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庇护(pì) 鄙薄 咄咄(duō)逼人 不求胜解
B.称职(chèn) 高邈 ##dot## 杞(qǐ)人忧天 呼朋引伴
C.蝉蜕(ruì) 絮叨 参差(chā)不齐 人声鼎沸
D.哺育(pǔ) 气概 怪诞(dàn)不禁 拈轻怕重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课本的第一单元,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B.恰当的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C.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滋润,情感变得更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D.优秀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深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
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lì) 譬如(pì) 蝉蜕(tuì) 咄咄逼人(duó)
B.应和(hè) 荫蔽(yīn) 匿笑(nì) 人才济济(jǐ)
C.贮蓄(chǔ) 菜畦(qí) 棱镜(léng) 混为一谈(hǔn)
D.粗犷(kuàng) 窠巢(kē) 脑髓(suí) 热情高涨(zhàng)
4、请选出下面文段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我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反复研读,进行思考,反对①______,囫囵吞枣。读书如果总是②______,只会一无所获,结果肯定是③______的。
A.寻根究底 轻描淡写 不尽人意
B.寻根究底 粗枝大叶 差强人意
C.不求甚解 粗枝大叶 不尽人意
D.不求甚解 轻描淡写 差强人意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沐浴(mù) 熬过(áo) 菡萏(dàn)
B. 姊妹(zǐ) 匿笑(nì) 嫩芽( nèn)
C. 霎时(shà) 分歧(qí) 攲斜(qī)
D. 拆散(chāi) 粼粼 (lǐn) 沉寂(jì)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颔联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B.颈联和尾联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
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二人潦倒的处境,也蕴含着对唐朝衰落的悲哀与感慨。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相逢的喜悦心情。
7、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譬如(pì) 商酌(zhuó) 俯瞰(kàn) 诲人不倦(huǐ)
B. 迸溅(bìng) 魂魄(pó) 遨游(áo) 悲天悯人(mǐn)
C. 猥琐(suǒ) 契约(qiè) 矜持(jīn) 千钧重负(jūn)
D. 炽热(chì) 竹篾(miè) 休憩(qì) 海市蜃楼(shèn)
8、(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_”又“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 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3】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4】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 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5】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6】(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文默写。
①心中的风雨来了, 。(冰心《母亲》)
②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冰心《纸船》)
③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冰心《嫩绿的芽儿》)
④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⑥曰:“ ,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⑦求剑若此, ?(《刻舟求剑》)
⑧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⑨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0、阅读《母亲的手绘》,回答问题
母亲的手绘
崔中华
①母亲八十岁的时候,身体消瘦得像一棵秋天的树,在风中颤抖,在风中颤抖的除了母亲的身体还有她孤独的内心。
②在她独住的小院里,一会儿看不见你们姊妹几个的身影,她就拿起电话,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她都会在电话里用夸张的语气说她身体的不适,姊妹几个马不停蹄的赶过去,她却气定神闲的吃饭或者看电视,全没有电话里夸张的情形。
③母亲真的孤独了,没有孩子们围在身边,她有一种被抛弃的绝望,那种绝望是一种让人窒息的孤独,每次从母亲身边走开,她的眼里就会流露出那种绝望感,她一刻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
④姊妹几个商量轮流陪母亲,因为都有工作,上班时间没法陪她,母校的电话让姊妹几个上班也静不下心来,最小的弟弟给母亲买了两只鹦鹉,喂养鹦鹉让母亲有了短暂的寄托,在鹦鹉婉转的叫声中,母亲安静了一段日子。
⑤但好景不长,母亲的电话又多起来,还有她头上的白发。想找个保姆陪她,但她坚决不要,她说自己能吃能动,但你知道母亲是怕多花钱。
⑥你突然灵机一动: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她从小给有钱人家帮工,学会画一些花草虫鱼,你对母亲说现在市场上买画的人很多,你让她用A4纸画画,说画一张可以卖一元钱,并拿出二十元钱给母亲,说是别人预定画的钱。
⑦母亲的目光里闪现出热切的光芒,你的话打动了她,她说我画我画,想不到画画还能卖钱。
⑧再去看母亲的时候,母亲把一叠整整齐齐的画稿递给了你,画稿用报纸工工整整地包着。
⑨你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张张翻看母亲的手绘:一只只形态各异的蝴蝶跃然纸上,笔画虽然还有些拙涩,那是多年不画的原因,但蝴蝶的神态却栩栩如生。
⑩母亲看着你,目光里流露出些许的紧张,你对母亲说画得真好,母亲的神态放松了,你甚至看到了母亲目光中些许的羞涩,你对母亲说继续画,要她画的人太多了。
⑪姊妹几个轮流买母亲的手绘,母亲画画的热情格外高涨。她不仅画蝴蝶,还画孔雀、花草,笔触越来越流畅圆润,构图越来越精巧,色彩越来越绚丽,速度也越来越快。
⑫母亲不再给你们打电话,每次去看母亲时她都伏在一张小桌上,一丝不苟地绘画,目光里流露出的不再是绝望和孤独,手绘让她有了寄托,有了对生活的热望。你知道,用物资和金钱是抵御不了老人内心深处孤独的,亲情和精神寄托才是老人摆脱孤独的最好方式。
⑬把母亲的手绘送给了报社、电视台和教育上的一些朋友,她们对母亲的手绘都赞不绝口,去看母亲的时候也要向母亲要几幅,母亲的手绘供不应求,母亲不再孤独,她沉浸在她手绘的世界里,沉浸在儿女们给她营造的浓浓亲情中。
⑭母亲的几张手绘在你案头,累的时候看一看,内心会变得充实和安然。
【1】根据划分的文章层次,概括出各层大意。
第一层:第①至③段,写独居的母亲非常孤独。
第二层:第④至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第⑥至⑭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写儿子“并拿出二十元钱给母亲,说是别人预定画的钱”,儿子这样做、这样说有何深意?
【3】“再去看母亲的时候,母亲把一叠整整齐齐的画稿递给了你,画稿用报纸工工整整地包着”中加点的两个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本文写作意图,说说你对如何尽孝的认识。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金指
冯骥才
①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法儿治你,而且想尽法子把你弄败弄死。
②这种人在旁的地方兴许能成,可是到了天津码头上就得栽跟头了。码头藏龙卧虎,能人如林,能人背后有能人,你知道自己能碰上什么人?
③黄金指是白将军家的清客。先不说黄金指,先说白将军——白将军是武夫,官至少将。解甲之后,选中天津的租界作为安身之处。
④白将军手里钱多,却酒色赌一样不沾,只好一样——书画。那年头,人要有钱有势,就一准有人捧。你唱几嗓子戏,他们说你是余叔岩;你写几笔烂字儿,他们称你是华世奎,甚至说华世奎未必如你。于是白将军就扎进字画退不出身来。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位岭南画家黄金指。
⑤黄金指大名没人问,人家叮着的是他的手指头。因为他作画不用毛笔,用手指头,那时天津还没人用手指头画画。手指头像个肉棍儿,没毛,怎么画?人家照样画山、画水、画花、画叶、画鸟、画马、画人、画脸、画眼、画眉、画樱桃小口一点点。这种指头画,看画画比看画更好看,白将军叫他在府中住下来,他就做了有吃有喝、悠闲享福的清客,还赐给他一个绰号叫“金指”,这绰号令他得意,他姓黄,连起来就更中听:黄金指。从此,你不叫他黄金指,他不理你。
⑥一天,白将军说:“听说天津画画的,有奇人。”
⑦黄金指说:“我听说天津人画寿桃,是脱下裤子,用屁股蘸色坐的。”
⑧白将军只当笑话而已,可是码头上耳朵连着嘴,嘴连着耳朵。三天内这话传遍津门画坛,不久,有人就把话带到白将军这边,说天津画家要跟这位使“爪子”画画的黄金指会会。
⑨白府以文会友这天,请来好大一帮宾客,个个有头有脸。大厅中央放一张奇大画案,足有两丈长,文房四宝,件件讲究。待唐、钱二位到,先坐下来饮茶闲说一阵,便起身来到案前准备作画。
⑩画案已铺好一张丈二匹的夹宣,这次画画预备家伙材料的事,都由黄金指一手操办。看这阵势,明明白白是想先叫钱、唐两人露丑,自己再上场一显身手。
⑪钱二爷一看丈二匹,就明白叫自己开笔,也不客气,走到案前。钱二爷人瘦臂长,先张开细白手掌把纸从左到右轻轻抚摸一遍,画他这种细线就怕桌不平纸不平。钱二爷一摸,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黄金指做了手脚。一丈多长的纸至少三处放了绿豆大小的石子儿。他嘴没吭声,面无表情,却都记在心里,只是不叫黄金指知道他已摸出埋伏。
⑫只见钱二爷从笔筒中抽出支长锋羊毫,在砚台里浸足墨,长吸一口气,存在丹田,然后笔落之上,只见画面上先在孩子手里的风车上绕几圈,跟着吐出线条,线随笔走,笔随人走,每到纸下边埋伏石子儿的地方,则再提气提笔,顺顺当当不出半点磕绊,不露一丝痕迹,直把手里这根细线送到风筝上,才收住笔,换一口气说:“献丑了。”立即赢得满堂彩。钱二爷拱手答谢,却没忘了扭头对黄金指说:“待会儿,您使您那根金指头也给大伙儿画根线怎样?”
⑬黄金指没答话,好似已经输了一半,只说:“等着唐四爷画完再说。”他心里对弄垮使舌头画画的唐四爷更有底。
⑭黄金指叫人把钱二爷的《春风得意》撤下,换上一张八尺生宣。
⑮胖胖的唐四爷脸皮亮脑门亮眼晴更亮,他把小半碗淡墨像喝汤一样喝进嘴里,伸出红红的舌头一舔砚心的浓墨,俯下身子,整张脸像贴在纸上,吐舌一舔纸面,一个圆圆的梅花瓣留在纸上,有浓有淡,鲜活滋润,舔五下,一朵小梅花绽放于纸上;只见他小红舌尖一闪一闪,朵朵梅花在纸上到处开放。
⑯唐四爷画得来劲,可愈画愈觉得墨汁里的味道不对,正想着,又觉味道不在嘴里,在鼻子里。刚一直身,鼻子眼里奇痒,像一堆小虫在爬,跟着一个喷嚏打出来,刹那问,喷出不少墨点子,哗地落下来,糟蹋了一张纸一幅画。眼瞧着这是一场败局和闹剧,黄金指的心里乐开花。
⑰众人惊呆。可是只有唐四爷一人旁若无事,他端起一碗清水,把嘴里的墨漱千净吐了,再饮一口清水,像雾一样喷出口中,细细淋在纸上,跟着满纸的墨点渐渐变浅,慢慢洇开,好像满纸的花儿在一点点张开。唐四爷又在碟中慢慢调了一些半浓半淡的墨,伸舌蘸墨,在纸上画出错落有致的树干,一株繁花满树的老梅跃然纸上。
⑱白将军欣喜若狂地说:“刚才你这喷嚏吓死我了。没想到这张画就是用喷嚏打出来的。”
⑲唐四爷微笑道:“这喷嚏在舌画中就是泼墨。”
⑳白将军没听过“泼墨”这词,连连称绝,扭头再找黄金指,早没影儿了。
㉑从此,白府里再也见不到黄金指,却换了二位清客,就是这一瘦一胖一高一矮——钱、唐二位了。
(选自《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钱二爷”发现纸下有小石子,以及“唐四爷”知道墨中参合了辣椒粉却不露声色,都写得惟妙惟肖。
B.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法儿治你,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实力派。
C.小说虽然以“黄金指”这位主人公的名字为标题,但是却以大量的笔墨描述了“钱二爷”和“唐四爷”,这似乎显得本末倒置了。
D.发生在黄金指与钱、唐二位之间的故事十分生动,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时上流社会生活奢侈腐化和追求享乐主义的厌恶之情。
【2】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出三处,并作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白将军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在小说中设置这一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中共有两处对黄金指这一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上各有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具体情境中展开故事,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结合语言、动作等描写,具体地展现你的性格、心态,以增加真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