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怒江州高一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不积跬步”中“跬步”指极短的距离。

    B.长兄是男子相互间的尊称。长君是对皇帝兄长的尊称,如“前长君为奉车”中的“长君”。

    C.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

    D.后土在古代既可代称大地,又与皇天相对,指地神。如“从祠河东后土”中“后土”指地神。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电子商务的无所不至,偏僻的山乡田野也有了搭乘发展快车的可能,正成为新的创业蓝海。

    ②2017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畲族歌舞及闽剧进校园活动在台湾华夏科技大学举行,将传统戏曲以朝歌夜弦的形式展示于台湾学子眼前。

    ③“冰花男孩”事件所激荡起的涟漪,绝不应止于对迅速行动的欣慰,事后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来得精准。

    ④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发掘“找寻”的内在动力,使作者和广大读者如胶似漆,让城市印象更加丰满突出,给人影像及文字双重感动。

    ⑤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殿堂,国家大剧院坚定文化自信,荟萃中外文化精品,吸引世界知名院团、艺术家纷至沓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巨大平台。

    ⑥在60年的岁月里,乌兰牧骑涌现出了德德玛、拉苏荣等一批优秀队员,他们让草原歌舞陈陈相因,奉献出《顶碗舞》等艺术精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 3、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吾从而师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为天下笑者,何也;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以为桂林、象郡;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未之有也;⑩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④⑩/②⑦/③⑤⑥/⑧/⑨ B.①⑩/②⑦/③/⑤⑥⑨/④/⑧

    C.①④⑩/②/③/⑤⑥/⑦⑧/⑨ D.①⑩/②⑦/③⑤⑥/④/⑧/⑨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 站在新年的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

    2012年年末,梦想的火焰又一次被点燃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

    A.⑤①②③⑥④ B.⑤①⑥②④③

    C.②⑤①⑥④③ D.②⑤⑥①④③

  •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斧斤时入山林                      君臣固守窥周室

    B.寡人之国也                         师不必贤弟子

    C.青,取于蓝##dot##                        吴起……赵奢伦制其兵

    D.顺风                                则群聚笑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补锅人补的是什么

    干亚群

    每隔一段时间,母亲会把家里做饭的铁锅拎出去,拿一把铲子“咻咻”地刨。锅灰清除后,饭煮得特别快。可锅像人一样是有年纪的,上了年纪的锅就像老人一样会豁嘴。锅是慢慢老的,从渗一滴水开始,一点点地漏。这时候,锅与人一样等候补锅人的出现。如果补锅人不出现,锅就一直耷拉着耳朵,补锅人不来,锅就没办法被端到灶上,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不经老师允许不能坐到座位上去

    锅渗水了,不能煮饭。母亲心急火燎赶到集市上买了一口新锅。新锅烧开的第一锅水是不能喝的,带着一股生铁味。锅冷却后,母亲拿着一片月牙形的砂轮,不停地锉,新锅大张着嘴巴,发出“啊嘎啊嘎”的声音。新锅的饭菜里有一股生铁味,吃在嘴里涩涩的。所以,母亲宁愿补一口旧锅。

    补锅人是外乡人,他的脸灰扑扑的,似乎因为整天跟锅打交道,那些锅灰都腻着他。补锅人年龄不好猜,看上去过于沧桑,脸上的皱纹像机耕路一样。补锅虽不是力气活,但有时会看到他流汗,那些汗纵横流淌,流过沟沟壑壑后才滴下来,落到地上分成八辫。那些汗是热出来的,他得把一些敲烂的锅铁放进炉中,待锅铁熔化了,用铁水补锅。

    补锅人用一把小榔头,围着锅的破洞轻轻敲,一些经不起敲的铁锈碎片纷纷坠落。这是补锅的第一道程序,像一位医生的清创术,得把周围坏死的组织清理掉。与坏死的组织不同的是,那些碎片有再生的价值,它们还得回到原来的位置。补锅人把铁锈片收集起来,放进炉中。有人戏称补锅人是锅的再生父母。

    补锅人有耐心,不急不躁拉着风箱。只有我们按捺不住,个个伸长脖子去瞧。补锅人看见了,腾出一只手冲我们摇摆,叼着烟的嘴巴含含糊糊发出一串声音。我们的好奇心并没有因为他的阻止而消失,反而与他炉底的火一样旺起来。

    这时有几只破旧的铁锅被人拎过来。来人咨询锅还能不能补,补的话多少钱。补锅人像一位老中医,一丝不苟地执行望、闻、问、切的程序,捏捏,敲敲,瞧瞧,对破锅一一做出诊断,有的可以小补,有的大补,但大补的工钱有些贵,所以他劝人别补了。至于小小补,他有时干脆免费。

    那些得到免费修补服务的婶婶们,叽叽喳喳给他几句赞美,补锅人呵呵应着。别人和他讨阶还价,他也呵呵应着。接着,他呼呼,吹几口烟灰;又呼呼,那是拉风箱。补锅人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

    碎铁慢慢消失了,只剩下红彤彤的水。他欠了欠身子,左手拿了一块布垫,上面装有火灰。右手用长柄铁勺从炉上的锅中舀出一点铁水,放到左手的布垫上。放下铁勺的同时,一手拿卷布条用力压铁水珠,使铁水珠嵌在旧锅的破眼上。他似平胸有成竹,过了一会,补锅人把布条拿开,锅上的眼不见了。

    补锅人走了,带着一句响响亮亮的“补锅哦”。他一走,所有补过的锅再次坐到灶眼上,延续着人间烟火。

    吃大锅饭,吃铁锅煮出来的米饭,居然成了现代人的一个念想。只是,补锅人的修补这个念想,已无力实现。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买新锅这一事件交代了当时愿补旧锅的原因,也自然引出了下文的补锅情节。

    B.补锅人的汗水顺着脸上的皱纹纵横流淌,既写出了补锅的不易,也增强了感染力。

    C.文章两次把补锅人比作医生,意在说明补锅人能通过高超的技艺使铁锅重获新生。

    D.文章卒章显志,在表达对补锅行当怀念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不解。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补锅人补的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表明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注]

    (注)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是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 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 “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

    D. “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皆之 降:使……投降

    B.空以身草野 膏:使……肥沃

    C.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去:收藏

    D.丁令盗武牛羊,武复厄 穷:贫困

    2下列对文中及出处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通史,作者班固,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B.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后土被奉为社神。中国古代有“皇天后土”的说法。

    C.汉节,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苏武“杖汉节牧羊”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贞不渝。正由于使臣持节,故此“使节”联称,延用至今。

    D.阳陵,县名,因县东有阳陵故名,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园。古代帝王的墓叫陵,圣人的墓叫林,贵族、有身份的人的墓叫冢。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当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行动时,中间有人告密,于是单于的子弟调集部队围剿了谋反的虞常等人,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

    B.单于让卫律审理虞常等人谋反案,并让卫律把受牵连的汉使苏武等人招来接受审判。苏武认为这样会给国家带来耻辱,于是举起佩刀自杀。

    C.卫律投降后,匈奴给他荣华富贵,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苏武,苏武却毫不动摇,怒斥卫律。卫律益发想让苏武投降,于是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面,断供饮食。

    D.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有三个:一是苏武的大哥和弟弟皆无辜而死,母亲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生死不明;二是人生苦短,不必自苦如此;三是朝廷法令无常,朝臣安危难料,皇帝不值得效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请以《那天多么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