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画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 予更欲一觇北(窥视)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B.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C. 则思谦冲以自牧(谦虚) 役聪明之耳目(役使、劳损)
D. 旦日不可不蚤自谢项王(感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
2、下列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结交世俗之人。
B.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用心思。
C.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为:(他)精心构思文章的文辞结构,十年才完成。
D.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为:从此以后,(朝廷)就命令史官记载地震发生的方位。
3、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何以知之
C. 彼且奚适也
D. 信义安所见乎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 行李之王来 B.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C. 国事遂不可收拾 D. 璧有瑕,请指示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B.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中外的四大发明等,都令世界惊叹不已。
C.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后者滔滔不绝讲了大概10分钟,不懂日语的特朗普却不知所云。
D.目前市面上的口罩鱼龙混杂,大部分的口罩材质都不够致密,顶多用来保暖和过滤一下灰尘和异味,在传播性病毒面前不堪一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20年5月22日电,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1日共同举办首个“国际茶日”线上庆祝活动。来自中国、俄罗斯、埃及等20多个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和近200位嘉宾“云聚一堂”。
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致辞说,茶产业关系减贫、消除饥饿、气候行动及提升包容性等第74届联大关注的重点领域,是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第74届联大2019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充分肯定了茶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珍贵价值,为深化茶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茶赋予了新生命、新活力。茶产业虽然也受到了疫情冲击,但如果有效应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必将为恢复世界经济增添动力。
(摘编自新华社《联合国举办线上活动庆祝首个“国际茶日”》)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树的国家。相传,神农氏在野外以釜煮水,刚好几片叶子飘进了釜中,神农氏发现煮好的“水”饮之可以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神农•食经》中有记载:“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另一说法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氏后将这些叶子称作“荼”唐代茶学家陆羽在《茶经》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也是茶史研究中关于饮茶起源最为普遍的说法。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时,巴蜀先民已开始将茶作为贡品上供;汉代时,茶叶开始了商品化进程;唐代制售茶业日趋兴盛,初创了茶马贸易,陆羽在《茶经》中一改中唐前以“荼”表茶的用法,确定了“茶”的字形、字音、字义并沿用至今。
及至宋代,茶肆遍布大街小巷,斗茶、赐茶、贡茶等“茶”风盛行。搬家时邻居要“献茶”,客人来要敬“元宝茶”,订婚要“下茶”;结婚要“定茶”。北宋蔡襄写下了茶学专著《茶录》,提出“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从茶叶采制、保存方式、烹饮方法一直讲到下篇的烹茶器具,茶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唐代以前,人们往往采集生茶叶蒸熟捣碾,再加上米、姜、盐、葱、陈皮、香料、生奶、油脂等配料一同煎煮,类似于喝蔬菜汤,因而饮茶被称为“吃茶”,茶汤本身被称为“茗粥”。
直到陆羽的《茶经》立下“规矩”,茶叶才脱离了那些“重口味”配料,只需添加少许盐以平衡苦涩。茶饼经过烤制和研磨,再在煎制中经历三次沸煮,带着细腻茶沫的茶便煎好了,此为陆羽所推崇的“煎茶法”。
宋代流行通过“点茶法”来斗茶,以此评定茶叶之优劣、技艺之高下。点茶时,茶人将干茶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再用茶芜快速击拂,使之产生沫淳。“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点茶对技艺水平的要求非常之高。点好的茶汤沫淳上可以写字、作画,这类茶艺被称为“茶百戏”。
唐代煎茶,宋代点茶,与现代饮茶方法相似的“泡茶法”直到明代废团茶、制散茶后才成为主流。
我国是世界上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国现代生产的、有茶名的茶叶就有1100余种。根据制作工艺主要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
(摘编自《喜报!爱茶之人有了自己的节日》)
材料三:
洞庭山碧螺春从唐朝以来就享有盛名,2002年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是原产地保护区。2011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初,洞庭山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又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洞庭山碧螺春由此成为江苏省唯一荣获国家级“双遗”的农产品。
如今,原产地保护区的茶农却挖了老茶树换种外地茶。据估算,目前洞庭山东山、西山3万亩茶地中,外地茶在80%以上,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已不到20%。这些年原有的小叶种碧螺春老茶树,大部分都被茶农砍挖掉换种了外地茶。有些树的树龄有七八十、甚至一百多年。茶农说,引进的外地小山种芽头爆出来,条子齐整,一釆一把,人工省。同时,因为上市早,可卖一千多元一斤。而本地老茶树是小叶种的晚茶,采摘费工夫,上市晚,卖不出好价钱。本地的小叶碧螺春要到三月底才能开采,集中上市要到清明前后,那时候,一斤能卖上千元的很少,清明后就四五百元一斤。
种的卖的是外地茶,打的还是地产碧螺春牌子。洞庭东山、西山独特的气候及土壤,孕育了洞庭山碧螺春群体小叶树种。茶树与枇杷、杨梅等果树间种,茶味清香扑鼻,品时有回甘,茶叶一般要到春分后才开采。汹涌的制假售假潮,给洞庭山碧螺春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保护洞庭山碧螺春,吴中区市相关部门2019年发放了22。5万枚原产地保护标志,2020年发放27万枚。但目前缺乏有效手段进行检测和监管,保护力度大打折扣。“把老茶树保住,原汁原味,才能保住原有品质。”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教授认为,“进入全面小康后,人的消费习惯向传统回归,这是社会的必然。洞庭山碧螺春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乡土地域农产品,一定要保护好,将来必定会升值。
(摘编自《洞庭山碧螺春,不能挖没了“根”》)
【1】关于“茶”的说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树的国家,关于茶起源的两种传说都于神农氏有关。
B.《茶经》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是茶史研究中关于饮茶起源最为普遍的说法。
C.陆羽纠正了中唐前以“荼”表茶的错误用法,确定了“茶”的音形义并沿用至今。
D.我国是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绿茶、白茶、黄茶等六大茶的分类根据是制作工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
B.中国古代制茶法为唐煎宋点明泡,宋代用“点茶法”斗茶,以评定茶之优劣、技之高下。
C.蔡襄的《茶录》记录了茶叶釆制、保存方式、烹饮方法等内容,丰富了中国茶文化内涵。
D.茶饼经过烤制和研磨,再在煎制中经历三次沸煮,茶沫细腻,这是陆羽发明的“煎茶法”。
【3】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茶产业关系减贫、消除饥饿、气候行动等重点领域,是中国等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B.进入全面小康后,人的消费习惯向传统回归;据专家判断,洞庭山碧螺春将来必定会升值。
C.洞庭山碧螺春特点是茶树与枇杷、杨梅等果树间种,也是我国唯一荣获国家级“双遗”的农产品。
D.江苏洞庭山茶区种的卖的是外地茶,打的还是地产碧螺春牌子,可见市场上的碧螺春品牌都是假的。
【4】根据材料,简要概括2020年我国茶产业面临的喜和忧。
【5】根据材料,请就“洞庭山碧螺春”品牌保护问题,给苏州市政府提出几条建议。
7、(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_______,珊珊可爱。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
(3)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7)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火山云歌送别
岑 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凝未开”、“不敢来”写出了火山云广大的笼罩范围,炎热可怕的威势。
B.五六句写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的追风随雨景象。
C.七八句观察视角由上转下,“斜”“半”二字着意烘托铁关、交河戍之高。
D.结尾二句扣题,归到送别上,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
【2】作者是如何描写火山云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谦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廉颠蔺相如列传》)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勾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节选自《苏武传》)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现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节选自《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B. 会论虞常 论:判罪。
C. 空以身膏草野 膏:肥料 D. 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 复举剑拟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蒙故业,因遗策
D.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蓠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人,是随待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且鞮侯单于”中的“且鞮侯”是单于名称。
C. 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他们被举荐任以官职。
D.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妆为见?
译文: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你要见我做什么?
C.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文: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D.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硬核”一词,原是网络流行语,常被用来表达“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意思。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过程中,“硬核”一词再次刷屏:身在抗疫一线,敢说实话的医生张文宏被称为“硬核教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不打招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被村口党员岗哨拦下,铁面无私的岗哨老者被誉为“硬核大爷”;线上云教育平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昭强的直播课被誉为“硬核网课”;疫情防控阵线中,各地纷纷出台“硬核措施”严阵以待,为了提高人们的警惕,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不少“硬核标语”;医院告急时,许多个人和组织,纷纷慷慨解难,捐药、捐口罩、捐呼吸机,歌手李荣浩甚至创作了歌曲《同根》送给医务工作者,这些都被网友誉为“硬核捐赠”;复工复产复学,离不开“硬核科技”;还有人说,疫情也是一场“硬核”大考......
你认为“硬核”是什么?你对“硬核”又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与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