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达州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亡之,命矣夫 B.文之以礼乐

    C.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D.齐之以刑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B.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C.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 3、下列各项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她是那么的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女孩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

    B.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地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C.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D.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不归  胡:何,为什么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壶觞以自酌   引:举起

    D.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 5、下列对《望海潮》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C.“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寂静的春天(节选)

    (美)蕾切尔卡逊

    (1)现在我们主要关心的已不再是那些曾一度在全世界引起疾病的生物,卫生保健、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新式药物已经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传染性疾病。今天我们所关心的是一种潜伏在我们环境中的完全不同类型的灾害——这一灾害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发展起来之后由我们自己引入人类世界的。

    (2)环境健康的一系列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各种形式的辐射,二是由于化学药物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杀虫剂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这些化学药物正向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蔓延开来,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单个或联合地毒害着我们。这些化学药物的出现给我们投下了一个长长的阴影,这一阴影并非吉祥,因为它是无定形的和朦胧的;这一阴影令人担忧,因为简直不可能去预测人的整个一生接触这些人类未曾经验过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物的后果。

    (3)杀虫剂与环境疾病分布的相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已经看到它们现已污染了土壤、水和食物,它们具有使得河中无鱼、林中无鸟的能力,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尽管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现在这一污染已彻底地遍布于我们整个世界,难道人类能够逃脱污染吗?

    (4)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与这些化学药物单独接触,只要摄入的总剂量达到一定限度,他就会急性中毒的。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农民、喷药人、航空员和其他接触一定量的杀虫剂的人员的突然发病或死亡是令人痛心的,更是不应该发生的。无形污染我们世界的农药,被人少量吞食后所造成的危害是有潜伏期的,因此为全体居民着想,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倍加重视,研究解决。

    (5)负责公共健康的官员们已指出:化学药物对生物的影响是可以长期积累的,并且对一个人的危害取决于他一生所获得的摄入总剂量。正因如此,这种危险很容易被人忽视。人们一贯轻视那些看来可能给我们未来带来危害的事物。一位聪明的医生莱因达宝斯博士说:“人们平常只对症状明显的疾病极为重视。正因如此,人类一些最坏的敌人就会从从容容地乘隙而入。”

    (6)这一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正如同对密执安州的知更鸟或对米拉米琪的鲑鱼一样,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生态学问题。我们毒杀了一条河流上的可厌的飞虫,于是鲑鱼就逐渐衰弱和死亡。我们毒死了湖中的蚊蚋,于是这些毒物就在食物链中由一环进入另一环,湖滨的鸟儿们很快就变成了毒物的栖牲品。我们向榆树喷了药,于是在随后而来临的那个春天里就再也听不到知更鸟的歌声了,这不是因为我们直接向知更鸟喷了药,而是因为这种毒物通过我们现在已熟知的榆树叶——蚯蚬——知更鸟一步步地得以转移。上述这些事故是记录在案的、可以观察到的,它们是我们周围可见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反映出了生命或死亡的联系之网,科学家们把它们作为生态学来研究。

    (7)不过,在我们身体内部也存在着一个生态学的世界。在这一可见的世界中,一些细微的病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然而,平常似乎不易看出这种后果与那些病原之间的联系,因为病原出现在身体的部位离最初出现损伤的地方很远。有关当前医学研究动态的一个近期总结说:“在一个小部位上的变化,甚至在一个分子上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并在那些看来似乎无关的器官和组织中引起变化。”对一个关心人类身体神秘而又奇妙功能的人来说,他会发觉原因和后果之间很少能够简单、容易地表现出联系来。它们可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完全脱节。为了发现发病与死亡的原因,要依靠将许多看来似乎孤立的、相互无关的事实耐心地联系在一起,这些事实是通过在广阔的、相互无关的许多领域中进行非常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取得的。

    (8)我们习惯于找寻那些明显的、直接的影响,而不研究其他方面。除非这一影响以一种无法否认的明显形式急骤地出现,否则我们总要否认危害的存在。

    1根据文章内容推断,第(1)段提到的“一种潜伏在我们环境中的完全不同类型的灾害”具体是指:________

    2对第(4)段划线句的结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句,宾语是“他就会急性中毒的”。

    B. 单句,宾语是“如果一个人……就会急性中毒的”。

    C. 复句,第一层次在“只要”前,是假设关系。

    D. 复句,第一层次在“他就”前,是条件关系。

    3分析第(6)段所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4第(2)段说,这些化学药物给我们投下的阴影是“无定形的和朦胧的”,综观全文,请分条陈述理由。

    5以下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B. 第(5)段主要说的是化学药物对生物的影响是长期积累的,特别容易被忽视。

    C. 第(6)段和第(7)段分别从“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阐述生态学问题。

    D. 标题形象地展现了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带来的深重灾难,暗示着写作意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开篇起调不凡,“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的无奈。“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刘裕领军北伐、收复万里失地的气概。

    (3)苏轼的《赤壁赋》中用夸张手法形容江中船很多,军容很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阐明蜀道历史的悠久,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气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园之思。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的星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明镜,既贴切又形象。

    (3)《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 10、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可乎?

    (2)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今我来思,__________

    (5)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

    (6)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3)庄子《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 12、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李煜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如在梦中。“转烛”指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B. “陈迹”指过去的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词人在追寻人间是是非非中回到故国,重拾欢乐。

    C. 词的上阕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显,充分地烘托出词人心中强烈的情感。

    D. 词的下阕以写景起,即景抒怀。词人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荫花楼阁”大概也是所怀之梦,是梦回故国的心中景况。

    2“待月池台空逝水”中的“空”字自有其妙,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苏洵的《六国论》,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思厥先祖父   ③可谓智力孤危

    ④然后得一夕安寝   ⑤暴秦之欲无厌  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2对第二段文字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从历史上看,政治腐败是“因”, 割地赂秦是“果”。苏洵不从“果”入手,而从“因”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B.本文行文伊始就提出“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然后以论据论证论点。它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简捷明快。

    C.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直接提出来的,它的好处是顺应前文,连续自然,道理明晰,使人认识更深一层。

    D.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是在一问一答之中提出来的。这种提出方式便于思路自然顺畅地转折,也可引人思考,提请注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理解其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中国大地,高铁连接四方,加快了“中国速度”。

    大街小巷,共享单车让人们穿街走巷,自由徜徉,绿色生活,让生活“降速"。

    请结合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