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安徽滁州初二下册期末政治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85后”老人干德顺,49岁开始研究哑剧;57岁创造“活雕塑艺术”,65岁开始学骑马,78岁骑摩托,79岁T台走秀,80岁学打碟……85岁的王德顺为完成儿时的飞天梦,决定学习飞机驾驶。王德顺的经历启示我们(     

    ①学习中只有乐没有苦       ②要更加珍惜中学阶段的学习

    ③只有退休后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④学习没有终点,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 2、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不仅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下列选项能体现生命有接续的是(     

    A.爸爸告诫我韶华易逝,要珍惜当下

    B.奶奶说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C.张爷爷年过百岁,人们都说他是长寿老人

    D.我的家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家规家训至今流传

  • 3、下列和朋友相处的情境中,你能感受到友谊的力量的有(     

    A.当我做了错事,他会保持沉默还主动疏远我

    B.我常常跟他倾诉烦心事,他总是耐心地开导我

    C.当我被他人欺负时,他就把欺负我的人暴打了一顿

    D.上课老师提问,我回答不出来,他在下面偷偷笑我

  • 4、古人云: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这启示我们做更好的自己要(     

    A.扬长避短

    B.欣赏自己

    C.顺其自然

    D.激发潜能

  • 5、张桂梅老师曾对学生说:“从教四十多年,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不是鲜花和祝福,而是能看到你们健康成长,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从她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     

    A.优秀教师以仁爱之心教书育人

    B.教师解决问题和表达方式不同

    C.师生之间应多些宽容

    D.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 6、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向哥伦比亚民众发表视频讲话时指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句话揭示的友谊的特质是(     

    A.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B.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C.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D.友谊都是一成不变的

  • 7、元宵节,一位50多岁的男子背着80多岁的老母亲,挤在人群中看民俗表演,这一情景被网友抓拍后在网上热传,让人泪目。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诗句能反映子女对父母孝敬之情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8、下图直接反映网络交往具有的特点是(       

     

       

    A.间接性

    B.自主性

    C.平等性

    D.虚拟性

  • 9、你认为下面漫画中的孩子应该(       

    ①充当搭桥人,帮助父母和好如初                 ②躲在自己的房间,不用搭理他们

    ③想办法引导父母看到对方的优点                 ④帮助父母舒缓情绪,当他们的倾听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这是因为(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性格、兴趣等方面影响很大

    ②朋友会让我们收获温暖,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③朋友会让我们获得非常多的钱财,享受快乐

    ④朋友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1、中国女科学家颜宁曾说“不喜欢‘女科学家’这称呼。”她还说,“科学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在本科接受了足够的训练,它对性别没有偏向性。”颜宁的话启示我们(     

    ①男生女生之间没有任何性别方面的差异

    ②性别刻板印象可能会影响个人潜能的发挥

    ③从事任何职业都绝对不要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制约

    ④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主题。我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具体到每个家庭,其表现形式都各不相同。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家庭是因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

    ②家是只有甜蜜、温暖,没有争吵的地方

    ③家庭成员间应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④家庭是我们身心寄居的避风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说明(       

    A.普通人受挫折较多

    B.名人、伟人受挫折更多

    C.人的命运总是不好的

    D.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 14、关于学习,有“梅花香自苦寒来”“板凳要坐十年冷”等古语,又有陶渊明读书欣然忘食、陈景润醉心于数学研究而不觉厌烦的例子。这表明(     

    A.学习中有辛苦,学习中也有快乐

    B.“苦学”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C.快乐学习要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

    D.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的学习一定快乐

  • 15、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达·芬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经常受到外界的各种评价,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他在绘画、科学、工程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借鉴达·芬奇对待他人评价的经验,我们面对他人的评价,正确做法是(     

    ①忽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②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③要全盘接受他人的评价④客观冷静分析他人评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16、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永恒的主题。对家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②家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

    ③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④家是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一名言说明了(     

    A.学习不局限在学校

    B.实践才能出真知

    C.学习中有乐也有苦

    D.学习伴随我们成长

  • 18、60多年来,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的众多志愿者……每一个热心人,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     

    ①在奉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②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③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④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9、对下面漫画《囚》解读正确的是(     

       

    ①沉迷网络有时会关闭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②沉迷网络可以满足一切心理需要

    ③长期虚拟交往使青少年难以触摸生活的真实

    ④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一位老师在批改试卷时,在每张卷子上画简笔画以此鼓励学生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该老师称,画这些是为了鼓励学生,同学们看到后特别开心,很兴奋,自己还和学生们达成约定想要得到画就要好好写作业。这启示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     

    ①相互理解,主动关心对方

    ②正确看待老师的鼓励和期待

    ③尊重老师,不向老师提任何反对意见

    ④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21、中学阶段是__________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 22、家是温馨的港湾,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下面是某班同学的一份关于“家”和“亲情”的手抄报,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其补充完整。

     

  • 23、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1)中学生活提供了____的多种机会。

    ____,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____

    ③丰富多彩的____,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各种各样的____,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2)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____

    (3)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____重新塑造一个“我”:

    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

    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____

    ③越来越有____,敢于表达自我。合作探究,热点剖析。

  • 24、根据你交友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填写如表。

    结交新朋友的经验

    与朋友相处的经验

    (1)_____

    (4)_____

    (2)_____

    (5)_____

    (3)_____

    (6)_____

  • 25、下列关于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B. 只有维护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才有保障

    C.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D. 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26、

四、判断题 (共1题,共 5分)
  • 27、青春的我们需要自信、自强。(_____

五、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8、   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启,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初中的学习生活将会是 怎样的?学习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们如何才能享受学习,并且在丰富多彩的 初中生活中学会学习?

    对此,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辫析。

  • 29、   少年的梦想,有时像“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关于梦想的实现,有以下说法,请你参与辨析与澄清。

  • 30、(友谊的天空)

    小梅和小芳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人无话不谈。可是就在老师征询运动会人选的时候,小梅自作主张给小芳报了1500米长跑。当小梅告诉小芳的时候,小芳说长跑是她的弱项,她想改项目,可是已经晚了。为此小梅和小芳闹得很不愉快。

    (1)上述材告诉我们呵护朋友间的友谊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网络新时空)

    13岁的小梅在网上聊天时认识了一位网友,也经常和网友讲述自己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梅对网友越来越好奇,正巧对方发出邀请,想在周末与她会面。小梅不知道该不该去,找来几个朋友请教。

    (2)小梅的朋友小玲认为:网上交友难以触摸生活中的真实,因此中学生不应该网上交友。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安全保护网)

    (3)如果你是小梅的朋友,请你为她出谋划策:请你告诉小梅网上交友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 某社区近来发生几件麻烦事,因此特邀某学校法制宣传小组给居民宣传法律知识。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以下事件,请将涉及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填入表格中对应位置。

    A

    李花的丈夫一定要她改随丈夫姓

     

    B

    小区超市强行搜查小陈的身体

     

    C

    李某散布王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

     

    (2)针对B的现象,你如何指导居民来维权呢?

     

  • 32、   2017年高考结束,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各地的高考状元,各地的高考状元也在谈论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是两位高考状元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状元甲:我属于那种学习娱乐两不误的学生,要学就专心致志地学 要玩就玩个痛快,没有效率的磨洋工,是不可取的。

    状元乙:其实,只要上课跟上老师的思路,紧抓课堂45分钟把课本上的知识当堂消化掉,再做些配套练习,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吃力了。

    请问: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想做到学会学习,应该怎样做?

  • 33、《礼记·学记》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固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问:“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 34、请谈谈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以实际行动守护自已的生命?

  • 35、还记得那首儿歌吗?“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有时人们觉得很孤独,因为他们总在不断地砌墙,而不是搭桥。那么要想成功地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注意做好那几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判断题
五、辨析题
六、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