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雅安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图所体现的历史事件(     

    A.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C.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D.清算和结束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向

  • 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签署《尼布楚条约》②平定后突厥汗国③派遣驻藏大臣④新疆正式建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3、能够解释下表历史现象的原因有(     

    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

     

    注册的工业公司

    资本总额

    1914年8月前

    146个

    41148205元

    1914年8月至1920年

    272个

    117434500元

    ①北洋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清政府凭借权力聚敛财富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习惯用“朕、我、吾、印”来表达第一人称自己,秦始皇将“朕”作为除皇帝之外任何人都不能使用的自称。这反映了(     

    A.封建皇权的独尊性

    B.人民各项权利被限制

    C.中央集权的权威性

    D.“朕”蕴含的内容减少

  • 5、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这反映出宋代(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

  • 6、郑成功给殖民者的劝降书里明确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这反映了(     

    A.郑成功驱逐了西班牙殖民者

    B.郑成功收服台湾是正义之举

    C.中国封建中央政权力量强大

    D.清朝人口膨胀大量移民台湾

  • 7、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传回中国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从而激发了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A.使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了新兴经济基础

    C.为国民大革命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

    D.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准备了理论基础

  • 8、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达一万多处,以下能够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是(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A.世界最早

    B.多元一体

    C.农业发达

    D.相互补充

  • 9、1858年,沙俄计划修建一条连接莫斯科和中国黑龙江地区的铁路;1862年,英国计划修建一条通过缅甸到达中国云南的铁路;1885年后,法国也着手制定将越南铁路接至中国云南的计划。这些铁路计划反映出当时(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主要手段

    B.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完善

    C.中国边疆地区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中国边疆危机的日益加深

  • 10、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为孙中山吸取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则需要防微杜渐而提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11、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 12、下表反映了秦统一后所立石刻中部分文字出现的次数。由此可推知,秦朝(     

    仁/孝

    良/文

    2

    4

    9

    1

    9

    A.皇权专制统治具有一定随意性

    B.重视当时社会秩序的构建

    C.政治体制的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D.奉行“外法内儒”统治政策

  • 13、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其诗作《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A.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间的矛盾激化

    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

    C.分裂割据客观上推动统一

    D.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 14、据统计,1925年4月,广东全省有22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入会农民达21万余人;至1926年6月,全省已拥有农民协会会员近65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60%;至1927年5月,全国各地农会会员达到一千万以上,并在武汉成立了全国农民协会。这一变化表明(     

    A.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热情

    B.中国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日益壮大

    C.农民已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D.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 15、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日寇改变了政策,移其主力于敌后战场,残酷地对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进行清乡和“扫荡”。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这一状况(       

    A.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

    C.奠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础

    D.引发了中国国民党的消极抗战

  • 16、明代朝贡贸易对贡期、人数、贡船、贡道等都有严格的限制,不得越轨。但外国贡船往往夹带大批私货,明朝政府在朝贡之外允许他们在京师会同馆与城内各处开市贸易,允许他们在途中与军民私下交易,且“悉免其税”。这反映了明代(     )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政府不断放松海禁政策

    D.对朝贡贸易管理名存实亡

  • 17、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唐太宗将一些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头衔参与决策,唐玄宗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称呼。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君主专权

    B.牵制相权从而加强皇权

    C.精简中枢机构提高决策效率

    D.防止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

  • 18、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即指示耆英等人:“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绥之意。”据此可知,清政府(     

    A.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

    B.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以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

    D.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

  • 19、1949年1月15日,《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中指出:“你们派人去接收官僚资本企业,必须严格地注意到不要打乱企业组织的原来机构”“只要不是破坏分子,应令其担负原来职务,继续工作,军管会只派军事代表去监督其工作”。这一指示(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

    B.表明党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城市

    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D.意在彻底消灭农村的反动势力

  • 20、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家盛行。材料中二人主张反映出(     

    人物

    主张

    葛洪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慧远

    “是故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变俗投簪者,必待命而顺动,若君亲有疑则退求其志,以俟同悟。”

    A.佛教吸收儒学内容逐渐本土化

    B.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C.佛、道挑战儒学吸收儒学内容

    D.儒、释、道“三教合归儒”

  • 21、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姚莹在所著的《康?纪行》书后专门附了一幅《今订中外四海舆地总图》,并称之为“四海万国,具在目中,足破数千年茫眛”。这一做法(       

    A.有助于国人了解世界形势

    B.启迪了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C.旨在敦促政府“师夷长技”

    D.开创了“开眼看世界”的先河

  • 22、清朝道光以前,总督用汉人的很少,兵权全在满族手里;而到了1864年,10名总督中汉人占9名,15名巡抚则全部由汉人担任。引起这样变化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保路运动

  • 23、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改称“洋药”,规定:“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惟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 只准华商运入内地,外国商人不得护送。”这表明(     

    A.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清政府有效遏止了白银流失

    C.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外商完全垄断了中国鸦片贸易

  • 24、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跳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

    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_______会议在_______召开,通过了_______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 26、(秦朝)三公是指___________、御史大夫和太尉。三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何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 28、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事,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______________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_______”的部署,还通过利用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 29、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等。

  • 30、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____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___________”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 31、全国动乱

    (1)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

    (2)“一月风暴”: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________”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①1969年4月,________召开。

    ②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①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

    ②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

    (5)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①时间:________年10月。

    ②意义: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 32、中共中央决定接受邀请,争取_______新局面。8月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 33、城市: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________,它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 34、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36、明朝的建立的背景、时间与统一过程是怎样的?

  • 37、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 38、思考点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 39、丰台区某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历史、感受历史。

    (1)通过了解实践活动一,回答:火烧圆明园与19世纪中期发生的哪个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通过实践活动二的参观学习,结合所学,说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哪些努力?

    (3)如果你和朋友来到北大红楼参观,你要向朋友介绍发生在98年前的五四运动,你将怎样表述?(从时间、起因、经过、意义几个方面介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