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下表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是( )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陆军 | 1914~1919年 | 增加92万多人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C.推翻专制、走向共和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不少亚非拉国家的认可和支持,随后逐渐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接受,并成为国际交往共同遵守的准则。材料旨在表述“求同存异”方针的( )
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启示
3、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多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示意图,由此可知“一五”计划
A.超额完成
B.以重工业建设为主
C.基础薄弱
D.优先培养建设人才
4、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个时期”是指( )
A.土地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
A.1912年1月1日
B.1912年1月12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2月13日
6、知识图表简洁明了地反映历史事件进程。以下图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时间 | 5月4日-6月4日 | 6月5日以后 |
中心城市 | 北京 | 上海 |
主力群体 | 学生 | 工人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牺牲。“他”是( )
A.曾国藩
B.谭嗣同
C.康有为
D.梁启超
9、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位名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
A.主张文学改良
B.创办《青年杂志》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10、一位历史学家说:“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其中“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的原因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C.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1、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B. 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C. 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D. 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2、2019年11月13日,何鸿燊将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这些珍贵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A.鸦片战争
B.俄国割占东北领土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3、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 ②和平解放西藏
③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④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4、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A.清华大学、《新青年》 B.京师大学堂、《国闻报》
C.北京大学、《新青年》 D.同济大学、《国闻报》
15、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6、割香港岛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 《虎门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 D. 《南京条约》
17、“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和平共处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8、中国人把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战争叫鸦片战争,如果我们要把课题改为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课题,你认为以下最佳课题是( )
A.倾销鸦片的战争
B.开拓市场的战争
C.获取赔款的战争
D.虎门销烟报复战争
19、下列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0、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1、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_____;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
2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在______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在_______年。
23、第一个横渡大西洋的人是________。以________为首的雅各宾派当政后,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4、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____》,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5、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_____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于1914年初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26、1900年,_________(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他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1927年7月,_________(人物)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7、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马其顿君主是______ ;
2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解放战争中的_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0、鸦片战争爆发于________年6月,结束于________年。
31、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32、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33、简述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指出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其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4、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材料二 安徽凤阳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时间 | 人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还贷款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19户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1979年 | 20户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800元 | 30000斤 |
(1)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说明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
(2)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农村政策调整的原则。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3)据材料二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