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唐诗选本中,唐代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共选入七十七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年代先后编排。
B.在古今文学作品中,狐狸形象往往是反面形象。但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狐狸却成了一种富有灵性的动物,幻化为人,像婴宁、聂小倩、香玉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C.《世说新语》语言极为简练传神,每则故事长不过百余字,短则寥寥十数言,而名士们的言论丰采,跃然纸上,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毕全书,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这正是其作为一部优秀笔记小说的特殊价值。
D.《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武松颇具传奇色彩。他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翠湖公园花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昆明秀美的湖光山色。
B.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四部建工立业。
C.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D. 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3、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时,热气和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②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③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④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帖着水面,慢慢飘去。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4、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
B.《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为了和林冲比试,他倒拔垂杨柳;为了救林冲,他大闹野猪林。
C.《儒林外史》中王冕、虞育德、庄征君是作者塑造的正面典型人物,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作为原型的。
D.《简·爱》中简·爱到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赢得了东家的尊敬和爱恋。
5、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子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首疏请通章奏、缓聚敛。无何,劾左都督王之桢久掌锦衣,为内阁爪牙,中枢心腹。又劾大学士王锡爵逢君贼善,召命宜停;户部尚书赵世卿误国,无大臣体。初,皇长孙生,有诏起废,列上二百余人。三年,止用顾宪成等四人。士晋请大起废籍。瑞王将婚,诏典礼视福王,费当十九万。初,帝弟潞王婚费不及其半,士晋请视潞王。帝将崇奉太后,诏建灵应宫,士晋以非礼力争,且曰:“圣母所注念者东宫出讲,诸王早婚,与遗贤之登进也,乃诸臣屡请不应。而不时内降者,非中贵之营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帝皆不省。
(选自《明史・何士晋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结党致之死”相同的一项是( )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四时之景不同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名之者谁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族子利其资 利:利用
B.擢工科给事中 擢:提升,提拔
C.诏典礼视福王 视:参照
D.圣母所注念者东宫出讲 念:考虑
【3】翻译下列句子。
(1)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
(2)帝将崇奉太后,诏建灵应宫,士晋以非礼力争。
【4】选段中何士晋除了弹劾王之桢、王锡爵等人之外,还上奏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6、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用“_________”、“ _________”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7、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21年9月17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至此,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构成,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这是神舟载人飞船执行的第7次载人飞行,历经3个阶段,从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穿越大气,浴火凯旋。
(1)请为以上材料撰写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2)请为三位航天英雄写一段欢迎致辞。
8、默写古诗文。
(1)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岳阳楼记》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见南山,陶渊明借“山气日夕佳,______”(《饮酒》(其五))表现闲适恬淡的心境;望泰山,杜甫用“______,______”(《望岳》)表现登上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表现不畏奸邪的气概。写到巴山时,刘禹锡用“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遭受贬谪的激愤和悲凉;李商隐用“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抒发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9、阅读布拉斯科(西班牙)的《向往乡村的鞋匠》,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前有一个鞋匠,住在自家门窗紧闭的鞋店里。所谓鞋店,不过是一间阁楼。他一边干活,一边透过仅有的一扇窗户望着太阳,也唯有这扇窗户,才给这位不幸的鞋匠师傅送来光线。
②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一个城镇。可是普照大地的太阳,一天里只有两三个钟头的时间给穷鞋匠的家送进去一条窄窄的阳光。
③可怜的鞋匠通过小窗户,遥望着蔚蓝的天空,一面做活,一面叹息,他向往着未曾见过面的大自然。
④“多好的天气,能出去走走该有多好啊!”他时常大声地说。
⑤当某位顾客给他送来住在对面的马车夫的一双肮脏的皮靴时,他总要问,“外面天气好吗?”
⑥“好极了!四月艳阳天,不冷不热。”
⑦鞋匠师傅的叹息更加深沉了,接过靴子,狠狠地往角落里一扔,说,“你们运气真好,星期六来取靴子吧!”
⑧他试图用歌声来解闷,他不停地哼哼呀呀,一直唱到天黑下来:“向往自由,而又得不到自由的人,无异于死亡,其实他早已不复存在了。”
⑨每天他都渴望地凝视着天空,长吁短叹,直到夜幕降临。这个不幸的人倒很喜欢黑夜,因为他那悲惨的命运使他在黑夜来临之前是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
⑩一天,一个同楼住的主顾,带着一双要修的皮鞋,来到他的阁楼。见面以后,由于鞋匠向他诉苦,说他总也见不到所渴望的乡村,那人便对他说:“是啊,加斯帕尔。所以我认为赶驴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赶驴的人?”“对。他们来来往往,饱享着新鲜的空气,闻着芳馨的花草。他们是大自然的主人。那确实是一种最美好的工作。”
⑪主顾走后,加斯帕尔陷入沉思,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清早下定了决心。
⑫“让侄子照管店里的事,我要用攒下的50元钱买一头驴,做一个赶驴的人。”
⑬于是他便照着想的做了,八天后他成了一个搬运夫。
⑭“多好的天气!空气多么新鲜啊!现在才是过真正的生活,才是没有让我在那屋顶下的黑洞里枉过一生的大好时光。”加斯帕尔开始了第一次出行,他一边采撷路旁的花朵,一边放声歌唱。
⑮他走了将近一英里,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加斯帕尔如愿以偿,成了田野的独一无二的主人。
⑯在他拐弯的时候,突然窜出三个人来,大声喊道:“不许动!”一个人把驴抢去骑上仓皇逃走了。第二个人抓住他,第三个人把他剥个精光,怕他追赶,又用棍子狠狠地打了他50下,打得他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要是在城里,肯定会有人听到他的呼救声,然而在这里却没人听得见。
⑰在光天化日之下,歹徒竟敢这样胆大妄为。他拼命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我要死了!”将近五分钟的时候,一个农夫赶着马车打这里经过,把他救起来,用毯子裹上,拉进城去,送到他家门口。
⑱他的侄子和邻居见状大惊,纷纷前来询问,但他一言不发,有许多天没有听到他讲过一句话。
⑲有一天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楼梯上忽然传来要到乡间去旅行一趟的声音:“咱们一会儿就动身。”
⑳“多好的天气!叫表兄也一块去吧!”
㉑加斯帕尔一个人呆在阁楼里,轻蔑地抬头望了一眼天空说:“多好的天气!挨一顿狠揍就更妙了!”
【1】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鞋匠忙碌于鞋店,向往大自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不再向往乡村生活
【2】品味语言。
⑴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为第⑦段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批注:
⑵文章第④、⑭、㉑段,三次写到“多好的天气”,请分别说说三个“多好的天气”所反映的人物的不同心理。
【3】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4】你是否认同文中鞋匠的人生态度?请联系全文,并结合鞋匠的行为,简述理由。
【5】本文第①、②两段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各自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契诃夫《变色龙》)
都用了 的描写方法。
本文第①、②两段的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
10、医心
明晓东
①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②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③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④王仁南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白忠孝就吸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⑤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
⑥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南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骤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⑦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⑧白忠孝带着宮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抢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
⑨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用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⑩宮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⑪王仁南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⑫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⑬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⑭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⑮白忠孝拉着王仁南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⑯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⑰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问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病病也不再犯了。
⑱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锹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⑲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⑳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为什么没人击中宮本,宫本却白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㉑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㉒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病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南双手扶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㉓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小说中王仁甫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从全文看,小说开头有什么作用?
【3】这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请列举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的理解。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曲米酒香
邓毛
①“傻瓜,你脑子搭错了筋呀!”阿堂的妻子因为着急脸涨得通红,冲着阿堂嚷开了,“今天是搬迁的最后一天,再不搬,五千元的搬迁奖励就打水漂了,而且你还对不住人家老赵”。
②城南县老街这一带的民房大多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低矮平房。因此,政府把这里纳入了棚户区改造的范围。为鼓励群众按时搬迁,相关部门特制定了奖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搬走的住户给予五千元的奖励。
③“我已经帮你找到了过渡的地方,非常方便你做酒!”
④负责拆迁工作的老赵站在拆迁户阿堂家的门口,指着工地上那些“吭味吭味”的挖机对阿堂说:“你看,现在只剩你一家突几在这些残砖碎瓦中。”
⑤面对妻子和拆迁户老赵苦口婆心的劝说,阿堂始终是肩膀一耸,脖子一梗地说:“宽限三天,再宽限三天!”
⑥阿堂在老街开了一月红曲米酒店,其制作工艺是阿堂的曾祖手上传下来的。当年,他的曾祖在乡间的几曲清溪里寻寻觅觅,从购买糯谷时候的“望、嗅、摸”,挑选出晶莹饱满的谷,再到机米、浸泡、上瓶、冷却、拌曲、发酵、榨酒、封缸等系列工艺的严格掌握,倾注心血。做出来的酒,味道甘醇、色泽琥珀,经年飘香。
⑦有一年冬季,天寒地冻,冰灾造成封缸米酒的温度不够,致使产出的酒味寡淡,阿堂的曾祖便把那一批酒报废了,坚决不让不合格的酒出库。
⑧光阴荏苒,做米酒的手艺到阿堂这里已经是第四代,阿堂谨记祖训:诚能生财!
⑨在老街,前店后库,阿堂酿了十多年酒,因为承袭他的曾祖秘制的发酵红曲,便就以“红曲”作为米酒商标,这个品牌在城南县有很高的知名度。城南县大部分酒楼都用“红曲米酒”,逢年过节,县城老百姓也喜欢喝点“红曲米酒”。阿堂做酒,不仅仅是做生意,更有他血脉里那份家族传承的自豪感!
⑩“下午上级领导就会过来检查了,算我求您了!”为了拆迁工作完美收官,老赵央求阿堂。而阿堂站在储酒间门口,像铁打的罗汉,他脸刻板得像警卫员一样。
⑪“你脑子不会想,这六坛酒六百斤,算六元钱一斤,才卖3600元,与拆迁奖励哪个划得来?而且酒差个两三天起缸也没有什么区别。”阿堂的妻子越说越气,“你看,人家老赵已经帮我们选择好了临时做酒的地方,连拆迁的车子都谈好了!
⑫“不是钱的事,这批酒就差三天圆味,如果挪动地方,温度会受到影响,酒味会‘走样’,品质大打折扣,这对不起订购了酒的顾客。”阿堂仍然“执迷不悟”。
⑬“你妻子都同意搬,等下汽车过来,你就不要阻拦了!”老赵像是下了最后通煤。
⑭“敢!”阿堂怒目圆睁,顺势抄起一把洋锹,“那我就拼了!”
⑮阿堂妻子被阿堂的举动吓得一惊,等缓过来神来马上伸手去夺阿堂手上的洋锹:“不要命了!”
⑯阿堂把妻子的手扳开,顺势一推,阿堂的妻子被推得一个跟跄,差点摔倒。
⑰“榆木脑袋,你还动手打人呀!”阿堂妻子气呼呼的,“我和你没完!”说着就扯着阿堂的蓝色工作长衫往外拉……
⑱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就看到老街原巷口的地方迤逦地走过来一群人,“哎哟,是主管拆迁工作的金副县长!”老赵赶忙迎了上去。
⑲老赵一边为金副县长及拆迁办、城建、社区的相关负责人引路,一边做拆迁情况介绍。阿堂家的事,老赵做了专门汇报。
⑳金副县长边听边点头。
㉑“今天召集大家下来检查,目的就是发现问题,现场办公解决。”金副县长礼貌地用目光巡视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㉒“拆迁的原则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这个规定不能变,但是这件事情应该特事特办!”金副县长动情地说,“阿堂家的‘红曲米酒’,不仅仅是他的家事,更应该是我们地方名优土特产的事,鉴于阿堂家里的特殊情况,我建议宽限三天时间搬迁,搬迁奖励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途经,以打报告的方式补发!”
㉓金副县长的话引得各部门负责人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金副县长,我们都没有意见,也算政府部门对地方特产做的一件实事!”
㉔金副县长见大家没有意见,马上宣布决定,并指定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好。
㉕老赵、阿堂妻子听到金副县长宣布的决定后,脸上表情很是复杂……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4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依次写了主人公阿堂推迟拆迁、追忆祖训、力争缓迁、得偿所愿的故事。
B.本文以“红曲米酒香”为标题,既指阿堂酿的红曲米酒香醇,又指阿堂品格。
C.本文用金县长反衬阿堂,用老赵和阿堂妻子正衬阿堂,以此突出阿堂的性格。
D.文章开门见山,生动形象地写出阿堂妻子为了拆迁费而催促阿堂搬迁的短视。
【2】结合文段,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以下句子的表达效果。
阿堂站在储酒间门口,像铁打的罗汉,他脸刻板得像警卫员一样。
【3】小说中的阿堂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4】文章结尾写到“老赵、阿堂妻子听到金副县长宣布的决定后,脸上表情很是复杂……”,试结合全文说说这个结尾的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智者问他的弟子:什么是美?弟子们众说纷纭,有人说花好月圆是美,也有人说落叶残月也美丽;有人说功成名就是美,也有人说平淡真实也美丽;有人说一帆风顺是美,也有人说挫折苦难也美丽……其实,人生不同,体验各异,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美丽。
请以《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先把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等,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可抄袭,文中不可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