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人口向南迁徙高潮
C.江南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 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材料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中外交往频繁
B.文学艺术璀璨
C.民风异常纯朴
D.商业经济繁荣
3、北京同仁堂是闻名全国的中药店,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954年,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经理乐松生顺应历史潮流,向国家递交申请,实行( )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与以下示意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A.楚汉之争,兵败垓下
B.三国鼎立,三分天下
C.短暂统一,开发江南
D.北魏统一,民族交融
5、下列属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经济措施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实行盐铁官营
6、北京人使用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的类型工具的时代,叫作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7、宋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经商时间不在受限制,出现了 和 。( )
A.早市和夜市
B.草市和夜市
C.早市和草市
D.早市和超市
8、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9、西周时期涌现出众多的诸侯国,其产生的方式是通过(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0、《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11、“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班超经营西域30年
D.刘秀实现光武中兴
12、下列诗人中哪一位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
A.李商隐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13、公元前475年属于
A.公元前5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4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5世纪80年代
D.公元前5世纪80年代
14、唐朝时科举制度流传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当时的科举考试重视哪一科目( )
A.明经科
B.进士科
C.都重视
D.都不重视
15、北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
A.防止农民起义
B.集中财赋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C.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D.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16、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等云集长安。据此关于唐都长安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住宅区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B.长安城内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外国人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D.在长安波斯人的酒店中有胡人歌舞
17、小史同学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以半地穴式房屋为居,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龙山文化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18、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在( )
A.夏朝
B.原始社会
C.商朝
D.西周时期
19、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推广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20、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西晋末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其主要背景是( )
A.秦末农民起义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21、【数学·极限运用】________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2、《战国形势图》中①处的诸侯国是 ;《三国鼎立形势图》中②处的国家是 。
23、1405年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_______)。
24、唐朝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瓷器品种是____。南宋时,____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5、公元前209年,________、________发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在这场农民战争中,________抓住时机,在公元前207年,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____。
(2)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
(3)《黄河大合唱》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它的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禹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2)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___________”“非攻”。
(3)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___________制度。
(4)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
(5)东晋的___________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2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 )
29、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30、选择搭配题(把下列人物对应的成语序号写在括号里)
A、 退避三舍 刘邦 ( )
B 、卧薪尝胆 孙膑 ( )
C 、约法三章 晋文公 ( )
D、围魏救赵 勾践 ( )
3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序号完成下列搭配
32、列举明朝的两个伟大建筑。
33、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词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礼记·礼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经历了哪两种政治制度的更替?
材料二: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周代社会辨析》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哪一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手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西,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此外秦朝为加强统治,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四: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实行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