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
①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② C.② ① ③ D.② ③ ①
2、下列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 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C. 结语说王昭君的怨恨分明留在千载琵琶声中,联想极奇、极切,而且表达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感。
D. 颈联中的“春风面”指女子的美貌,尾联中的“怨恨曲中论”意思是怨恨从琵琶弹奏的乐曲中诉说出来。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孔子曰:“何陋之有?”
A.孔子曰:“贤哉,回也。” B.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C.子路宿于石门。 D.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4、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善于画山水,做起画来,如兔起鹘落,转眼即成。
B.大家把这件事交给小明做,他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情我也做不好,好多环节我都不记得了。”
C.这次考试,退步很大,不用别人说,他自己都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D.如果皇帝执掌朝政,防微杜渐,则国家的祸害就可以消除,人民就得以幸福安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水道。
B.而议事每不合 每:每次。
C.直走咸阳 走:通达。
D.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抗体是人体免疫细胞合成的一类蛋白质,工作原理与导弹有相似之处,它能识别病原体上特定的标记,即抗原。通过识别抗原,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消灭它,从而让身体恢复健康,可谓人体的“生物导弹”。那么,抗体又是如何成为“生物导弹”的呢?
从分子结构看,抗体是一种Y型蛋白质分子。这个Y的“两个枝丫”是“生物导弹”的制导装置,专门识别特定的抗原,并与之结合,真正的导弹通过爆炸来完成任务,人体的“生物导弹”又是怎么做的呢?
通过识别抗原,抗体最终会结合在病原体上,抗体不同,结合会造成不同的后果。在一些情况下,被抗体识别出的抗原是病原体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分子(简称蛋白)。比如,由疫苗诱导的很多针对病毒的抗体,其结合位置往往是病毒表面用于侵入人体细胞的蛋白。这些蛋白与抗体结合后,就失去了原有功能,病毒也就失去了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即被“中和”了,所以这类抗体又被称为中和抗体。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有一种刺突蛋白,该蛋白是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关键,刺突蛋白可以结合人体细胞上的受体蛋白,最后启动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导致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目前上市的各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其作用机制都是诱导人体产生针对刺突蛋白的抗体。当抗体结合了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后,该组蛋白就失去了功能,从而导致病毒被“中和”。即“生物导弹”通过“中和”摧毁了目标,完成了任务。
在另一些情况下,结合在病原体上的抗体会召集免疫细胞来攻击病原体并杀死它们。在这种情况下,结合了抗体的病原体就像古代脑后插着木牌的死囚。病原体上的“标签”是指抗体中能够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部分。在多数情况下,入侵人体组织的细菌被抗体识别后,抗体会在这些细菌表面贴上“标签”以便免疫细胞识别。在抗体的帮助下,巨噬细胞就可以找到细菌,并与抗体结合,最终吞噬这些细菌,从而控制细菌感染。这一次,“生物导弹”通过“贴标签”摧毁了目标,完成了任务。
(节选自杨冬《抗体,人体的“生物导弹”》,有删改)
【1】下列关于“抗体”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抗体是人体免疫细胞合成的一类蛋白质。
B.人体的抗体与导弹工作原理有相似之处。
C.抗体能识别病原体上特定的标记——抗原。
D.抗体能消灭病原体,从而让身体恢复健康。
【2】下列对抗体成为“生物导弹”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体的“两个枝丫”是“生物导弹”的制导装置,专门识别特定的抗原。
B.抗体的制导装置即“两个枝丫”识别特定的抗原后与之结合在病原体上。
C.抗体结合在病原体上后,有时通过“中和”,从而摧毁目标,完成任务。
D.抗体结合在病原体上后,有时抗体会召集免疫细胞攻击抗原并杀死它们。
【3】下列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体不相同,与病原体结合后会造成不同的后果,但“中和抗体”效果最为明显。
B.在有些情况下,抗体识别出病原体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即抗原,并与之结合。
C.抗体与病毒表面用于侵入人体细胞的蛋白结合后,就会使该组蛋白失去侵入功能。
D.目前上市的各类新冠病毒疫苗,作用机制都是诱导人体产生针对刺突蛋白的抗体。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采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抗体性质,接着指出其工作原理与导弹是相同的。
B.首段说“通过各种手段消灭它”,下文介绍了“中和”“贴标签”两种手段。
C.文章用设问方式引出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展开说明,思维缜密,条理清晰。
D.文章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通俗地说明了人体抗体消灭病原体的原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国家支离破碎,自己身世如浮萍漂泊无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侍奉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侧面描写)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清澈无边,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通过描写女子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屈原在《国殇》中描绘了将士们虽遭受重创,仍舍生忘死奋勇当先的场景:“______________,援玉枹兮击鸣鼓。”
②杜甫在《蜀相》中以“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 叹惋诸葛亮功业未竟,壮志难酬;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盛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 “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恣肆的想象,写出了梦境的绮丽诡谲。
④杜牧的《阿房宫赋》警示后人要借鉴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⑤《论语》中记载了曾皙所向往的盛世图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咏而归。”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游人此时心胸开阔、舒畅,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上随波漂荡。
(3)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一句描写阿房宫走廊的样子,“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的状态。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夜宴与环境都很美好,大家在月光下相互敬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场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賸喜②燃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由主将虞允文率领“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賸喜:甚喜。③燃犀处:指采石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雪洗虏尘静”意思是大雪洗净敌虏扬起的战尘,一切归于平静;以简约的语言点明题目,暗含着对这次胜利的高度评价。
B. “骇浪与天浮”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读来惊心动魄,可谓气象阔大、声势雄壮。
C.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两句借古抒怀,又融情于景,以赤壁矶的残照和淝水桥边的衰草抒发了无边的愁绪。
D. 全词笔墨酣畅,多用典故,气魄博大宏伟,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格调慷慨激昂,体现出作者豪放的词风。
【2】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里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③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④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赍:送给 ④覙缕:逐条陈述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 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 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 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 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 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 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②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3月31日,凉山州木里森林火灾中,30人因救火而牺牲,这中间有27名是消防员,他们中1人是80后,24人是90后,2人是00后。王佛军,2000年7月生,来自甘肃陇南,在此次救火中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被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他总说自己太调皮,想在部队好好“改造”,入伍两年,从没回过家。刚入伍的王佛军,特别喜欢听老兵讲打火的故事,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说“以后要让新兵听我的故事”……
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你的青春有着怎样的印记?请以中学生“夏雨”的身份,给王佛军的父母写一封信。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