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冲击,几千年的社会经济结构因受到侵蚀而逐步改组,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发生改变与下列史实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北伐战争
D.九一八事变
2、读表,提炼反映的主题( )
时间 | 1980年 | 1984年 | 1990年 | 2001年 |
事件 | 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 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 加入世贸组织 |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3、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中,习近平和李克强都有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这与哪些政策有关
A.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 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C. 招聘村官
D. 红卫兵大串联
4、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日故争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5、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KentuckyFriedChicken(KFC)、Inter-net、High-Speed-Railway(高速铁路)等新词汇,出现这些新词汇的背景是
A.“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一国两制”的推行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运用数轴可以有效地记忆和掌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和规律。请依据下图填写出数轴中空缺的内容(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鸦片战争 D. 百日维新
7、自秦始皇起,皇帝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使这一称谓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鸦片战争
8、在抗疫期间,钟南山接受采访时说: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下列能证明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的史实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萍浏醴起义
9、领导虎门销烟的清朝大臣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李鸿章
10、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下列对优秀作品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狂人日记》——是讨伐封建礼教的檄文
B.《黄河大合唱》——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白毛女》——歌颂了爱国者的民族气节
D.《愚公移山》——批判了愚昧落后的价值观念
11、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北伐、西征 ③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④定都天京 ⑤天京事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⑤③
1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说的“两劫”指的是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13、一条红色铁流,蜿蜒逶迤二万五千里。任围追堵截,始终不灭。这里“始终不灭”所体现的精神称之为(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延安精神
14、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侵华日军在这里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暴行。“这里”是指
A.北京 B.南京 C.武汉 D.南昌
15、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一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
B.中国人民屈辱史
C.中国近代化探索史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16、“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民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这篇社评介绍的是
A.吴起镇会师
B.会宁会师
C.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重庆谈判
17、下图所示的残垣断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见证,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C.英军攻占南京
D.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8、与如图所示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的是
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京事变 ②金田起义 ③永安建制 ④陈玉成被俘就义 ⑤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②③⑤①④
D.⑤④③②①
20、19世纪,英国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中英贸易困境的商品,后来,他们发现了“新的商品”可以改变贸易困境,“新的商品”是指( )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21、______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的_____,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3、1987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
24、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5、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中华民国成立的地点在____。
26、____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
27、下图是经济特区示意图,在图中相应方框内填入下列城市对应的字母代码。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28、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____________。
2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
(3)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的文件:
(4)1897年近代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19世纪中期起,中国各个阶级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
32、洋务运动地方代表人物
33、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彻底摧毁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社会变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运动是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从农村开始改革,在农村实行新的“经济制度”与开辟了“一条新路”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回答的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马克思说:这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
材料三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四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这个国家”是指哪个国家?它在中国获得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
(4)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