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福建漳州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法艺术大放光彩。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顾恺之 B. 柳公权   C.  颜真卿 D. 阎立本

     

  • 2、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非攻”。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道

    C.墨家

    D.法家

  • 3、如下知识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

    A.主要来源

    B.丰富内涵

    C.广泛领域

    D.发展历程

  • 4、1915年,在云南爆发的护国运动主要是为了反对

    A.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5、传说中的炎帝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反映了炎帝贡献的有(

    ①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煮盐 ③炼铜 ④制作乐器琴瑟 ⑤发明弓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纳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改革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统一大业”卷

  • 7、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仅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就达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透过秦始皇陵兵马俑我们可以发现

    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大量人力物力②秦朝徭役繁重

    ③秦朝手工业发达尤其是雕塑技艺高超④秦朝疆域辽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康有为曾就某一历史事件发表评论:“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这里的 “学生此举”指的是

    A. 公车上书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 9、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属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栽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粟

    C.黍

    D.玉米

  • 10、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是( )

    A.《西行漫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封神演义》

  • 11、下图是2020年8月19日,中国邮政发行的特种邮票。邮票中的人物成就有

    ①发明“麻沸散”   ②创编“五禽戏”

    ③编写《伤寒杂病论》   ④提出“治未病”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2、“天苍苍,草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下图砖画反映了北方民族的

    A.农耕生活 B.渔猎生活 C.游牧生活 D.宫庭生活

  • 13、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14、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列图片反映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磨制石器

    D.采集狩猎

  • 1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 16、根据片段联想,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现于周口店的山洞里   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

    ③使用天然火   ④过着群居生活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 17、如下图示意图①处应填入

    A.皇帝制度

    B.世袭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 18、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镐京

    C.涿鹿

    D.阪泉

  • 19、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与历史教科书类似的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梦溪笔谈》

    D.《诗经》

  • 20、《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史称____

  • 22、文字、国家机构等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中华文明距今有 ______年(大约)的历史。

  • 2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 24、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___时迁到殷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 25、明朝北京城有_____ (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 26、公元前119年,西汉大将卫青、________率领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

  • 27、被尊为“书圣”的是________

  • 28、被尊为“医圣”的是________

  • 29、夏、商、周的建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这一时期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夏、商、周的更替,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相关知识,完成表格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之君

    古代文明成就(列举两项)

     

     

     

     

     

     

     

     

     

     

     

     

     

     

     

     

  • 30、中国封建王朝最繁荣的时期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朝代 开国君主

    (1) 隋朝 A  李渊

    (2)  唐朝 B  杨坚

    (3)  北宋 C 耶律阿保机

    (4)   辽 D  赵匡胤

    (5) 西夏   E  赵构

    (6)  南宋 F  元昊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唐朝时统一青藏高原各部的吐蕃赞普——

    (2)西夏的建立者——

    (3)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

    (4)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论述题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因此进行制度革新,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各地区之间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

    ——摘编自费正清[美]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西周地方管理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指出材料二所示西周地方管理体制的名称,分析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听取了廷尉李斯的意见,将分天下为36郡,以郡辖县。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局面?秦朝为破解这一困局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影响?

    材料四: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在秦代地方制度基础上,先后分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日渐膨胀,对西汉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秦基础上,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新变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何时得以解决?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呈现出的总体趋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