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小说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场景”的功能可以是给全篇“定调”,可以是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可以是导引人物出场,还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和作为象征,《老人与海》中的场景就是为了导引入物出场。
B.所谓“扁平化人物”,也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圆形人物”性格较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C.小说的情感处理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中的情感应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它饱满有力,却停留在将要漫溢而未漫溢的状态。
D.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槌床便大怒 头上玳瑁光
B.孔雀东南飞 朝成绣夹裙
C.千万不复全 足以荣汝身
D.以此下心意 却宾客以业诸侯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乌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B.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C.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伫立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
②帮助受难的矿工家属走出矿难阴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政府部门 ,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③如果日本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 ,继续扣押我国渔民,必将自食其果。
A.若隐若现 责无旁贷 置若罔闻
B.若有若无 义不容辞 置若罔闻
C.若隐若现 责无旁贷 置身事外
D.若有若无 义不容辞 置身事外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要帮助学生抗拒外界的种种诱惑,否则无论如何用心的教,也难有成效,必将一傅众咻。
B.心理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C.人应具备两种美德,一是对他人先意承志,事事替别人着想,二是对自己慎独谨行,做到表里不一。
D.近期,美国一直在向委内瑞拉周边部署大量军舰,然而此次美国海军的调兵行为,让其在前线的主力战舰遭受了一次无妄之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积淀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成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文化资源。汲取传统法律思想的智慧,一个前提是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态、性质、内涵等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对我国古代法乃至中华法系的认识存在一些误读。比如,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法是一种“律令体制”,“律”即刑律,“令”是对“律”的延伸、补充和细化。对“律令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但不能将我国古代法仅仅归纳为“律令体制”“律令法系”,“律令”并不能准确完整表达传统中华法系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我国古代法除形成“律令体制”外,还包括礼典、大量的礼俗习惯法等。这些规范习俗被不少学者称为“礼法”,并认为由此形成了“礼法之治”。
礼典是指由朝廷编纂、颁布的礼仪大典。有早期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礼典也应纳入法律范畴。汉代就有《傍章》作为礼典,唐代《大唐开元礼》集礼典之大成,是后世礼典之典范。作为典章制度,礼典也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并蕴含着一定道德规范。律典是由历代朝廷编纂、颁布的正式法典,以其刚性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维系官僚系统运行,保障社会秩序,其代表作是《唐律疏议》。此外,还存在大量礼俗习惯法,主要是指以礼义为旨归、以礼俗为基础的乡规民约、家法族规、村规寨规、行规会规等,这些礼法规范着民间经济、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偏重刑律,而民事法律不发达。实际上,只要存在民间活动,相应的规范就会存在,只是在不同法律文化中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国古代存在大量礼俗习惯法,其特征是将礼义内容作为一种生活的常理、常情、常识,一代代口耳相传。我国古代的民事关系基本.上依赖这样的礼法来加以规范和调整。尽管朝代不断更替,但民间物和债的关系、婚丧嫁娶和祖宗血脉、财产的承继关系都可以维系而不乱。
我国古代“礼法之治”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夏商周三代之时,夏有“夏礼”“禹刑”,商有“殷礼”“汤刑”,周有“周礼”“九刑”。这一时期是礼法体系的初创阶段。春秋战国至秦代,礼刑分离,也是“律令”发轫时期。汉承秦制,又在法制领域向“礼”回归,礼典和民间礼俗习惯法都有所发展。不同规范形式有其各自作用领域,并不是只有“律令”在起作用,仅靠“律令”也无法包容所有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古代法逐步形成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共同发挥作用的模式,其中礼典、律典到唐代日益成熟。这样就形成以礼率律、律外有礼,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三者相辅相成的治理格局。
我国古代“礼法”是一个内容复杂的综合体系。从法律形式上说,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典法和非法典法、中央法和地方法;从法的层级上说,有结构严密、条文繁复的礼典,有体例完整、疏而不漏的“正律”,有大量的以礼俗为中心的成文和不成文的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等。“礼法之治”的治理模式,既发挥法律刚性规范功能,又发挥礼仪道德的教化作用,同时尊重民间事务自理自治习惯,体现了中国法律文化特色,也彰显出传统社会治理的特有智慧。我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和治国理论有自己的范畴、逻辑体系和发展规律。研究中,要避免简单以现代的概念和范畴来裁剪、比附,努力使研究更为全面准确,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摘自《中国古代的“礼法之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汲取我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精华是深刻认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态、性质、内涵的前提。
B.在我国古代,只要国家统一“律令”,就能通过法律刚性规范功能来处理权利义务关系。
C.我国古代“礼法”是一个内容复杂的综合体系,从法律形式上说,有中央法和地方法等。
D.“礼法之治”的治理模式彰显传统社会治理特有智慧,其核心是发挥法律刚性规范功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研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文章列举《傍章》《唐律疏议》等,论证我国古代的礼典、礼俗习惯法也应纳入法律范畴。
C.文章第四段采用先破后立的方法,论证我国古代民事法律关系依赖礼俗习惯法维系而不乱。
D.文章第六段主要从法律形式和层级分类论述我国古代“礼法”是一个内容复杂的综合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我国古代法是一种“律令体制”,“律令”不能准确完整表达中华传统法系的丰富内涵和特质。
B.我国古代“礼法之治”经历了礼法初创期、律令发轫期,到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
C.中国古代的“礼法之治”,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传统社会治理的特色,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宝贵财富。
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汲取我国古代法律思想和治国理论中的智慧,不能简单裁剪比附现代的概念和范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说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问”的细节和“恨”的心理表现了作者急于归家的热切。
8、名句默写。
(1)故________,________,不可忽也。
(2)闻之:________,________。信夫!
(3)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感叹时光流逝时,人们常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以动作描写来表达时间瞬逝,与此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几句表明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一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主人给客人送别时的设宴地点;“_____”一句则写出晚宴有酒无乐的尴尬,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2)屈原的《离骚》中的“______,______”,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高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阿房宫里走廊以及屋檐的形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极言阿房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
(2)李白《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
(3)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他说“__,__”,甚至在此基础上他还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13、(语言建构与运用)宋代诗人陈造在《予七十赵监税见贺以诗次韵》中这样写道:“平生烛之武,况已雪髯翁。誉我犹时用,君言恐未公。”请结合课文,解说这首小诗的意思。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悼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①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①发策: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B.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与《诗》《书》《礼》《易》《乐》合称为“六经”,也被称为“六艺”。
B. 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 右,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文中指办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问他几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B. 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悼等人。宣仁太后赞扬他。
C. 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 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白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
②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硬核,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来,“硬核”成为网络热词,被人们广泛使用,如“硬核科技”“硬核妈妈”“硬核防疫”“硬核人生”…
有人说“硬核”包裹于柔软的内心,也有人说“硬核”“亮剑”在奋斗的前沿;有人说“硬核”是集体信念的坚不可摧,也有人说“硬核”是“普通一兵”的默默付出……
“硬核”一词在当下流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