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广安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以勇气闻于诸侯

    C.使不辱于诸侯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2、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 3、下面关于三国中几次战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严白虎派使者向孙策求和,提出想与孙策平分江东,孙策怒斩来使,严白虎弃城,投奔会稽,孙策采用叔父孙静的计策,借攻查渎,伏击敌军,大败王朗、严白虎,自是东路皆平。

    B.曹操会和孙策、刘备、吕布攻打袁绍,两军会于寿春。袁军坚守不出,曹军日费粮食浩大,曹操“借”仓官王垕的头,消解士兵的怨气,次日亲冒矢石,率众攻城,攻占了寿春。

    C.曹操围攻下邳,吕布不听陈宫的计策,固守孤城。曹操用郭嘉、荀彧的计策,决沂、泗之水,吕布军中将士军心浮动,宋宪、魏续、侯成三人商议,盗赤兔马,绑缚吕布,打开城门,投降曹操。

    D.袁绍兴兵七十余万攻取许昌,两军相拒官渡。袁绍不听许攸的计策,许攸夜奔曹操,曹操跣足出迎。曹操用许攸之计,火烧乌巢,又用许攸计,分散袁军兵力后,直冲绍营,袁军毫无斗志,袁绍大败。

  • 4、下面各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B. 苏轼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主要代表作品。

    C. 诗经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儒家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儒家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D. 古时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电视剧《琅琊榜》中提到“江左梅郎”,梅长苏统辖的江左盟是在长江以东一带活动。

  • 5、下列诗词名句,与其题目及作者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C.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温庭筠《惜春词》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甫《秋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暗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在新井三来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暗伯的。然后,从古并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兀,但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 小说中安排的善卷古井的故事,既增添了小说的神秘色彩和趣味性,也表明瞎伯希望像善卷一样为村民谋福利。

    C. 村民们认为瞎伯为他们打了一口井,足以报答他们多年来对瞎伯的照顾之情,所以他们表示买管子的钱各家自己出。

    D. 黑牛在瞎伯去世后用他留下的钱打井,是为了满足瞎伯的心愿,并让人们记住瞎伯,这体现出黑牛淳朴的人物形象。

    2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3小说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在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_______________”(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_______________”(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2)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论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①。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B.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处。

    C.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

    D.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2本诗颔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 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 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 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 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 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 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 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B.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 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C.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D.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隋、唐时,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集贤院,官署名。唐代开元中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至宋代,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称为三馆,掌理秘书图籍等;集贤院置大学士,由宰相兼领,并设学士、直学士、修撰、校理等官。

    C.夷狄,古称北方部族为夷,东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汉书· 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再如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D.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仆射起源较早,秦律中有仆射称谓。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至于宋代。其他仆射的名称大都废除。故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而言。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B.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请以“在______________的日子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见闻和感受。要求:补齐题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