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昭通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南朝时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均在

    A.洛阳 B.建康 C.建业 D.江陵

  • 2、某历史博物馆开展了主题为“国魂”的中国古代名窑陶瓷展,展品所出年代从商周至清末,涵盖了中国3000多年的陶瓷史。唐朝展区的陶瓷展品可能包括(  

    ①青瓷 ②唐三彩 ③人面鱼纹彩陶盆 ④白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说明今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A.西藏 B.青海 C.宁夏 D.新疆

  • 4、代表我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的作品是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红楼梦》

    D. 《水浒传》

  • 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A.农作物的种植 B.磨制石器的使用 C.城镇的出现 D.家畜的饲养

  • 6、唐朝时期,下列哪个民族是藏族的祖先?(     

    A.匈奴

    B.突厥

    C.吐蕃

    D.乌孙

  • 7、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①组织雅克萨之战 ②设立军机处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8、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A.舜、尧、禹

    B.禹、舜、尧

    C.尧、禹、舜

    D.尧、舜、禹

  • 9、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0、历史遗址、遗迹、遗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 11、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定都

    A. 镐京

    B.

    C.

    D. 牧野

  • 12、与如图相关的远古传说是

    A.仓颉造字 B.伶伦制作音律 C.大禹治水 D.隶首发明算盘

  • 13、某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图一组图片,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商业繁荣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 14、202044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庚子年清明视频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举行。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道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C.黄帝建造了宫室以避寒暑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 15、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的夏令营活动,第一站是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人类的遗址,据此可知他们第一站去到了

    A.安徽省

    B.云南省

    C.北京市

    D.浙江省

  • 16、下图是唐朝的“画圣”吴道子创作的《送子天王图》(局部),这幅画说明(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

    A.中华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B.中外文明的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伊斯兰教文化在世界传播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 17、有的唐诗歌颂祖国山河壮美,有的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的揭示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这表明唐诗(       

    A.数量众多

    B.内容丰富

    C.风格多样

    D.影响深远

  • 18、文物不会说话,却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大面具,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是(     

    A.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

    B.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C.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D.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

  • 19、导致国家衰落和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其统治根基就开始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导致西晋从此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国人暴动”

    B.司马炎篡夺帝位

    C.八王之乱

    D.祖逖北伐失利

  • 20、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 开皇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   )和(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22、名人辈出

    (1)“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________。

    (2) 提出“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改革者是

     

  •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名称。

    (1)使商朝灭亡的战役——

    (2)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一一

    (3)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一一

    (4)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的战役一一

  • 24、中国古代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的   ,赵军向秦军投降。

    (2)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遵守承诺“退避三舍”在 中大败楚国。

    (3)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灭亡。

     

  • 25、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的代表性器物。

  • 26、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叫____式建筑。

  • 27、439年,______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______即位后,将都城迁到洛阳,立志推行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 28、公元前209年,谪守渔阳九百人因遇“天大雨”,“失期当斩”,掀起了________起义。184年,经张角10多年的组织策划,发动了________起义。

  • 29、发现过程及意义:北京人遗址最先于______年被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 30、下图的指南仪器是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相关的国家或人物与战役名称进行搭配,将搭配的序号和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阪泉之战    A. 齐、魏

    (2)牧野之战       B. 商纣王、周武王

    (3)马陵之战    C. 秦、赵

    (4)涿鹿之战 D. 炎帝、黄帝

    (5)长平之战      E. 蚩尤、炎黄联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变法——

    (3)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编自《历史教学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  元朝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采取哪种政策能够“缓解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为加强中央集权,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写出至少2项措施)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格局什么时候最后完成?出现这种格局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开创了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是一项什么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5)材料四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西藏地区,元朝时,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什么机构?图中国“琉球”地区,元朝设立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6)根据材料四中的疆域和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我国的历史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