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语文(天津市专用,2024年新题型)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全媒体时代,研究人员如果长期纠缠于那些具体而微的问题,试图“螺壳里做道场”,就难以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②这部书的结论虽然惊世骇俗,但材料扎实,总体方法上也基本是沿用胡适的考据路数,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学术著作。

    ③吴杰从军30多年,入选航天员队伍20余年,他始终坚守航天使命,追逐飞天梦想,却又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

    ④随意质疑救人者的专业能力与救人方式,既会挫伤救人者的积极性,也会让其他人因为救人之外的风险而投鼠忌器

    ⑤父母要一言九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事风格,懂得“言而有信”的道理。

    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样的所谓“成功”案例给了投机分子信心,以致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影响了一些人的判断和行事。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②④④

  • 2、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qū)径通幽处,流水潺(chán),野趣横生。鲜艳的花朵叫巴西野牡丹,鲜艳的红伞伞是美味滋补的高端食材,在云南普洱的万掌山林场,新鲜的植物与新鲜的客人互相问侯,新奇与热情像雨后绿叶上欲滴的露珠。

    B.余光中曾说:“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来构造它的美感。”无论是文字的排列、延伸,(yì)或语法的倒装、易位,还是修辞的各种变格,他都能(chéng)才使气,达到一种堪称信手拈来、独占鳌头的境地。

    C.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发展和兴盛,元代画家不仅自觉地在绘画创作中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还流行用书法将题画诗跋写于绘画作品的空白处,并(qián)盖上自己设计(juān)刻的印章,形成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独特艺术面貌,传承至今。

    D.在《红楼梦》的人物创造中,诗化的意象思维起了不可低(gū)的作用。书中常常围绕一个艺术形象出现许多对其性格命运身份起(yìn)带、点缀或暗喻作用的诗化意象。它们像艺术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一块块影子,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艺术人物的气质、性情以及遭遇。

  •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B.“痒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D.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家”,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责(chì)   数què)   漏() 果实累(lěi

    B.下(Gāi)   伤(chuāng然(qiǎo) 引高歌(kàng

    C.下(huī)   目(chēn) 田) 望风披

    D.旗() 怨mèn)   祸(hèng) 嗷嗷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岂有哑巴缪斯

    余光中

    一九六五年的初秋,夏菁和我同客美国。他高踞落矶山顶,我远卧五湖平原,两地相隔,一千五百英里。九月间,他飞去芝加哥,我则驾车去芝城迎接。参观了艺术馆后,太阳已经偏西,便负着落晕,冲着满地的秋色,驶回密歇根去。那夜月色清朗,平而直的超级国道,无声地流着,流一条牛奶的运河。怀乡人最畏明月夜,何况长途犹长,归途的终点也不能算家。于是两人对吟起唐人绝句来,一人一首,结果,是愈吟愈愁。事隔年余,仍记得当时,吟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真感到是那么一回事,一时“鹅皮”(gooseflesh)都麻了起来。那实在是难忘的一夜。

    “鹅皮”也好,“鸡皮”也好,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一点生理成分。不是冒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的感觉。英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作用,是生理甚于心智。他说,在早晨修脸的时候,他尽可能避免想诗,否则一句诗忽然涌现在心中,他的面肌紧张起来,剃刀便会失手。又说,随之而来,会有一阵寒颤,自上而下,扫过他的脊椎,且有泪水涌至眼中。最后,浩司曼说,胃部是这一切感觉的中心。

    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使他的胃不宁。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例如呼吸和脉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如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虽然十分喜爱绘画,但在面对一幅杰作时,我所产生的是一种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是更为迅速而直接。证之以我个人的经验,被一段美好的旋律感动时,我会生鸡皮,竖汗毛,麻头顶;但神往于一幅画的意境时,似乎很少这种生理的现象。

    尽管有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而时间艺术的诗,对我们的作用,尽管是非常心灵的,也是颇为生理的。这一点,似乎有不少的读者,甚至作者自己,尚无明确的认识。缪斯,一半是神,一半也是女人。她紧扣我们的心灵,但同时也满足我们的耳目。缪斯如果成为哑巴,那么其所以成为女性的魅力,已经丧失了一半,不幸的是,中国诗的缪斯,已经显示出变哑的危机了。

    对于我,对于中年以上的某些读者,中国古典诗的朗吟(英文叫做chanting)是可以终身享受的一种高级乐趣。说得轻松些,它可以自娱,可以娱人,是雅人名士的一种消遣,一种修养。说得严重些,它成为欣赏古典诗的一个必要条件;短如一首五言绝句,不加千百遍的朗诵或低吟,是不可能充分心领神会的。我这一代的中年人,身逢抗战,经历种种的不幸,而比起现在的青年来,至少多一件幸事,那就是,懂得如何吟诵古典诗。小时候,我的父母和二舅父都会吟诗。他们虽未着意教我,毕竞耳濡目染,久之我也吟成了自己的一种腔调。其后这种吟哦,或高咏,或低唱,给了我无穷的安慰。今日,我的学生之中,甚至青年诗人之中,据我所知,十之八九都不会吟诵古典诗。某些青年诗人,恐怕还没有意会到这是一种不利,一种缺陷。默读唐诗,甚或用今日的国语出声诵读,固然也可以获致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比起曼声朗吟千百次后的那种领会,恐怕相去远甚。最大的原因,在于前者仅仅是心灵的吸收,而后者加上了生理的沉浸。所谓“熟读唐诗”,也就是要用生理的适应去帮助心灵的吸收,使那种节奏感,那种声调,进入肌肉,缠绕每一根神经。

    这样的分析,有些读者可能认为缺乏“诗意”。但是诗的生理作用,往往可以超越心灵的领会而影响读者或听众。我在美国授中国诗的时候,班上的金发孩子们对我朗吟的反应,总是热烈的,有些学生甚至要我教他们跟着吟咏。一位学生事后告诉我:他念这一班所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某次听我朗吟《国殇》。其间我也有时应邀去别的大学演讲,而当我在演讲时朗吟李白或杜甫时,完全不懂中文的听众,总是兴味盎然。这种反应,大部分属于生理。反之,我不懂西班牙文,而每次听到西班牙神父兼诗人劳治国(Father Carlos Orozco)朗诵洛尔卡炽热的抒情诗,总是感到一种绝大的过瘾。又如狄伦·汤默斯的诗,据有些人说,看起来很费解,听起来,尤其听他自己朗诵起来,反而很容易接受,至少会感到,那节奏之中,扶带着一股强大的说服力。再如乔叟那中世纪的英文,看起来好费劲,而听傅良圃神父(Father Fred Foley)念起来,忽然透明得多。不错,心灵是诗的殿堂;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仅仅张开眼睛,是不能接受全部的诗的。我几乎可以说,一首诗若未经诵出,只有一半的生命,因为它的缪斯是哑了的缪斯。在台湾,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结果,已经使部分现代诗哑然无声,不能卒读。这样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诗会哑掉,而古典诗的吟诵,也可能失传。(例如仅仅会说国语的读者,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入声的,而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读成平声,哪里还有凄恻之感?)中国文学岂不变成了哑文学?

    [注]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一个疑问的句式作为标题,不仅增强了语气,还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用切身经历和英国诗人浩司曼的例子点明诗歌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极易触发内心情感,产生生理影响。

    C.针对目前诗歌领城缺少朗吟风气,作者反复强调了朗吟的重要性,并揭示了朗吟缺失的危害性,发人深省。

    D.全文语言流畅,多用短句,词汇新颖,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表达内容果断,感情强烈。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这句话的理解。

    3文章第3段提到对“绘画”“音乐”等相关分析,看似与诗歌吟咏无关,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名篇默写。

    (1)“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借助挺直的木头变弯后,即使晒干也不能复原这一现象,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道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归心似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由自然界万物顺应时令欣欣向荣而想到自己生命的短暂。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其中也蕴含着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2)古人常以同一意象来表情达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与南北朝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并明月”相似;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则与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深刻检讨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对统治者的贪婪与奢靡进行了指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子常用类比的方法来说明道理。比如《劝学》中的句子:“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追慕古代英雄刘裕的辉煌业绩,感慨万千。用“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赞美。

    ④同样是写秋景,词人的风格却有所不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一句“____________”来概括秋天万物的生机勃勃,词风磅礴而大气。而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却刻画了“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景象,词风婉约而伤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 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都。③陵阙:皇帝的陵墓。

    1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时空纵览,为全词奠基昂扬豪迈的基调。

    B. 以问答的形式点题,唤起对古台旧事的追忆。

    C. “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意蕴丰富而悠远绵长。

    D. 词的下阙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

    2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

    3全词围绕一个“愁”字展开的,请具体分析其中的内涵。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秦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太祖验其言,擢迁光禄大夫。稚珪少学涉,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州举秀才。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服阅,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迁黄门郎,左丞如故。转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轻重处,竞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至九年,稚珪上表日: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帝不纳。徵侍中,不行,留本任。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三年,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B. 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C. 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D. 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 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 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 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稚珪少年博学,擅长文辞。深受太守王僧虔器重,用他作主簿。因为有文采,被太祖任命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

    B. 孔稚珪孝顺长辈,性情严苛。与兄长返乡为父守孝期间,因兄仲智的小妾李氏,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最终杀了她。

    C. 孔稚珪重视律法,培养人才。上表建议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从严考核,一旦合格,立即提拔任用,来鼓励学子攻读律学,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D. 孔稚珪清俊风雅,气度疏阔。喜爱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张融等交情深厚。宅院中野草丛生却毫不在意,常有青蛙呜叫也反以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

    (2)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用冷眼看生活,会发现生活的“不是”;倘用热眼看生活,就会透过“不是”看出生活的“是”。原来,用热爱的眼光可以看出,生活原本就是青、蓝、红、白、黑,五彩纷呈。

    请以“我用热眼看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