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辽宁阜新高一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刀刃若新发于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它的内容有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

    C.“朕”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谦称。

    D.“总角”指少年时代,源于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的装扮;“垂髫”指幼年,源于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的装扮。

  • 3、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栈,俗称“栈道”,古人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B.分野,指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区)分别配于地上的州国。

    C.山东,战国时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即东方的各诸侯国。

    D.锦城,蜀汉曾在成都设官专收棉织品,故称成都为锦城。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滕王阁盛会上,面对众多前辈,王勃挥笔疾书,转瞬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立现笔端,如朝阳喷薄而出

    B. 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C. 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出现了上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一代代的赶马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D. 一年内,习主席与普京总统共举行了五次双边会谈。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在双方对外关系中并不多见,在国际上也属凤毛麟角

  • 5、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①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②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③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④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⑤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⑥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A.⑥①⑤③④② B.⑥①⑤④③②

    C.①⑥③④⑤② D.①⑥③⑤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沈从文

    (1)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2)那里住着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做军队上搬运军火的夫子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3)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限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早上并不寂寞。

    (4)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织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一面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兽骨线板压着手织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5)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地谈着一切,最小的孩子哭了,就拉开前幅的衣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6)街上也常常有穿了朱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都说明这是一个新娘子。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地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7)街上有时有一只狗追一只鸡,便可以看见到一个妇人持了长长的竹子打狗的事情,使所有的孩子们皆觉得好笑,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8)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会,又即刻走散了。这妇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9)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筐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地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10)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着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摆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11)“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12)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可以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地哭了。

    (13)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14)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15)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一个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需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的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儿门户。

    (16)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半夜里落了雪,则早早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迹,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

    1如何理解第6段中“望到看不见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地换了一次呼吸”这句话?

    2“长街不寂寞”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3文中哪些情节表现了长街的孩子们的快乐?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4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品味首段文字的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摹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的“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

    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咸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前线,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用,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

    ②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

    诗人流沙河生前有一次回母校,写过一副对联: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

    材料二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90%都是24岁以下,这个年龄或许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