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十六岁的我们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领悟:彩虹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绽放耀眼的光芒。
B. 两个多月过去了,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我的努力,使我大大提高了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C. 虽然现在还没有入冬,但杭州灵峰山上的梅花已经正在含苞吐蕊,值得市民一观。
D. 金乌炭雕是一种环保艺术品,它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的艺术享受。
2、选出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能告诉你人生的真谛, ;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 ;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 ;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的更有意义, 。”
①但不能替你物色朋友
②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
③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
④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3、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本书的美,在于四季。春夏秋冬是她四种不一样的情绪。
②大自然是一幅宏伟壮观的画卷,是一本让人无限向往的书。
③春,她活泼开朗,生机勃勃;夏,她热情奔放,活力四射;
④无论是处于哪种情绪,她都是那样的吸引人。
⑤秋,她成熟稳重,高贵美丽;冬,她冰清玉洁,宁静典雅。
A.①③⑤④②
B.①④③⑤②
C.②③⑤①④
D.②①③⑤④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当夜幕降临,千灯湖上千灯竞放,湖光灯色融为一体,使人喜出望外,流连忘返。
B.无人机组成的飞机表演编队在辽阔的天幕下翩翩起飞,花枝招展,与华灯交相辉映。
C.班级辩论会上,正方主辩滔滔不绝、言语犀利,咄咄逼人,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D.为了迎接艺术节的汇演比赛,同学们小心翼翼地编排了一支舞蹈,希望能一举夺冠。
5、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矜持(jīn) 烦燥(zào) 妥帖(tiē) 忍俊不禁(jīn)
B.默契(qì) 伴侣(lǚ) 模样(mó) 妇孺皆知(rú)
C.闲暇(xiá) 气氛(fèn) 糟糕(zāo) 硕果累累(léi)
D.诀别(jué) 撼动(hàn) 胸脯(pú) 姗姗来迟(shān)
6、古诗词鉴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元曲的题目中“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去想,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7、下列关于语法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古城保护也与城市规划、发展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句话中“在”是介词,“不断”是副词,“及”是连词。
B.“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讲的是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的事。
C.“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即“长兄”,古代对长辈的尊称。
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8、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 ) (2)山门圮于河( )
(3)阅十余岁( ) (4)但知其一( )
【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C.我/亦无他,但/手熟耳。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以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善于制造波澜,引人入胜。
B.由“设帐寺中”,却要指出寺僧“不能究物理”的错误,可见“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中讲学家的笑是友善的笑。
C.文章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
D.作者认为,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的错误,老河兵则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才提出了正确的看法。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孔子教育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7)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越时空,把眼前的凄苦转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纪念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影迹。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于是,我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后来,大家就在后面的小菜园里埋葬了它。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地离开,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后一次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它。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友应酬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1】根据提示梳理情节。
“描述”点点→_______→又梦点点→_______→_______→愧念点点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
【3】请简要分析③④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存在于生活中
(《蒋勋说唐诗》节选)
初唐对语言和文字的琢磨,已经到了最成熟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诗的书写已经不是少部分文人或者专业者的工作,而是变成一个考试项目,这使得诗在当时的社会上非常普遍。而我们现在的社会,不仅写诗的人很少,连读诗的人都已经非常少。
而在李白与杜甫的时代,诗几乎是文人生活当中的一个习惯。来看李白一首很漂亮的诗——《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开头就给人一种春天来临的感觉,春天来了,风吹着柳絮四处飞。“吴姬”是江南的女孩子,在管理酒店。“吴姬”是卖酒的,会与客人调笑,“压酒劝客尝”。李白的诗句有生活当中的喜悦与活泼。
“金陵子弟来相送”,大概是李白要离开南京的时候,当地的读书人来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应该走了,可是大家不走,还在那边喝酒,越喝越过瘾。“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别人问:“你这次走,离开我们会不会难过?”李白回答:“你问问水,我与你们告别的心情,和水相比谁短谁长?”他是说他哀伤的长度比长江水还要长。
我很不喜欢翻译,李白的诗如果不翻译,直接去读,也很容易懂。我们的现代诗几乎没有一首可以这样唱出来。李白与杜甫的幸运,是在他们的时代,诗还属于大众文化,不是少部分人的特权。诗存在于生活中。
王维有告别之作,杜甫也有告别之作。告别是人生中的一个现象,告别时都有诗有歌。李白还写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整首诗全部讲速度,一泻千里的感觉:早上离开白帝城的时候,它还在一片白云之间,千里江陵一天就走完了,路过三峡时听到两岸的猿猴一直叫,船已经过了千万座山。真是大才气!绝句只有四句,非常难写,你必须把你的感觉精练地一下子释放出来。有人评论李白的诗说:“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这个“神”就是那个时代的气度,以及李白生命的状态,使他写诗可以完全没有任何阻碍。
再看一下李白的《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美酒郁金香”,“郁金香”是讲兰陵的美酒,“玉碗盛来琥珀光”,杯子是用昆仑玉做的,里面装的葡萄酒有琥珀色的光泽。从这里可以看到李白的生命状态,“郁金香”是什么?忧郁,黄金,芳香。他在形容什么?形容那个酒,酒给他的感觉是忧郁、黄金、芳香。最好的法国红葡萄酒令人想到的就是这三种感觉,因为里面有苦,有涩,有香,有黄金的光亮。重要的不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而是“郁金香”。
【1】用原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说“诗存在于生活中”。
【2】诗存在于生活中,必然要表现生活,具体谈一谈作者分别选用了哪些诗歌来表现什么生活场景?
【3】文章两次提到李白生命的状态,在提到的这两次状态里,李白在干什么呢?
【4】这篇文章语言有何特点,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
12、作文
李森祥的《台阶》,塑造了一位淳朴、勤劳、有毅力、有上进心、有智慧的父亲形象,让后辈深省。“台阶”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①在门前或其他坡道上建造的一级级供人上下的梯形设施;②比喻更大的成绩或更高的目标;③比喻摆脱僵局或窘况的机会。
请以“跨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