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 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C. 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 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2、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骤 骤:急
B.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因为
C.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D. 尊君在不 不:同“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只是着眼小处,目不窥园,而要全面考虑!
B.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就是用别具匠心的设计,打造让人身心俱暖的家,
C.进入初中以来,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歌可泣。
D.在关键问题上,他总是态度模糊,表达中爱用外交辞令,说起话来也是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
4、下列字形和加点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槐(huái) 累赘 马嵬(wèi)坡 容颜楚楚
B. 商酌(zhuó) 修葺 血(xuè)淋淋 颠沛流离
C. 菌(jùn)子 伶仃 丁卯(mǎo)年 死生契阔
D. 刹(chà)那 震憾 胡茬(chá)儿 一以贯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 )
A.“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B.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
C.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D.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C. 都德是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D.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7、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徇职 流淌 废墟 慷慨
B. 坍蹋 晕眩 耸立 硬朗
C. 安慰 抽噎 哭泣 灼人
D. 陵乱 酬劳 派遣 嘘声
8、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3)至暮不来________________(4)其为信若此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3】在(甲)文中,友人失信,陈太丘“舍去”,而(乙)文中,故人不来,吴起“不食待之”。针对陈太丘和吴起对待友人的态度,你更赞同谁的做法呢,说说理由。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月20日由中国首都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又一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材料二】
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材料三】
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人们所喜爱。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1】上面材料都围绕北京冬奥会的话题展开,这三个材料分别是从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及意义、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的。
【2】请你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冬梦”的设计都融入了哪些“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写出两点即可。
【3】“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你觉得这个设计新颖独特在哪里?(至少写出两点)
【4】作为主办城市的市民,为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你准备做些什么呢?(至少写出两点)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①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愉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牌气时。悄悄地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地躲出去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
D. 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
【2】对第⑥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说明了母亲的病情很严重。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D.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3】对“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这一情节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的病情有了好转。
B. “我”理解了母亲的用心。
C. 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D.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终于恢复了生活的勇气。
【4】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 本文用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D. 本文不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打动人。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过年,家家年味不同,今年的年味让你更有不同的感受。你的年是怎样过的,又有怎样一种味道呢?
请以“我的年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班名等信息,可用化名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