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甘肃嘉峪关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经过半学期的历史学习,你对中国古代王朝或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应该有所了解了,下面王朝更替示意图的①处应填写的是

    A.东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 2、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 大禹治水   B. 烽火戏诸侯   C. 立木为信   D. 卧薪尝胆

     

  • 3、观察右图你认为对于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 4、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 5、“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B. 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 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 6、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休)形容一个人倚靠大树,这种造字方法应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 7、"秧马趣行田陌外,樯乌飞送橹声中"是宋人朱宗强的诗句,它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场景

    A.

    B.

    C.

    D.

  • 8、隋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9、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0、 下列人物属于古代党项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A完颜阿骨打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元昊

     

  • 11、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     

    A.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经贸交流

    D.两岸领导人会晤

  • 12、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展

  • 13、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据此,康熙帝

    A.设置澎湖巡检司

    B.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C.在台湾正式建省

    D.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 14、下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像 C.商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 15、“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

    A.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 16、隋朝和唐朝的都城都定为( )

    A. 长安   B. 洛阳   C. 建康   D. 镐京

  • 17、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时间(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18、习近平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下列说法能准确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B.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19、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部史学著作是(  )

    A.《史记》

    B.《汉书》

    C.《论语》

    D.《后汉书》

  • 20、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___________朝。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___________

     

  • 22、为了巩固对辽阔土地和殷商遗民的统治,西周推行了_______制。

  • 23、唐朝时期,日本派来中国的使节成为(     )。

  • 2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维帛者谓之为纸。谦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敏布、鱼网以为纸。”促成这一变化的人是____

  • 25、在战国七雄中,都城在临淄的是_________国。

  • 26、公元前1046年,______(战役)周武王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公元前651年,______(事件)确立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 27、________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东汉时期,________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 28、法家: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_______,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29、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完成下表。

     

     

  • 30、明朝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从美洲引进_____、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1)司马光       a.《史记》

    (2)司马迁       b.《资治通鉴》

    (3)李白       c.诗圣

    (4)杜甫        d.诗仙

    (5)关汉卿        e.《窦娥冤》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名称。

    (1)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一

    (2)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一

    (3)秦国在岷江上修建的集防洪、灌溉、水运等一体的水利工程一

    (4)秦朝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军事防御工程-----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3月,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在西藏拉萨等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事件,并 捏造了大量分裂言论,其目的就是企图将西 藏从祖国分裂出去。“藏独”分子的分裂行径遭到了国内外爱好和平人士 的强烈谴责。

    材料二:元朝的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省级行政划分 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西藏在唐朝时称什么?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一个事例?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

    (3)元朝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4)请结合材料了史实对“藏独”分子说几句话。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