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④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⑥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⑦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⑧倔起阡陌之中 ⑨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A.①②④⑩ B.③⑤⑥⑧
C.⑤⑦⑧⑩ D.①③⑥⑨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弥蔓 警戒 无精打彩 百无聊赖
B. 寂莫 绾发 通古搏今 东施效颦
C. 轻蔑 揣摩 惴惴不安 藕断丝连
D. 报歉 吝惜 和颜悦色 鸭雀无声
3、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
A. 客有吹洞箫者 而今安在哉
B. 何为其然也 死生亦大矣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余之所得也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
B.元嘉草草(草率、轻率)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长远的年代)
D.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5、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往,到) 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独,不译) 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
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 敢以烦执事(拿)
厥秦以利晋(来) 乘其厉声以呵(表修饰)
C. 以其无礼于晋(它,指代郑国) 移其民于河东(代河内)
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 失其所与,不知(自己,自己的)
D. (秦军)乃还(于是,就)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于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2月10日开始,“停课不停学”这个热点话题持续发酵。在原本要开学的日子,一些地方中小学校通过网课、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学习。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网课变味了。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并产生了“水土不服”。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都遭遇到了时空离散的现代性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基于这一时代命题,给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交往创造更多的时空。”北京中学教师余国志认为,学校可以做一些逆周期操作,不妨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把“控”变为“推”,把“教”变为“学”,把“管”变为“伴”。
(摘编自姚晓丹靳晓燕刘博超《“停课不停学”该如何教怎么学》,《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认为线上教学是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线上教学自然也应该符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回答线上教育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其实也是在回答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同课堂教学一样,我们认为线上教育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线上学习依赖于教师的帮助,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支架”。但与线下教育教学不同的是,线上教学的落脚点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学”:因为缺乏“课堂”“学校”等具有仪式感和空间感的地域制约,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主动性、自觉性的行为;同时,由于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因此更依赖于个体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摘编自王小平《线上教学一个月之后,深度反思文章来了!》,《中国教师报》)
材料三:
未来,物理形态的学校,钢筋水泥、砖瓦花木,依然如故,保安可能还会有,围墙也可能依然在,但是,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类似于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学习中心。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不需要完全按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的学习内容来学习。每个学生可以自己来制订学习的计划,确定学习的节奏,定制学习的内容。我什么时候学什么,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我的学习我自己做主。因为我要自己安排我的发展路径,我会安排我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内容,也就是说真正地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摘编自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停课不停学”在实施中变味,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
B.线上教学应该符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所以线上教学是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C.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缺乏具有仪式感和空间感的地域制约,也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
D.在未来,学习中心因其自由、开放、包容,将更受学生的欢迎,传统学校将失去其生存空间。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写文章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2)苏淘《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2】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9、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曰,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颜,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出给……看
B.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C.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 引:执持
D. 威信敌国,退而让颇 威信:威望与信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曰 羝乳乃得归
B. 相如因持璧却立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 秦贪,负其强 阉竖恐终为其患
D. 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章台宫是秦国最重要的宫殿,是接见各国使臣、举行国宴、处理重大政务的地方。
B. 斋戒包括斋和戒两方面,通常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 有司是古代朝廷中专司职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的泛称,“司”有掌管、职掌之意。
D. 太史掌管修史及天文历法等,秦汉称太史令,司马迁曾任此官,故自称“太史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简单的事情
古石
是一些不起眼的事情/比如,一朵花在阳台上绽放/一只鸟落在树上/一群蚂蚁向洞口爬行/还有,一场雪在天空飘扬/一些树叶摇曳在微风中/一列火车穿过寂静的深夜/好多这样简单的事情已经或正在发生/我总是从它们身边一晃而过/但我在某一刻无意间注意它们/心里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宁静/是的,我总是从它们身边一晃而过/它们一直在我生活的暗处发出微光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脱离材料内容。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