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句子没有运用夸张修辞格的一句是( )
A.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秋日里,来趵突泉欣赏菊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公园外的车辆摩肩接踵。
B.灵岩村人手扛肩挑修出万里山路,凭愚公移山的精神让荒山变金山。
C.小明在图书馆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了心仪已久的小说,可谓妙手偶得。
D.同学们都在兴奋地讨论着假期的计划,他心里却是无动于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感激那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B.梅雨季,雨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连绵不断,感觉整个人都要发霉了。
C.给一个事物赋予意义,既体现知识又体现水平,甚至可以达到妙手偶得的境界。
D.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情趣。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寻觅(mì) 泻气(xiè) 连绵不断(mián) 摩肩接踵(mé)
B.星辰(chén) 娴熟(xián) 巧妙绝伦(jué) 正襟危坐(wēi)
C.仲裁(cái) 胆怯(què) 自出新裁(xīn) 锐不可当(dǎng)
D.漫延(màn) 建树(shù) 俯仰生姿(zī) 油光可见(jiàn)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天末怀李白①(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④魑魅:(chīmèi)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乙】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凄凉的意境。
C.两首诗在内容上都与李白有关,【甲】诗主要写李白途中所见所闻,【乙】诗主要写杜甫在天水怀念李白。
D.两首诗都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甲】诗借江水抒发怀念故乡之情,【乙】诗借秋水抒发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两首诗的颔联都很有意蕴,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甲】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或【乙】诗中“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所写的内容和写法。
6、按原文默写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坐观垂钓者,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周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秦风》)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⑤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⑨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⑩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道之行也》)
7、(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入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作者于1936年6月到苏区临时首都______________(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指的是____________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指的是_____________;“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作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8、不老的菜园
迟子建
①外祖母家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菜园。春天一到,最先种上的是菠菜、生菜和白菜,之后种香菜、水萝卜和土豆,再之后种那些爬蔓的植物:豆角、倭瓜、黄瓜等。当然,如果弄到茄子秧、柿子秧、辣椒秧,它们也一定会被恰到好处地栽种在园子里,那时候菜园中的蔬菜品种可就丰富多了。
②菜园中不总种菜,也种花。花种在边边角角的地方。有步步高、胭粉豆、大烟花、地瓜花、爬山虎,当然种得最多的要数扫帚梅了。只要花一开,蜜蜂和蝴蝶就来了。绿油油的菜地衬托着紫白红黄的花朵,看上去美极了。
③外祖母对外祖父说:“你去给园子锄锄草。”我便跟着外祖父到园子中锄草。
④外祖父对外祖母说:“你去园子里给我弄点葱来蘸酱。”我便跟着外祖母到园子中拔葱。
⑤我常常在帮助外祖父锄草的时候将苗也锄了下来,我也往往在帮外祖母拔葱的时候将葱根断在土里。我总是帮倒忙,但外祖父和外祖母从不责备我,我是太爱菜园了。
⑥如果看厌了菜园的景致,当然可以走出院子到自留地去。自留地的面积可要比菜园大多了,它大多种包谷和麦子。我喜欢麦芒,那些像胡茬子一样的麦芒可以用来挠痒痒。
⑦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农民。农民是土地真正的主人。我扯着外祖父的手时感觉那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扯着外祖母的手时感觉那手也是粗糙而荒凉的。
⑧我不喜欢谷子。外祖母就说:“谷子是粮食啊,人是靠它才活命的啊。”我就渐渐喜欢上了谷子。
⑨外祖父说:“别小看我这片菜园和自留地,它可以养活城里的几十条人命哪。”
⑩我便知道城里其实是个很贫乏的地方。
⑪外祖母告诉我,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农村,我便知道农村是广大的,我也知道那些菜地和麦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我跟着他们学会了打垄、锄草、间苗、施肥和收割,所以直到如今我的手仍然缺乏女性的细腻和柔美,它们同样是粗糙而荒凉的。
⑫当我的双手远离那些农具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用手拿起笔回忆那些让人感到朴实和亲切的消逝了的日子。回忆那菜园,菜园里的蚂蚱和蜻蜓;回忆麦田,丰收后有稻草人屹立在麦田里的情景。我便觉得那田野的风又微微吹来,我的心头不再是一潭死水,我生命的血液又会畅快地在体内涌流起来。
⑬当我坐在城市的咖啡厅里听着那些饱食终日的人发着空虚的牢骚,我便会想到外祖父劳累一天后吃罢晚饭沿着菜园散步的情景。外祖父呼吸着真正的空气,所以无论在他生前或死后,他的睡眠都是安详的。如今他在他种过黄豆和玉米的土地上安息了。
⑭人们一代代地老去,菜园子却永远不老。
【1】文章第①②两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3】文章第⑩段说:“我便知道城里其实是个很贫乏的地方。”请结合语境分析其言外之意。
【4】文章第⑫⑬两段分别写“我”的回忆和在城市咖啡厅的联想,在主题表达方面有什么作用?
【5】文章以“不老的菜园”为标题十分精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请以《藏在我心中的宝藏》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