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甘肃张掖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与唐朝交往的众多国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 新罗   B. 日本   C. 印度   D. 波斯

  • 2、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铁器铸造

  • 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 4、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以下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C.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D.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 5、下列君主与其事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发动农民起义,建立唐朝

    B.唐太宗--贞观之治

    C.武则天--建立周朝

    D.唐玄宗--开元盛世

  • 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7、秦朝后期,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支付货款时,他应该用的货币是

    A. B.

    C. D.

  • 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军阀是

    A.冯国璋和曹锟

    B.段棋瑞

    C.张作霖

    D.唐继尧

  • 9、《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说明(     

    A.周平王建立新王朝

    B.齐、楚、秦、晋成为霸主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政权由方伯掌控

  • 10、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 11、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2、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A. 以黄老道家思想取代法家思想

    B. 把封建剥削降到人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C. 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D. 调整赋税制度

  • 13、杨坚灭陈前,江南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反映了(     

    A.江南人民盼望南北统一

    B.江南人民热情好客

    C.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

    D.江南人民大都能歌善舞

  • 14、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哪一历史现象?(     

    A.农民能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的出现

    C.孔子是大教育家

    D.铁制农具的出现

  • 15、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政府组织开凿了大运河,其大致走向是

    A.

    B.

    C.

    D.

  • 16、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A.私有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 17、唐太宗把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这表明唐太宗(  )

    A.注重地方的经济

    B.重视贤能和吏治

    C.改革政府的弊端

    D.发展了教育事业

  • 18、(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 19、近几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名称为

    A. 西域都护

    B. 安西都护

    C. 北庭都护

    D. 御史大夫

  • 2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下图所示文学作品的体裁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A.赋

    B.诗

    C.词

    D.曲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按朝代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或时代。

    A→商朝→B→春秋→C→秦朝→D→新朝东汉→E→两晋→F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帝位的战争,史称________

    (2)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的________

    (3)西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________

  • 23、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_创造文字,________会缫丝,擅长纺织。

  • 24、_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____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 25、960年北宋建立,以 ______为东京,作为国都;宋朝时期实行 ______的政策,杜绝武将跋扈,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 26、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秦朝统一后,以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27、甲骨文使用象形、________、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 28、唐朝后期,起义军在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1644年,李自成在____(地点)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

  •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史实。

    (1)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远古人类是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4)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方面出现的繁荣局面叫

  • 30、一些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司马光             《窦娥冤》

    曹雪芹             《天工开物》

    宋应星             《红楼梦》

    关汉卿             《资治通鉴》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列举清朝前期为管辖边疆地区设置的机构名称。

    台湾--

    西藏--

    新疆--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示意图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与隋唐时期的什么制度相关?与图1相关的制度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又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材料三       元朝地图

    (3)材料三所示地图反映出元朝创立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举出元朝加强边疆管理的一个例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