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2、新中国的国名、性质等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召集各民主党派开会协商确定的,这个会议是
A. 政协会议
B.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C. 全国人大
D. 党的一大
3、“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l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11月20日宣布,由中国7家单位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一项行动( )
A.有助于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的关注
B.有助于国际社会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C.为谴责日本的罪行提供法律依据
D.使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
5、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人作诗赞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杨振宁
D.袁隆平
6、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在14个省的20多个城市共出版了90来种报刊”。这些报刊“开中国‘民报勃兴’之先河,林林总总,蔚为大”,成为中国报刊出版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并用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是
A.
B.
C.
D.
8、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9、你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字、词典,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
A.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民报》社
D.商务印书馆
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淮海战役 ④秋收起义
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11、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走了一圈后,振聋发联地指出:“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这次讲话
A.加速对外开放进程
B.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D.推动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
12、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
D.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朝鲜战争时期
1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16、2021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8周年,下列歌词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翻身农奴把歌唱”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7、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八七会议
18、“遵义禁毒宣传”公众号近期推出《禁毒大扫除,遵义在行动》专栏。禁毒工作刻不容缓,各县、市(区)纷纷扎实推进禁毒宣传活动。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毒第一人”的民族英雄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左宗棠
D.谭嗣同
19、“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人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井风山会师
20、孙中山认为“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C.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D.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2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 ||
三位伟人 | 三大理论 | 三次巨变 |
孙中山 | 三民主义 |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 ③ ,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
① | ② |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 ④ ,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
邓小平 | 邓小平理论 | 领导 ⑤ ,使中国人富起来了。 |
22、1954年,(_____________)率代表团在 (___________)参加了国际会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
23、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
2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全部条件,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
25、态度:______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26、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突出贡献。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家。
(1)近代首先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2)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8、(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①________》,割占香港岛,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1895年,中日签订了《②________》,割占台湾等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③________》,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④________
(5)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⑤________
29、1971年10月25日,当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与这一场景相关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是(____)
30、中共诞生的标志:“一大”召开:时间:1921年7月,地点:___________,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国际代表:马林
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这一转变,我军才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的伟大胜利,在长征极其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和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经过毛泽东用中国的语言,用中国的历史文化,注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或者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创造成再创造,产生了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新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新原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转变”的会议名称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认识。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前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哪一地区的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写出其意义。
(2)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是通过什么法律文献废除的?
(3)请写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的严重失误两例
(4)请写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两个反革命集团。
(5)通过以上探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33、“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哪场战争?此场战争的黄海战役当中涌现出一个民族英雄他是谁?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李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在革命力量判断上有何分歧?
材料二 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摘自姬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理论贡献。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条“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材料三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归纳“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自姬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5)材料四描述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从材料中找出这一论断的原因。
材料五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性……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文献
(6)材料五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