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B.多画蛋,就是训练眼睛去观察形象,训练手随心所欲地表现事物,等到手眼一致,那么对任何形象都能应付自如。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备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晦(huì) 愕然(è) 嗤笑(chī) 嬉闹(xī)
B. 拮据(jí) 惘然(wǎng) 栈桥(zhàn) 嘟囔(dū)
C. 别墅(shù) 恣睢(suǐ) 掺杂(chān) 祭祀(sì)
D. 褴褛(lǚ) 撬开(qiào) 撩逗(liáo) 煞白(shā)
3、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日出喷薄,阳光下,万只竞游的白天鹅在五彩斑斓的湖面上成了美丽的剪影,宛如水上一朵朵袅娜的白莲。
它们,_____;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时而旋转对鸣,轻盈仿佛芭蕾。
A. 时而如同将军,神气地挺脖昂首
B. 时而神气地挺脖昂首,如同将军
C. 时而神气如同将军,挺脖昂首
D. 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如同将军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B. 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C. 这桩十拿九稳的比赛,他却做得一塌糊涂,难怪爸爸会生气呢。
D.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5、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乙】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
B.至于负者歌于途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呷浪之鳞 鳞浪层层
D.禽鸟知山林之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段都写到作者出游,【甲】文段写作者出游之时,游人众多,络绎不绝;【乙】文段写作者出游之时,虽亦有各式游人,但游人数量不算太多。
B.【甲】文第①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野趣。【乙】文写游人煮茶喝、唱歌、骑驴同样也是充满了出游的乐趣。
C.【甲】文写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最后一句写居城者未知出游之乐,表明了作者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言已尽而意无穷。
D.选文【甲】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乙】文先从出游的人写起,再叙所见之物,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7、2019年4月23日式第24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小组对3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下表。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两条结论。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单位:百分比
项目 学段 | 读书计划情况 | 读书笔记情况 | ||||
有计划 | 有时有计划 | 没有计划 | 每读必做 | 凭兴趣做 | 从不做 | |
小学 | 11.5 | 15.4 | 73.1 | 0 | 7.1 | 92.9 |
初中 | 20.1 | 16.6 | 63.3 | 8.3 | 28.7 | 63 |
高中 | 30.3 | 19.4 | 50.3 | 13.8 | 33.4 | 52.8 |
结论:
(2)活动小组组织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请你为正方辩词中的画线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正方:网上阅读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内容多、范围广、资料全、查找快。随着专业网站的不断出现,使人们可以阅读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这对扩大中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提高综合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修改意见:
(3)请你为“世界读书日”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方法。
8、按要求默写。
(1)__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2)_______,月如钩。______。(李煜《相见欢》)
(3)神龟虽寿,______。腾蛇乘雾,____。(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是鸟也,________。(《庄子》)
(6)《陈涉世家》中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梅 香
林清玄
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5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6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9一个人 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12现在,让我 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3】第8段中加粗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4】品读第11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5】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不富有,也许被别人看不起,但我们却有“自己的人格梅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一只缺口的木桶
梁刚
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怎么办?
这天,父亲特意为儿子订制了一只木桶。这种木桶不好买,父亲特意跑到古镇去寻找箍桶匠,最后总算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做一只段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老人说,那还是术桶吗,咋用呀。
他笑说,这就对了,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老人眼睛一亮,说:噢,你是要拿这个去说理,是老师吧,有点意思。老人
笑着不断点头。
于是父亲就拿着这只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书屠最显眼的地方。
儿子见了没吱声,只是撇了撇嘴。父亲想上去解说,却被儿子用手按住:不用再说,这个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讨厌!儿子突然高声喊叫,那表情充满了厌烦和愤怒。
父亲惊讶地看着儿子,他知道儿子所面临的压力,他的表达已经是尽可能地婉转了,但儿子还是爆发了。
父亲深深地为儿子担忧,他在QQ上给儿子留言: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父亲非常担心儿子的情绪,怕一不小心碰碎了儿子脆弱的心理底线。
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板不是照常使用!!!
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对父亲的理念提出质疑。父亲想了想,回道:木桶理念只是要告诉大家,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儿子反诘道。
不,父亲回说,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我选择好了,儿子说:我选择放弃,既然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那我就放弃数学,我想好了,选考艺术类专业,摄影专业属艺术类,不用考数学。
父亲愣了一下,他略感意外,心里暗自遗憾,但转而又感欣喜,儿子的思维方式不僵化,他突破困境的方式很独特.摄影也许不是他的最爱,但儿子绕过了他的短板,直接用他的文科之长来敲大学之门。
儿子考入了一本大学,这让父亲非常意外,按他原先的考试成绩,他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不仅如此,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比如他会在QQ留言: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了,回道:当然够格,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儿子回了一个握手的插图,父亲笑了,轻轻嘀咕道:得瑟。
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老爸,我这学期的考试绩点是4.5噢。
不错。父亲不敢表扬,但心里非常高兴。心想,儿子总算跨过了这道门坎。
大三那年,当儿子再次在QQ给父亲留言:老爸,我新创作的滑稽剧,最近正式在电视娱乐档播放了,有兴趣看看,给儿子提些意见噢。父亲兴奋地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老太婆,你儿子出息啦!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还以为出了啥事,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尤其突兀。那天,他悄悄把它拿走出书房,恰好被儿子撞上,儿子见了一怔,旋即说: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
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问:啥用?
儿子语焉不详地一笑,没回答。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原先的那只木桶被换掉了,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父亲甚感疑惑:儿子为啥要换一只木桶?
儿子这时突然从父亲背后说:那块最短木板被我拿掉了,与其在最短的那块木板上苦苦纠缠,还不如让长的木板更长。
【1】父亲为何要定制一只有缺口的木桶放在书房?后来父亲为何又想将木桶拿出书房?
【2】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的表达已经是尽可能的婉转了,但儿子还是爆发了。父亲的“婉转”表达体现在什么地方?儿子是如何“爆发”的?
(2)父亲愣了一下,他略感意外,心里暗自遗憾,但转而又感欣喜。父亲为何而“遗憾”?又为何感到“欣喜”?
【3】本文用词准确生动,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父亲非常担心儿子的情绪,怕一不小心碰碎了儿子脆弱的心理底线。
【4】文中塑造了“父亲”和“儿子”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任选其一,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11、阅读《胸中常积一股气》,回答小题。
胸中常积一股气
陈鲁民
①人的喜怒哀乐。都要由气而生。又变成气而发泄。因而,但凡经历过大起大落、建立大功大德的人,都是胸中常积一股气。
②胸中要常积一股浩然正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A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胸中无不时刻郁积着浓郁得化不开的浩然正气。有了这股正气。才能舍身报国,杀身成仁。如同屈原、文天祥、谭嗣同;有了这股正气,才能刚正不阿,不向黑恶势力低头,如同“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秋瑾,拍案而起宁死不屈的闻一多,宁饿而死不食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他们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谱写了一曲曲撼天动地的正气歌。
③胸中要常积一股不平之气。天下不平,世间不公,看在眼里、积在胸中、蓄势而发,就常成惊人之鸣,醒世之音。司马迁为李陵鸣不平,因此遭受宫刑,留万世之作;鲁迅为人世不平著杂文,为学生被杀而抗争,成为国人的精神领袖。B如果没有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那么他们可能都是好好先生、安然无恙,正是因为郁积胸中的一股不平之气,让他们走向辉煌,成为不朽。
④胸中要常积一股郁闷之气。人不得志时,受屈辱磨难时,遭受不公正待遇时,胸中总会不同程度地郁积一些郁闷之气,这股气虽然是个人之私气,也同样会给人磨砺,促人奋进,使人成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列举的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后而成就事业的楷模,其实几乎都是胸中郁积着郁闷之气,这种气使他们不沉沦,不堕落,不懈怠。终于战胜苦难,走出困厄,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①,别家离国,受尽屈辱,儿子被杀还做成肉羹逼他吃掉,他心里也气得很,这一股气在心中转来转去,发酵积聚膨胀放大,终于转变成了一本经典著作《周易》。
⑤胸中郁积之气,究竟有益还是有害,关键是看能不能转化。如果不能转化,一直郁积在心。闷闷不乐,那确实有害身体。反之,如果我们能把胸中郁积之气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化为翻身雪耻的精神,化为坚韧不拔的韧劲,那气就越多越好,越浓越好。C君不见,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大功德者,无一不是借气而生,凭气而斗,因气而争,为气而胜。志愿军在朝鲜打胜仗,原因就是“钢少但气多”;王进喜为了扔掉贫油国的帽子,“肺都气炸了”;钱学森、邓稼先为造“两弹一星”,为中华民族争气,殚精竭虑。
⑥总之,打仗要靠气,建设要靠气,科研要靠气,国家强盛要靠气,个人成功也要靠气,什么事情要干好都离不开气啊!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汤阴一带。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④段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论证方法。
A.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
B.司马迁为李陵鸣不平,因此遭受宫刑,留万世之作;鲁迅为人世不平著杂文,为学生被杀而抗争,成为国人的精神领袖。( )
C.如果不能转化,一直郁积在心,闷闷不乐,那确实有害身体。反之,如果我们能把胸中郁积之气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化为翻身雪耻的精神、化为坚韧不拔的韧劲,那气就越多越好,越浓越好。( )
【4】简要概括“胸中常积一股气”一句中的“气”包含了哪些内容。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对乐于奋斗的人来说,奋斗不是憾事,而是乐事;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请以“给×××的一封信”为题目,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内容,给老师、亲友、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要求:(1)明确收信人×××,将题目“给×××的一封信”补充完整;(2)统一以“李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