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白杨初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裂(jūn 水( 蒙络摇zhuì

    B. shěng 大悟(chè

    C.然( 掇(chuān 天衣无fèng

    D.立( 奋(kāng 皱(zhě 莺飞(cháng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ú)   (pàn)   (xǔ) 顿开(sài)

    B. 唐(tuí)   妒(jì) (yàn)   炙人口(kuài)

    C. 吸(yǔn)   意(qiè)   (ké) 明眸善(lài)

    D. 静(tián) 免(huò)   怒(yùn)   斗艳(yán)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最近污蔑中国“利用综合国力欺侮和恫吓他人”,声称“在美国,战争是例外,而中国恰恰相反”,其观点之荒唐,令世人叹为观止

    B.生活中能踏踏实实做自己事情的人一般都不修边幅,他们胸有韬略,腹有乾坤。

    C.越是学识渊博,越是虚怀若谷;越是才疏学浅,越是目空一切

    D.在扑灭西昌泸山森林火灾的战斗中,消防官兵当仁不让,与烈火进行了殊死搏斗。

  • 4、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 “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 “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 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仅仅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 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节选部分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腹有诗书气自华,根据你的积累填写下面的诗句。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同志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在冬天来临以前,从车站到伐木场修筑一条轻便铁路,全长超过7公里。而要完成这项工程,我们需要 350个工人和两个工程师。共青团员们已经在仓库里找到了足够的铁轨和7个火车头。但是,那儿只有一所破房子,以前是个学校,工人们根本没有地方住,所有人员只能分批派去,两个星期轮换一次,时间长是挺不住的。阿基姆,咱们先把共青团员调上去怎么样? ”他没有等回答,又接着说,“共青团要把能派的人都派去。这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跟同志们讲清楚,这是为了拯救全城和铁路,他们一定会好好干的。”

    (1)该语段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段话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______(人名)遇事沉着、有主见、雷厉风行的性格特征。

    (2)请你简述这个人物对保尔•柯察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4玉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1)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三句话,请同学们结合这三句话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①青春的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努力地奋斗让我更加精彩。

    ②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③青春年月没有理由不追梦,即使失败,我也要败得漂亮!

    要求:①写一篇演讲稿,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