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关于《水浒传》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B.《水浒传》中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智取生辰纲,策划得极其巧妙;三打祝家庄,总结一打、二打教训,采取恰当的对策,终于获得成功。
C.宋江是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有军事、组织才能;其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D.《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误入白虎堂,行者武松大闹飞云浦,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任上。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本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戏答元珍》中“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竹笋以知觉,并被春雷惊醒。同时用一“欲”字,写出竹笋在地下正要抽芽的情态,将一般人未察觉到的早春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三、四句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期间的感触。
C.两首诗都写到了被贬谪的际遇,也都表达了不为人生失意而屈服的乐观、 豁达的人生态度。
D.两首诗都是酬和之作。前者运用典故,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后者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亲切流畅。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班会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B.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销声匿迹了。
D.在郴州市根雕艺术节展上,惟妙惟肖的大鹏展翅根雕特别引人注目。
4、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白话为主体的长篇小说,结构采取的是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B.“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宋江。
C.智取生辰纲的好汉有刘唐、晁盖 、吴用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孙胜、白胜。
D.按时间顺序发生在鲁智深身上的故事有:大闹五台山 ,火烧瓦罐寺 ,大闹桃花村 ,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③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直:径直,直接。 ③君:皇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构______________(2)或______________(3)然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2)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3】曾巩说:“公之乐,吾能言之。”请联系文本,分析“公之乐”的内涵。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梦中作
宋代·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1】笛声和月亮在古代诗歌中一般都是连接在一起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诗中“夜凉吹笛千山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简要分析诗句“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7、2021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八个国家公祭日,学校要开展“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的纪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小和同学搜集到了以下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材料一:在第八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各地举办各种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很多记录公祭活动的影像中,一张孩子们手捧菊花,高举“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标识牌的照片尤其触动人心。
孩子们的群像之所以更打动人心,因为这些稚嫩的面孔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中国未来的高度必将由今天这些手捧鲜花的孩子们创造。这些孩子未必完全明白“勿忘国耻”背后沉重的历史内涵,未必完全理解默哀的意义和公祭的分量,未必深刻了解那段被侵略历史的残酷和悲壮,但以国民的身份参与国家公祭的经历,将深深地刻在他们心中,让他们铭记一生,并用这种强大的集中记忆去反抗健忘和拒绝遗忘。
材料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纪念馆一期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巍然矗立,庄严肃穆。二期工程的纪念馆展馆的整体设计形状为“和平之舟”,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船头造型。从侧面看,又像一把被折断的军刀。从空中看,又是一个化剑为犁的立面。纪念馆前半部分寓意为“白骨为证、废墟为碑”,后半部分体现了“人类家园、走向和平”。
材料三:2021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纪念馆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呵护和平;不是沉陷在苦痛历史中,而是激发爱国情怀,凝聚向未来奋进的力量。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这是我们对所有牺牲先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在珍爱和平中勇毅前行,在警醒奋进中开创未来,定能不辜负新时代的召唤。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央视新闻公众号2020年在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发布的《83年,从未忘记》一文中出现的海报。请你介绍这幅海报内容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80字左右)
8、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9、阅读下面短文。
生命之树也有落叶
人生,是要走过生命的四季的。
当秋寒袭来的时候,树木自知无法抗争,便抖落了叶片,用一身硬骨迎击风霜。那是一种暂时的退却,是一种承受,是一种力的积蓄,一种耐心的等待,一种更有希望的选择,而绝不是最后的结局。一旦时机成熟,便迅速萌发了新叶,用全力拥抱春色。于是,生命之树充满了绿意。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到一所大学作报告,有的大学生向他询问事业有成的“秘诀”。他说,我没有成功的“秘诀”,只有战胜失败的感受: , 。每战胜一次失败,就与成功更近了一步……
当一个人的生命之树有了落叶时,要告诫自己:失去的只是昨日,绿意已不再遥远。失意时不必凄凄然自轻自弃;得意时也不必傲傲然目空一切。有生有落,有枯有荣,这是人生的一个规律。
善于承受沉重,就像善于接受成功一样,都是生命的最佳支点。
【1】在文章第三段的横线上补写出企业家的感受。
【2】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你对“生命之树也有落叶”的理解。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爆米花
①秋风吹起的时候,小区门口经常会出现一个爆米花的小摊。说是小摊,其实就是一个极简约的人机组合:黑瘦的老人大约六十来岁,两根Y形的铁枝托架着葫芦状的铸铁罐,铁罐下面是一个小小的炭炉,旁边再有一个小小的鼓风机与炭炉连接,这就是爆米花的核心设备了。还有一个铁丝、胶皮与白布混编的袋状物慵懒地躺在边上。
②一直认为爆米花是个神奇的过程:大米或者玉米粒儿在密封的铁罐里被烘烤,铁罐在转动,热量在发散,温度不断上升,气压逐渐加大……米粒们无法呼吸,无处逃遁,无可奈何,直到铁罐在某个瞬间被突然打开时呼啸而出。那一刹那是彻底地放松、爆裂或升华——生命在饱受煎熬之后,终于会涅槃成为一朵神奇的花儿。
③我对这个过程貌似熟稔,那几乎是农村孩子的童年里最具科普意义和观赏价值的食品加工过程了。
④隆冬季节,北方农村开始进入冬闲,村里便有来爆米花的。进了腊月会更多,因为那时开始筹备过年了。招徕生意的最佳广告是铁罐打开那一瞬间的“嘭”的一声巨响,白色的水汽腾起,很快又散尽,香甜的气息开始弥漫,金灿灿的爆米花已经盛开在网状的袋子里。
⑤那时的爆米花生意其实只赚一点点微薄的加工费,或者还能赚些用不完的柴禾。尽管如此,母亲们往往不舍。常有小孩子在地上打滚,吵着要吃,众人面前的母亲又是犹豫,又是尴尬,又是恼火。玉米和柴禾倒是现成的,但糖精和加工费却是要花钱的,最关键的是距离过年还早,爆米花断然是放不到那时候的。临了还得再爆,又要费钱。众人都劝,也实在拗不过,这才掀开罩衣从棉袄口袋里数出一毛钱,狠狠地杵给已经破涕而笑的孩子:就知道吃,撑死你!但那小吃货是从不担心会被撑死的。攥着一角的毛票一溜烟儿奔回家,旋即用小瓢舀了玉米粒,提着装满硬实柴禾的小筐,头顶沾着草叶,腮帮带着哭后的污痕飞奔而来。
⑥爆米花是那个时代的顶级零食。那时的除夕夜有几乎覆盖全村范围的拉练式拜年,男人可以敬烟茶,孩子则需要零食打赏。但糖果不舍得多买,爆米花才是物美价廉的首选。孩子们并不嫌弃,拜年过程中常有贪心的孩子中途飞奔回家,掏空被爆米花塞到鼓胀的口袋,然后继续。会过日子的母亲把握住大好时机,早早就给孩子备好布袋,收集到的爆米花会慢慢吃到正月十五。
⑦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记忆,犹在昨日。
⑧如今小区门口竟也有爆米花摊,但生意清淡得很。车辆、行人来来往往,但很少有人停留。这是个正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城市,接近原始状态的爆米花显然已经不再属于都市,它的出现更多只是给人带来某种怀旧的闪念罢了。
⑨不过,摊主人似乎是有所准备的。连着爆完两罐后,就把膨化的米花倾倒在三轮车上一个白铁的方盘里,洒上黑芝麻、炒熟的花生米,再倒入黏稠的应是糖浆一类的液体,慢慢搅拌、压实。稍作冷却后,用一把钝刀横七竖八划成条块,爆米花这时已经变成条状的米花糖了。这份纯手工制作、带着烘烤的温暖的香甜开始缓缓流淌,在这个城市傍晚由繁华组成的流质里,乡愁般柔软而且执着。
⑩爆米花转化为米花糖后的吃法文雅多了,我们当初是将爆米花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边塞边嚼,塞到腮帮鼓出素囊状的凸起。其实那时的味道肯定不如这老人的现场制作,但老人的产品肯定不如电影院出售的那种,装在漂亮的纸盒里,还有洋气的名字。可能是加工工艺存在差异,玉米粒儿把花开得奔放,开得彻底,甚至花瓣儿还都粘连着呢。拈起两三颗,香甜软糯,入口即化。
⑪无论是大米粒儿,还是玉米粒儿,经过高温、高压的炼狱后,总能在禁锢被打破的一刹装三命在那,呐喊着,呼啸着,簇拥着,开出生命最灿烂的花朵来。
⑫现在,我想说的是,人生似乎大抵也是这样。
(文/鲁北明月,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⑤-⑨段中和爆米花有关的三件事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②段画直线句子的两层含义。
【3】请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第⑩段有什么作用?
【5】根据生活或阅读积累,描写一种传统食物或者手艺,表达出你的情感。
11、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读书的“坎儿”
①有大学生问2012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运动”加以推广。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⑥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2年4月20日,有改动)
【1】读书的“坎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
【2】为什么说“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根据第②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3】第④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有什么用意?
【4】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与第⑤段的哪个句子意思相近?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2、题目: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