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
B.她不断对主人投其所好,就为了得到主人哗众取宠。
C.那样的非难很不中肯,我满不在乎,一点也不感到难受。
D.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绝不能见异思迁。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B.想当年离开家乡时,父母曾耳提面命,教会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C.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D.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不然,他会跟你翻脸。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以诗相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弃置身”,指诗人自身遭受处置;“沉舟”“病树”,沉船、枯树,比喻诗人惨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与改革的好友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充满了无限悲痛惆怅之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展示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它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D.全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苏轼的《水调歌头》由开始的忧愁到后来的达观,和这一首诗的感情基调如出一辙。
4、下列语句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瑾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C. 打造“森林泉州”,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5、(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______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
(3)是以善为国者(________)
(4)必先富民(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C. 然后治之 无丝竹之乱耳
D. 民富则安乡重家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奚以知其然也?
【4】(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了证明中心论点,分别列举了什么例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点不超过15个字)
【5】理解填空。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_______,(甲)文从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结合“可怜白发生”一句,分析诗人是如何将“雄壮”之志化为“悲壮”之情的。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如何描写战斗场面的?
7、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今年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湖北省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学校正在开展“君子自强不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致敬英雄】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人名。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英雄和先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挺起了民族脊梁。这些自强不息的人物中有“闻鸡起舞”的①______;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②____;也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③________
(2)【采访英雄】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坚守抗疫一线,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带领医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疫最前沿,为打赢“武汉保卫战”做出突出贡献。学校的小记者想对他进行电话采访,安排你事先给他打电话联系,你应该怎么说?
(3)【点赞英雄】选择一副最合适的对联点赞张院长,并抄写在横线上。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①金温玉粹瞻人品②破志须知三古盛③铮铮铁骨为民情④为书自起一家言
⑤叱吒风云壮布衣⑥耿耿丹心报国志⑦纵横世事舒豪气⑧秋月春云见性情
8、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的传递
西木
“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
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我哪天查查。”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血车上来了一位农民工。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染脏献血椅。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葡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
“我没有钱捐款。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他说。
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感到愧疚。
联系第一位献血者,已经回到北方老家过年。第二位献血者,正在高速公路上赶路,距离数百公里。直到第三位献血者,听我说完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我这就赶来。”
当天晚上,那袋救命的血小板,顺利输入产妇的体内。同时传递的,还有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浓浓爱心和善意。
这位献血者,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本已回到农村老家的他,紧急租了一辆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血站。他本来是家里的大厨,一周以前就许诺要给家里八十七岁高龄的母亲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为了准备这顿大餐,他还从城里购买了鹅、鱼等食材。
成分献血需要花费献血者大半天的时间。采血的时候,他略带遗憾地说:“她们都不会做这些菜。”
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别人付出,却没有更多言语。
我的眼眶湿了。
公交车来了,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车。
我忘记告诉他,其实我还有第三个身份。多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大失血。医院紧急联系血站,是爱心献血者志愿捐献的血液挽救了我垂危的生命。
那时,我还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走上志愿献血的工作岗位,参与一场又一场生命接力,见证一段又一段人间大爱,流下一次又一次感动的泪水。
告别的时候,他说:“我已经知道北京到楚雄的距离,那不过是撸起袖子参加一次志愿献血的距离。”
(摘自《人民日报》2020.7.4)
【1】概括文中“爱的传递”的四个故事。
【2】“我”既是志愿献血者、血站工作者,又是受血者。文章表明“我”这三种身份有何用意?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最后一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10、(4分)不要再“一任市长一张蓝图”
①推进发展转型,不只是短期任务,更是长远战略;非一日见效,需久久为功。转型发展再出发,尤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反复告诫,“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抓到底”、“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②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一任完成,需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在持续接力、连续发力中实现转型升级。
③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一任市长一张蓝图”的怪象,认为追求“任期政绩”才是“算在自己头上”的政治资本,接续前任的规划岂不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错误思想,让一些领导干部热衷另赋新篇、重起炉灶。
④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无可厚非,上一任的举措如果不符合当前实际,也应及时纠正,但不能为了出政绩都要自己另搞一套。
⑤只有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以夸父逐日的执着、水滴石穿的坚守,才能破解转型发展中的顽瘴痼疾。山西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坚持植树造林,才让不毛之地变得满目葱茏;山东日照11 任市长一个规划,才打造出黄海之滨的黄金海岸;看看江阴,敔山湾开发尚未成型,又来“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如今,滨江花园地块又几成烂尾。
⑥把转型发展一抓到底,不仅要有直面矛盾问题的勇气,也要有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今天,看一个地方工作得怎么样,不仅要看“显绩”和发展现状,更要注重“潜绩”和发展后劲。各级干部都应迅速调整自己,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咬定青山不放松”,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1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成长与成功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④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
【1】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本文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简要分析下列任意一个人物的事例。
A.《邓稼先》中的邓稼先B.《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题作文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于是可以不回头的逆风飞翔,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如毛不易《消愁》所唱,生活亦有喜有悲。我们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只有敢于逆风飞翔,才能收获更多风采。人、家、国都应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刚毅不屈的意志,乐观昂扬的精神。
请以“逆风飞翔”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