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澳门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经过艰难的跋涉,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条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B.因为我们的到访,使这个即将消逝的山村有了一丝生气。

    C.当时短短的二十年内,仅就这一个地方说,人口就从一百四十余万降到二十五万,原因是因为一场浩劫。

    D.即使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嗥叫和麂子的嘶声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恐怖。

  • 2、下列成语、人物和篇目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法三章——刘邦——《高祖本纪》

    B.背水一战——项羽——《项羽本纪》

    C.多多益善——韩信——《准阴候列传》

    D.窃符救赵——信陵君——《魏公子列传》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B.不能通知二父志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一日长乎尔 为国礼,其言不让

    B. 弥高 摄乎大国

    C. 是知其不可为之者与 夫子莞尔

    D. 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民请命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以广河间之地

    B. 公子车骑 左右欲相如

    C. 朱亥四十斤铁锤 门下有毛遂者,

    D. 赵襄王迎甘罗 太子之,疑其改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凌仕江

    夏至是一个不容修辞的词汇,多了任何字眼都意味着破坏气氛。夏至只能是夏至,干脆利落,不多也不少,就像钢琴,它的属性与气场庞大得让人难以用唯一的情感去填补。

    父亲的夏至系在故乡薄薄的黄历书上。那本黄历书封面红纸,内文白纸,其纸张生性脆弱,唯恐风吹就破,好在一年四季散发岁月的墨香。劳作后的父亲,摇着扇子,将蜘蛛与蛀虫侵害过的黄历书从墙头取下,当他翻到“夏至”二字时,花白的板寸头里有汗珠在冒,眼角充满欢喜。有时,他会情真意切地掰着指头,清算去年此时的家长里短,父亲总想找出夏至来临与往年的一些不同寻常。可夏至年年如此,时节不约自来。最终,父亲什么也没找到,只找出了即将收割秋粮的一些农具,把它们擦拭得比任何时候都亮。

    夏至是时节中的光荣日,是一年中阳光照射大地最长久的一天,早晨五点到晚上七点多,阳光威力有增无减,给足了万物面子,给抢收的农家人足够信心。因此,夏至到来,也是我故乡的蜀南丘陵人家最忙最累最欢喜的日子。

    我知道很多作家喜欢用夏至当标题,原本我极力地反抗过,也努力地试图另辟蹊径,可是最终不例外地选择了它,这是夏至的魅力,也是夏至的强大力量所在。只是长大离家后,很少再听到这个节气中优美的词汇。在城市里,我们一般听到的是夏天来了。虽然这句话听似轻描淡写,却潜藏着洪水凶猛的秘密。 “夏至”与“夏天来了”原本表述的不是同一回事,但在乡亲们的意识里却有着同一个意境。他们的意思是夏至到了,就是真正的夏天来了!夏至,字面上的意思是夏天之极。它有一种古典的光芒质感,具备磁场效应,像麦场上男人扬起的林盖(打麦子的工具),而“夏天来了”之于大多数城里人,则是一种开放的抒情文本,蝉或跳蚤都将登场,如同大街上飘飞的长裙与短带。

    苏轼有词《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蓑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样的景致不仅属于苏轼一个人,就像在人类呼唤乡愁文化的今天,一个人的故乡或许多人的故乡是一回事。离开故乡者都离不开乡愁的养分,而夏至让我更多地想起卖蚕茧的故乡人满脸的喜悦,他们把蚕茧卖掉了,就会在街上扯几尺布,做件新衣服,或买上几双凉鞋,当夏至送给自己或家人的礼物,那些提着干酥麦子换来一篮子黄软李子的孩童,归家时兴奋与满足的表情,远远胜过一枚熟透了心的果子。当然,这个节令少不了桃子、杏子、杨梅、枇杷等水果的轮番亮相,它们恰如其分的出场与转基因无关,茄子、青椒、胡豆、黄瓜等鲜菜也会在这时抢着上桌,田野里插秧人正在忙碌,路边卖冰棍的人也在吆喝,水池里大鹅小鹅都在拍翅引歌……

    夏至降临,你在想些什么?除了自然万物,我还能想到哪些与夏至相关的人事?没错,夏至应该是属于故乡的节令,只有在故乡遇见才有特殊的感受,因为城里人从不知季节变换,空调成了他们冷热的护航,他们宁肯伸手指挥空调,也不会念一念夏至。

    我有多久没回故乡,夏至就失联了多久。我还能想到的夏至就是那个在南方工业流水线上埋头作业的少女,她在十五岁的那年夏至背着多病的父母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如今她是否穿着短裙走在下班路上,念想属于她夏至的故乡?我不知她当初出走时的行囊里都装了些什么?她姓夏,论辈分,她叫我表叔,她的故乡早已一片废墟,孤坟两座,青草疯长,野花出没,她对异乡的街道与工厂气味越来越熟悉,对故乡记忆和草木气息越来越疏离,我安分守己地想着,夏至还在盛大进行。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富有特色,恰当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足了万物面子”摹写夏至的憨态,使文章读起来有种畅快淋漓之感。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把它们擦拭得比任何时候都亮”,饱含对父亲与夏至的深厚情意。

    C.本文结构严谨,描写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父亲和苏轼的夏至的描写,细致入微,活灵活现。

    D.本文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炉,作者巧妙地把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思结合起来,使文章意蕴深远,读后回味无穷。

    【2】作者深情地诠释了夏至的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下了登楼所引起的个人的身世之感。

    (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时,认为“赂秦”和“未赂秦”的诸侯国破灭的原因分别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自身之苦和国恨之悲,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2)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认识受到了魏晋六朝门阀制度观念的影响。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以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大芝、寒蝉等生物生命短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鸟欢鱼跃的晴朗之景。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传统节日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

  • 10、根据题目要求,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____________”,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2)杜甫《兵车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批评的矛头直指天子,表达了怒不可遏的激愤抗议。

    (3)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通过描写女子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上片“________________”句和下片“________________”句之间通过一个共同意象作为感情纽带,让作者由描写眼前之景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思乡之情。

    (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洞庭湖的夜晚月光皎洁、表里如一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 ”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李清照《醉花阴》中,既写出了时间漫长,又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词人百无聊赖的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12、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人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士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思想。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怨歌行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①选自《相和歌·楚调曲》。②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③飙(biāo):急风。④捐:抛弃。⑤箧笥(qiè sì):箱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写纨扇素洁之美:从织机上新裁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

    B.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圆的月亮,具有美丽的姿容。“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团圆的热望。

    C.“出入”二句,以团扇借代女子,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可随时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表现了女子的命运不能自主。

    D.最后两句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以秋扇见捐喻女子似玩物遭弃,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2】“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时珍传

    [清]顾景星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同“嫡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本文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B.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C.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D.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诸生,明清两代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免试入学为生员,民间极端俊异者,也可免试入学为生员。

    B.庶孽,指姬妾所生的儿子。为稳定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

    C.炎皇,指炎帝,神农氏,传说他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D.自号,初与古人的字一样,都是自取;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珍勤勉好学。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都没考中举人,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B.李时珍医者仁心。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委婉规劝他要父子和气,富顺王醒悟之后,仍立适子为继承人。

    C.李时珍治学严谨。他发现一本名叫《本草》的书,错误很多,就用三十年的时间研读典籍,订正错误,著成《本草纲目》。

    D.李时珍著述详备。《本草纲目》既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又进行了释疑辨正,还介绍了药物的产地、气味和功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公告,对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两名博士生做出劝退处理。据悉,这两名博士生在读期间,长期沉迷于学术以外的活动,未经请假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被取消学籍。这些年,各大院校本硕博学生被劝退、被开除的事情屡见不鲜。绝大部分原因在于不专心学业,天天“混日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作为一名准高三学生,大学生活并不遥远。你将如何规划大学的学业与生活?请结合以上材料,面向本班(统称“鲲鹏一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