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1年的10月1日,日本越前藩的藩主召集数百名世袭家臣,命令他们将对藩主的忠诚转换为忠于天皇和国家,他敦促家臣们要多考虑国家的利益。这一做法顺应了当时日本中央政府所推行措施中的
A.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2、张建国同学非常喜欢收集邮票,他认为邮票是学习历史中非常珍贵的资料,其中往往涵盖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下图是他收集的其中一张,对邮票中的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B.改革没收了农民的土地
C.改革解决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问题。
D.改革使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3、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的是( )
A.外国使馆林立
B.外国军队进行军事训练
C.北京居民在聚餐
D.外国人在散步
4、一方面集中一切力量于中央,以应付与全国共同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又因地制宜以满足各州和地区的特别需要。与此相适应,在法律制度上一方面确立了联邦法律体系,另一方面保留了州法律体系。这描述的是( )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5、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据此判断他们以此要说明的问题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这标志着(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中葡就澳门谈判取得进展
C.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D.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7、1937年12月,马保三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名义,宣布武装起义。同时,正式通知国民党县长宪章,要求联合抗日。从这段史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A.工农红军完成改编,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B.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
C.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粉碎日军的“扫荡”“封锁”
D.国共合作尚未开始
8、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9、“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10、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1、如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中共十四大召开
12、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华兵力投入情况见下表,数据说明
时间 | 日军陆军总兵力 | 日军投入侵华战争的陆军军力 |
1937年 | 24个师 | 21个师 |
1938年 | 34个师 | 32个师 |
1939年 | 41个师 | 34个师 |
1941年 | 51个师 | 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
A.中日之间战争规模日渐缩小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速战速决
C.日本军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残酷屠杀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13、文学与艺术往往是时代的反应,下列哪部作品是与其他作品不属于同一时期(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C.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D.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A. 外国商品大量拥入
B.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独立与主权进一步丧失
D. 资源进一步被掠夺
15、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一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会党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
17、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说道:“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
A.粉碎重点进攻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8、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下列与孙逸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领导成立了中国同盟会②参与了辛亥革命
③领导了广州起义④领导了萍浏醴起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下列《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下表所示现象直接关联的是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巨额赔款 D.割让岛屿
20、下列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B. 科举制度废除——京师大学堂
C. 抗日救亡——《阿Q正传》
D. 维新变法——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呼
2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的英雄是________。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被称之为“铁人”的是__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
(3)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
23、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答案。
(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2)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________。
(3)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________。
(4)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________。
2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后改名《新青年》),成为______最为重要的阵地。
25、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______的著名论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______的著名论断。
26、请依照历史事件发展进程,按时间顺序分别将相应的历史事件填在横线处。并举出最后一项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
1840年,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1890年,_______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1898年,__________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_________;1915年,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中英________。
28、“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30、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设置了 节。
31、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2、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懈奋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华章。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进行的革命活动2例。
(2)请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至少2位)
(3)请说出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
(4)请说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33、殖民者在哪场战争中首先打开中国大门、入侵中国? 战败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出该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开始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 重庆谈判争和建,“双十协定”终不算,挺进中原局势变,百万雄师渡天堑。
(1)请用史实说明“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第一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
(2)材料二中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主要史实?(任意两例即可)
(3)材料三中“挺进中原局势变”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何重要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