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时142天的三大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这些战役有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在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他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又令裁撤绿营,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断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A.光绪皇帝软弱无能
B.中国国力贫弱
C.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D.中国政治腐败
3、“陈独秀在第一期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并且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实现民族的觉醒。青年受到感召,要从世界上各种文明中选择有活力、新鲜的元素,以便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材料中“第一期”刊物的名称是( )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 )
A.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
B.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C.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当局逮捕,蔡元培和胡适等人为了营救陈独秀,研拟打电报给上海法国领事,其主要考虑是法国领事( )
A.能够施压中国北京政府
B.同情求民主的进步人士
C.实际掌有管辖该案之权
D.足以代表法国政府立场
6、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一运动爆发于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南京
7、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香港回归
D.承办奥运会
8、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下列属于这一“退却”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百团大战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9、前不久,网上曝出上海震旦学院老师宋庚一在课堂上大放厥词质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人数的视频,其不当言论引起公愤,她也被学校开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人数是
A.3万
B.5万
C.20万
D.30万以上
10、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揭示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三大里程碑”是指
①建立中国共产党 ②建立中华民国
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它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2、下列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快速前进
C.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13、在中国近代史上,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塞尔维亚 D.日本
14、1902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王大爷被迫举家搬迁,这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办工厂
C.设使馆
D.建教堂
15、据下表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
时间 | 事件 |
1918年 | 《新青年》杂志编排完全使用白话文 |
1919年 | 全国超过400种报刊采用白话文 |
1920年 | 北洋政府决定在中小学推行用白话文刊行的语文教材 |
A.各学科教材均刊行白话文
B.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C.各报刊杂志都采用白话文
D.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16、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A.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B.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C.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D.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17、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社会现象说明(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18、这一时期我们有失误、有曲折,但同时也取得令人引以为豪的成就,而且这些成就是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一时期”是指
A.1953—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年至今
19、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白猫黑猫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最能体现作者描述状况的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
A.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21、下列言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2)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5)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2、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是,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3、兴办新的文化
教育事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____;派遣____出国深造等。
24、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爆炸成功。
25、失败: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李秀成战败,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会师救援。1864年,太平军与敌军经过40多天的激战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最终_______,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26、洋务运动期间,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
27、洋务运动为中国的_________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的产生。
28、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9、________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__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0、1856年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95年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1、日出东方,叩启天穹;漫天朝霞中,中国人迎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岁月的长河中这次会议不过匆匆一瞬,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却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党的丰功伟绩。
人物篇: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谁为党的中央局书记?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决策篇:
(4)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5)改革开放以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外交篇:
(6)1971年10月25日,哪一历史事件使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7)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哪一个国际性组织?
32、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3、请列举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
(3)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运动
34、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外交为国家担当,为人民负重,对世界尽责,全力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八年级(3)班同学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穿越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材料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阅读材料一,针对美国的挑衅,中国采取了哪一行动?分析这一行动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写道:“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
图A | 图B |
(3)依据材料三图A中的文字材料,概括美国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两点原因。材料 三中图B所示历史事件有何影响?并另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