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印度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三处海关记载,1833年-1839年,中国平均每年流出到英国的白银达420万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清政府( )
A.断绝海外贸易
B.大量发行银元
C.扶持自然经济
D.查禁鸦片走私
2、下边《时局图》反映的是
A.中国发展民族工业 B.列强瓜分中国
C.镇压农民起义 D.清朝的外交成就
3、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华民族是带着耻辱进入20世纪的。”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里的“耻辱”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4、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
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的是( )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建立共和制 C. 推翻封建制度 D. 建立君主立宪制
6、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21世纪看网上(导航卫星实施报时)。这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变化
B.科技发展促进生活的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7、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 )
A.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热情和行动
B.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作出积极努力
C.国民党内英美派积极奔走营救蒋介石
D.何应钦派兵威胁张、杨
8、如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下图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的折线图,导致1934-1936年党员人数大幅下降的原因是
A.南昌起义的失败 B.北伐战争的失败
C.长征路上的损失 D.日本侵华的结果
10、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进三大改造( )
A.很有必要
B.效果极好
C.违背规律
D.后期出现问题
11、下表表明,当时中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派系 | 代表人物 | 扶植军阀的帝国主义 | |
北洋军阀 | 直系 | 冯国璋.曹能 | 英国、美国 |
皖系 | 段祺瑞 | 日本 | |
奉系 | 张作霖 | 日本 | |
西南军阀 | 滇系 | 唐继尧 | 英国、美国 |
桂系 | 陆荣廷 | 英国、美国 | |
晋系 | 阎锡山 | 日本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推翻清朝统治
D.反抗外来侵略
12、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13、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当年就获得粮食丰收。当时农民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
A.农民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C.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D.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势在必行
14、1967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新闻,被视为当天最重要的报道。如图中的新闻能够登上头版头条,主要因为该事件( )
A.标志着我国核武器已经领先美国
B.增强了我国战略核威慑
C.开启了我国的航天之旅
D.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15、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会宁会师
D.陕北会师
16、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他强调的是( )
A.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B.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7、井冈山会师,使“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形成的红军主力”指的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新四军
D. 人民解放军
18、此次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此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太原会战
19、1951年1月,山东农民王大山领取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土地改革法》
D. 《宪法》
20、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
A.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D.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局面
21、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起初以“①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来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拒绝求和。这就是著名的“②________”。这次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③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指导思想)。
(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其口号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名称。
(1)________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________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________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结果:中国军队经过拼死抵抗,击退日军,最后,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____,获得会战胜利。
24、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5、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形成了______制度。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6、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错误: 订正:
27、1839年,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900年,________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8、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并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大贡献。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__________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2)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__________。
(3)1924年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__________担任政治部主任。
(4)__________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0、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3)提出一带一路的-----------------
31、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后,李铭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列举这一时期的取得的成就(2例)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中共八大,那么“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这一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2、问答题
(1)请你列举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二项)?
(2)从香港、澳门“回归”到“繁荣”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方针的正确性?此方针内容是什么?这一方针最初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3)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
33、近代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著作是什么?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个?
(3)请列举近代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两例。
3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粮食 | 13213 | 14369 | 16932 |
棉花 | 50.2 | 103.1 | 130.4 |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 重工业 | 农林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5% | 7.2% | 7.5% |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措施的实施?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3)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三大改造完成使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4)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哪两个运动的发动?虽然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但也取得一些显著成就,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位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