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一个个漩(xuàn)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有了燎(liáo)原之势。
B.如何速成,仿佛成为年轻人成长的“紧箍(gū)咒”,这般不切实际的进取,其实已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所谓的速成也成为海市蜃(shèn)楼般的幻影。
C.我们泅(qiú)渡历史三峡,胸藏百余年来的转型心智,追逐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参与五千年文明的涅(niè)磬重生。
D.总有一些人愿意坚守和思索,常常沉湎于思辨的世界,进入物我两忘的境(jìng)界,等待灵感火花迸(bìng)发的那一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 (《师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B. 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C.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D.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解除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C.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诣:到……去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5、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A.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缩句:槐树是点缀。)
B. 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缩句:山水和风,与别的地方不同。)
C. 说完时他的脸上现出含义很深的幽默的微笑。
(缩句:他的脸上现出微笑。)
D.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缩句: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装部长
大海
白马镇武装部长白建国是在一个周末深夜十二点,被白宝宝所在部队营长的电话吵醒的。
营长焦急地告诉白建国:“出大事了,你们镇那个白宝宝想逃跑!”
营长说:“这个白宝宝在新兵训练期间就流露出后悔的意思,下连队三个月多次装病不参加训练,今天更离谱,外出请假到下午六点,结果八点还没有归队。我们赶紧分头去找,在火车站逮住这小子。发现他回家的票都买好了!”白建国急了,拍着床板叫:“我立即过来处理!”白建国说完,打电话向镇主要领导汇报,连夜搭乘一趟特快列车去了部队。
去年冬季入伍的白宝宝是白马镇唯一在读本科生新兵,其他都是高中毕业生及少量在读专科生。白宝宝是家中独子,名副其实的宝贝蛋儿。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娇生惯养,白宝宝成了啥也不会干的宠物宝宝。父母干着急,一直希望儿子能去部队锻炼一下。政审时,白建国问白宝宝为何当兵。白宝宝倒也爽快,说父母给报的名。这期间,部队正需要高素质的兵源,县里征兵部门综合考虑,批准白宝宝入伍。
白建国在次日中午风尘仆仆地赶到部队,脸都没洗就去见团领导。
团长扬着手中的报告说:“我们正准备上报呢!”白建国按住团长的手:“咱们受处理是小事,这个战士的一生也许就毁掉了。”政委反问:“那白部长的建议是?”白建国说:“白宝宝可能只是想家,我想带他回老家一个星期。”团长很严肃:“现在是两年义务兵制,原则上不能休假。”白建国拍着胸脯:“七天后保证把人带回,而且让他安心服役!”团长想了想,说:“那就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吧!”
白建国带着白宝宝上火车时,说:“还好今天是我来接你,否则将是军事法庭等着你!”白宝宝眼泪汪汪:“部队好累……我又想家。”白建国严厉地打断他:“我在这里生活过几年,那时条件更艰苦,还没有周末休息!”
回到白马镇后,白建国在镇消防中队要了间上下铺宿舍,和白宝宝同吃同住,作息时间和着装如同部队。随后数天,白马河堤上出现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凌晨6点30分和下午4点30分,两个穿军装的男人在跑步,大的是白建国,小的是白宝宝。白宝宝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挤出时间,每天来到河边欣赏孩子出操。尤其是奶奶,发动村里十几个老人来看孙子。妈妈也一样,逢人就说:“那是我儿子,一身军装多帅气。”这期间,一些早起的村里人也来到白马河边跟着跑步。白建国压低声音对白宝宝说:“注意影响,把军人的气概拿出来,全村人都在盯着你呢!”白宝宝心头一热,每当乡亲们看过来时,仿佛有股力量在他心中燃烧,口号响亮,浑身是劲。
白宝宝返队前夕,白马镇风雨大作,河水奔腾。6点20分的起床铃声响起,白建国问:“要不今天别出操了?”白宝宝说:“不行,奶奶和妈妈看不到我会失望的。”他三下五除二地穿上衣服,冲进了雨幕。
白建国跟着冲了出去,果真在白马河岸边看到了白宝宝家人的身影。他们撑伞而立,高呼加油,为奔跑的孩子呐喊助威。白宝宝在回跑第二趟经过家人身边时摔了一跤。爷爷奶奶刚要去扶,被白建国喝住。只见白宝宝很快爬起,一甩满身泥水,拔腿继续奔跑。白宝宝爸爸握住老婆的手热泪盈眶:“儿子是真正的男子汉!”
白建国本想亲自送白宝宝返队交差,但被白宝宝谢绝:“请部长放心,我会安心服役!”白建国点点头:“如果不相信你,这次也不会带你回来。”白宝宝临上车时,两腿并拢,双膝夹紧,“啪”地敬了个军礼!白建国也挺身立正,回了个标准的军礼!
四目相对,一老一少两个兵哥眼里泪花闪烁。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建国连夜乘特快列车去部队,并且没洗脸就去见团领导,这些外貌描写充分渲染出白宝宝逃跑的严重性。
B.奶奶发动村里的老人看白宝宝出操,妈妈逢人就夸穿军装的儿子,这从侧面说明了白宝宝极有军人气概。
C.白建国保证七天后把白宝宝带回并能让他安心服役,这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并与结尾白宝宝返队相照应。
D.“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既反映了白建国的人情味,也彰显了新时代军队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小说的一个主题。
【2】白宝宝是小说的主人公吗?他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作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山势的高险,枯树倒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南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①。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吴钩:指刀,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指采石矶。
【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2】下阕中“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停。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回“诗帐”。子瞻知不免因自叹口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适,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 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 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 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髫年,幼年儿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
B. 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
C. 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 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子瞻普遍通晓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
B. 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 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人的奸恶事实。
D. 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4】把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和《苏武传》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班固《苏武传》)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②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
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④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⑤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⑥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围绕以上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其中两三个语句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