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清时期,从湘军走出来的总督、巡抚、尚书有26人,三品以上大员52人;淮军将领中出任地方大员者4人,文职僚属中担任疆吏枢臣者34人。这反映了( )
A.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B.清政府统治危机解除
C.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实现
D.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2、在解放战争中,1948年的“翻身”,对农民来说,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意味着破除迷信;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促进男女平等;更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这一“翻身”( )
A.表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B.直接推动国共力量发生逆转
C.延缓了国共全面内战的爆发
D.有利于农村社会环境的变革
3、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政府加强社会控制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婚姻观念注重门第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4、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下图为1956年发行的一幅宣传画《铲掉田坎,连成一片》,该作品表现了当时的中国农民( )
A.拥护土地改革
B.推进农业机械化
C.进行承包经营
D.支持农业合作化
6、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9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表中信息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皇帝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顺帝 | 冲帝 | 质帝 | 桓帝 | 灵帝 | 少帝 |
即位年龄 | 10 | 1 | 13 | 11 | 2 | 8 | 15 | 12 | 14 |
寿命 | 27 | 2 | 31 | 30 | 3 | 9 | 36 | 34 | 14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C.外重内轻藩镇割据
D.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7、1940年下半年,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这一次作战被称为(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8、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做出了持续努力。其中,清朝统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辛亥革命
9、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
10、下表是近年来中国参与的重要国际活动(部分)。这些活动反映出
时间 | 外交活动 |
2016年4月22日 | 中国领导人特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并代表中国签署《巴黎协定》。 |
2017年5月19日至20日 | 中国政府参加叙利亚问题第六轮日内瓦和谈。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化解叙利亚危机,支持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为早日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
2021年5月18日 | 中国领导人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致辞中,正式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主张。 |
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B.环境问题得到高度重视
C.地区稳定得到大国推动
D.人类健康意识得到提升
11、下图为辽代南北面官制示意图,这一官制的特点为 ( )
A.因俗而治
B.民族歧视
C.削弱地方
D.兵民一体
12、唐初,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为最高政府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中书取旨,门一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的原则。这一制度设计反映出唐初( )
A.重视权力制约
B.丞相严重威胁皇权
C.中枢机构异变
D.中书省的地位显赫
13、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始终考虑到台湾的特殊地位,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不影响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拥有自卫武装力量。当然不能有两个中国,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材料表明邓小平
A.允许台湾保持独立
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
C.维持两岸关系现状
D.萌发"一国两制"思想
14、1916年蔡元培创办了上海爱国女学体育科,毕业12届共计600人;当时的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开设课程还有体育、音乐、数学、伦理等课程;1923年,北京举办第一次女子联合运动会,同年中国女子代表队参加了第六届远东运动会的游泳项目。女子体育发展折射出( )
A.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B.中华民国成立后国际地位改变
C.妇女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D.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国际同步
15、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等格言广为流传,它们都蕴含了( )
A.耕读传家的理想
B.格物致知的探究
C.家国天下的情怀
D.无为而治的理念
16、中国自古有“为富不仁”的说法,但宋代商人逐渐成为社会救济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商人“富而能仁”、“富而好仁”。苏辙在奏疏巾曾言:“坊郭人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这主要是由于( )
A.社会动荡不安
B.土地兼并严重
C.理学思想影响
D.商品经济繁荣
17、苏轼在《读〈开元天宝(713年~756年)遗事〉三首》中曰:“潭里舟船百倍多,广陵铜器越溪罗。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据此可知,唐开元天宝时( )
A.科举制造成了官员的冗杂
B.两税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C.交通便利使商品贸易发展
D.社会风气受到佛教的影响
1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 )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民间贸易活跃
②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③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④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等城市兴盛引人注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养生学发展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重视存神、服气、导引等。这主要体现了( )
A.封建迷信思想的根深蒂固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C.儒道佛等思想合一的趋势
D.文人乱世中的精神追求
20、1848年,徐继畲“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撰成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该著作是( )
A.《四洲志》
B.《瀛寰志略》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21、下表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部分)。据表可知( )
收回时间 | 租界名称 |
1917.9.1 | 天津、汉口德租界 |
1927.3.15 | 汉口、九江英租界 |
1945.11.24 | 苏州、沙市、福州、汉口、厦门、天津、杭州日租界;鼓浪屿、上海的公共租界;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 |
A.中国抗战期间收回全部租界
B.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
C.战争影响中国收回租界进程
D.平等互利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22、据《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南方政治局面稳定
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23、东汉画像石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技法娴熟老练,艺术水平空前。如图是东汉“制车轮画像石”,该画像可以研究当时( )
A.诸侯势力不断膨胀
B.中华文化广泛传播
C.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D.百姓生活水平较高
2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 )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
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集约型规模经营
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25、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________,打败________,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________的统治。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________、________大捷,但在________战役中败于________统率的湘军
27、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割据政权
C. 防御辽兵进攻
D. 节省军费开支
28、________
(1)概况: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________。
(2)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2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按照“________”方针,先后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2)中国按照“________”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同时,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30、以 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31、填图题:
读“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图,在横线上填出这四次战役的名称。
32、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标志着________ 。
33、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___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________。
34、其中的“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________
35、(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嘉靖癸卯进士阎绳芳《镇河楼记》中记载:山西祁县东南诸山,明正德(1506-1521)前“树木丛茂,民寡薪采,山之诸泉,汇而盘沱水……虽六七月大雨时行,为木石户斤蕴,放流故道。……成浚支渠,溉田数千顷。祁以此丰富。嘉靖(1522-1566)初元,民风渐侈,竞为居室,南山之木采无虚岁,而土人且利,山之濯濯,垦以为田”,以致“天若暴雨,水为所碍,朝落于南山,而夕即达于平壤,延涨冲决,流无定所,屡徙于贾令(镇)南北,坏民田者不知其几千顷,淹庐舍者不知其几百区。沿河诸乡甚苦之。是以有秋者常少,而祁人之丰富减于前之什七矣”。
材料二 “雾都”“阴霾”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 “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
——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嘉靖前后祁县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雾霾的主要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雾霾的主要手段。
36、什么叫“攘外必先安内”?
3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如何实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38、读图旨要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支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问题导引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1945年英国陆续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国民救济法”。这些法案使英国基本上建成了一套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退休、医疗、失业、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福利补助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助,以保障他们必需的物资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享受。例如医疗保健服务、国民免费教育、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与多子女补助等。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和各种地方税收。……社会福利开支已经占各国财政收入的1/2到2/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摘自姜霁青《当代西方“福利国家”政策析评》
(1)根据材料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