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谏逐客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认为,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襄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来看,客卿并没有什么亏欠秦国的。
B.文章指出,如果必须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使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夜光之壁、骏马等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对秦王驱逐一切客卿以致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使得天下的贤士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结怨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驱逐客卿“以资敌国”。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 :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 ;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至于获益,则实在 。
A. 费尽心机 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
B. 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 难分轩轾
C. 劳神费力 道貌岸然 难以名状
D. 费尽心机 道貌岸然 难分轩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天眼之父”,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南仁东教授被追授“时代楷模”的称号实至名归。
②两个人由陌生到熟悉,从相处到相知,最终成为朋友,其过程有如沙里淘金,而朋友相处的最高境界是白头偕老。
③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名戍守边疆的战士,他内心充满着无限的忧伤,无时无刻在盼望着自己能尽快回到家乡。
④《氓》通过描写弃妇不幸的家庭生活与婚姻悲剧,揭露了二三其德的男子的冷酷自私和其任意欺凌妇女的丑陋行径,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妇女造成的巨大伤害。
⑤为了早日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带着自己的技术团队,早起晚睡,夙兴夜寐地钻研,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⑥战国晚期,六国联合抗秦,但六国由于彼此之间存在利害冲突,表面上信誓旦旦,实际上各有打算,因此最终被秦国逐个击破。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姜夔《扬州慢》小序中有云:“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其中“淳熙”为南宋孝宗的年号,“丙申”为干支纪年,“至日”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B.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其中“五鼓”指五更,对应的夜间时辰为鸡鸣。
C.《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流火”指的是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西河”指黄河以西地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中的“淮左”指淮水东面;“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中原”,侠义上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城市书房大多设在小区门口,日常服务由专业组织提供,从而保证了运行质量。
B.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轨其间宇航员将完成四项任务。
C.随着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D.大型歌剧《红船》以史诗般的恢弘场景,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岸
张建春
老圣在水上漂了一辈子,小船是家,鱼是庄稼,一茬茬地收割,丰年歉年,水和鱼养活自己,养活家。
六十岁,正好六十岁,老圣要上岸了。
上岸老圣不情愿,和水和船和鱼打了几十年交道,舍不得。舍不得也要上岸,禁渔了。
水是大湖,八百里的方圆,烟波浩渺。大湖长鱼,形形色色的鱼,形形色色的虾蟹,在水里热闹。热闹时,老圣下网,网网不空。
近些年,热闹的景象少了,老圣下网,空着的时候十有七八。
鱼都哪儿去了,老圣明白,捕捞的船太多,网太密,鱼虾蟹来不及长。一些鱼多年不见了,比如胭脂鱼,几年里就没见过影子。
胭脂鱼漂亮,透明,手指头粗细,一抹胭脂红从身体透出,美美的。
胭脂鱼味美,熬汤,鲜得天下无味。
消失的何止胭脂鱼,多了去了。就连过去一捞一层的毛刀子鱼,也稀巴巴的了。
禁渔了,禁渔好呀,再不禁,再滥捕,大湖中的鱼恐怕就要绝迹了。
不过,上岸,老圣还是不舍。老圣十五六岁上船,在船上生活了四十多年,白天撒网,晚上枕着波涛睡觉,习惯了水,习惯了水上的生活。
不情愿归不情愿,老圣还是弃了船上了岸。
岸上有房子,房子在湖边,推门见到湖。
上岸的老圣临湖,却和水远了。
日子有得过,政府安排得好,六十岁也是退休的年纪,该享享清福了。
儿女们大了,在城里安家,可以随了去,老圣不去,湖好呀,水好呀,鱼好呀。
老圣和老伴在湖边守房子,也守湖。
上岸的老圣闲不住,干啥事呢?老伴出了主意,没事吧,到湖滩去转转,当活动筋骨,当城里人散散步。
老圣想,也只能如此了。老圣下了湖滩,过去的大湖安静了下来,千帆竞扬的场面不见了,湖一下子就空旷了下来,尽管风浪不息,湖仍显得安静。
老圣贴近着湖水走,浪拍在他的鞋上,鞋潮了,干脆脱了鞋,让湖水浇个痛快。
一天一天就这么过了。老圣想有个奇遇,比如碰上一条鱼,可惜一次也没遇上。许多年前可不是这样,有水就有鱼,在湖水中走,鱼撵着啃脚趾头。
老圣有些懊恼,怎不见鱼?接着自责,鱼不见了,和自己有关,四十多年捕杀的鱼还少呀!老圣的自责一天天加深,有时把手伸进湖中的礁石,狠狠地磨,磨得快出血。
老圣问自己:回到从前,还会下湖当个渔民吗?老圣回答自己:不了,不了。没鱼的湖少鱼的湖,还算个湖吗?不算。老圣得出结论,自己参与了对湖的谋杀。
有一天,老圣和人打了一架。六十岁的人打架不光彩,但打了,打得痛快。
原因摆在那儿,有人在湖边偷捕鱼。鱼毛都没偷到,但摆开了架势。老圣制止,偷捕的人欺他人老,不当回事,老圣动手扯网,就打起来了,打得结了球。
事后,老圣多了件事,不仅仅是在湖滩上转转,还多了重任务,巡湖。
“巡湖”这个词是老圣独创的,说给老伴听,老伴认可,又加了句赎罪。捕杀太多,得给鱼和湖赎罪。
赎吧,老圣把巡湖当了回事,天天拎根木棍出门,还真撵走了一个又一个偷偷捕鱼的人。偷鱼人心虚,喊上一两声就跑了。
日子过得快,一天老圣脱了鞋在湖水中走,眼前一亮,天啦,一抹胭脂红。
是一群胭脂鱼,是一群胭脂鱼!老圣喊了起来,鱼似乎一点不怕老圣,在他赤裸的脚边打转,还有几条轻轻咬着他的脚趾。
老圣突然泪流满面。老圣跑回家和老伴说,老伴也高兴,随着到湖边,胭脂鱼还在,一大群,将湖水映成了胭脂色。
老圣说:真好!老伴说:真好!是真的好,真好!湖水荡来荡去,胭脂鱼不紧不慢,有几条还悠悠地向湖边游,似也想上岸。
湖滩上有小花在开,红红的,泛胭脂色。大地上一抹好风光哦!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小船是家,鱼是庄稼,一茬茬地收割”,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鱼对于老圣一家的重要性。
B.小说中“老圣下网,空着的时候十有七八”与上文“热闹时,老圣下网,网网不空”形成对比,表明禁渔的必要性。
C.“老圣和老伴在湖边守房子,也守湖”一句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老圣对湖对鱼的喜爱,引出下文老圣“巡湖”的情节。
D.小说多用短句,语言质朴,简洁明快口语化,合乎人物身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原貌与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标题“上岸”有哪些丰富内涵?请简要分析。
【3】现准备将本文推荐给杂志《微型小说选刊》,请你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表现三个方面写出推荐理由。
7、补全下面的句子
(1)《劝学》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来证明寿命短暂以致见识短浅,进而论证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的道理。
(2)曹操的《观沧海》中描写水波荡漾,起伏有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又用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星光闪烁的银河。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婚姻美满衬托周瑜的风流伟业;因感叹人生失意而以酒祭奠大江明月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异曲同工,写出了宋荣子看淡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莫春者,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2)斩木为兵,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旨在咏叹终南山壮景.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B.首联运用对比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终南山与天帝居所相连接,突显其高峻:与海角相连,彰显其雄阔。
C.颔联写诗人身在终南山中,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感受到了朦胧之美。
D.尾联写为了入山穷胜,作者设想投宿山中人家,隔着深沟大润遥望询问樵夫。“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后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擢之闾伍之中 擢:提拔
B.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勒:整顿
C.百姓之命皆悬于君 悬:悬挂
D.士卒次舍 次:驻扎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夕时,庄贾乃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斩庄贾以徇三军 奚以知其然也
C.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得复见将军于此
D.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认为穰苴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文德能使大众归心服从,武略可使敌人畏惧害怕。
B.穰苴担心资望轻微,兵士未必肯服从,请求国君派宠信的臣子做监军。但监军庄贾忤逆君命,穰苴便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穰苴认为将军在前线的军中,国君的命令是可以看情形不接受的,但国君的使者也是不可杀的。尽管使者不经传报就直奔了军营,也只杀了使者随从。
D.穰苴体恤部下,挥视抚慰,把物资粮食全部拿来分给士兵分享,自己和士兵们吃同样的伙食,他的精神激发了全体士卒的斗志。
【4】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水而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2)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3)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是让国人吃上米饭,保证粮食安全;覆盖全球梦,是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
——袁隆平
我们一半买别人的芯片,尽管我自己的芯片价钱低得多。我不能做一个孤立于世界的人。(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建立信息社会。
——任正非
1986年,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在上海举行,吴孟超是中方主席。日本医学代表团带来了一个摄制组,来专门拍摄吴孟超教授的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吴孟超一口答应。
——央视采访
2021年5月3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6亿剂次,同时,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央视新闻
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