】梳理游踪顺序,填写下列表格。

    所至

    岗巴拉山口

    江孜宗城堡

    进入无人区

    穿越阿里东部三县

    所见

    羊卓雍错

    翻浆的干泥坑地

    地貌变化,自然百态

    所感

    梦幻一般

     

    【2】品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1)那个烛灯悠悠的夜,长长而低矮的案桌四周,围满了新老朋友们,每一双眼睛都在等待着我说“不去了”,而进阿里这个久久潜入我心中的强烈愿望已势不可挡,我觉得西部荒野的大自然,一种神秘的呼唤正等着我去回答和验证些什么。

    (2)有时,一只孤雀在茫茫草原上飞行,落在一根偶然出现并早已枯死的麻柳枝头,摇摇晃晃像个疲惫的流浪儿,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何处又是它躲避风寒的集穴?

    【3】作者谈论自己读关于阿里札达古格王朝遗址的考察报告、《西藏奇遇》和一篇涉及青藏高原的小说,有何作用?

    【4】同样是两篇女作家写的高原游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中,马丽华除了写高原美景,多次写自己身体不适甚至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此文作者巴荒也同样经历了接近死亡的病痛和种种磨难,但是此文中,她丝毫不曾提及。请你从读者的角度,分析她们在材料选取和主题塑造上的异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给生活增添了乐趣,让心灵得以舒展,为人生增添亮色。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