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朝统治者不拘泥于传统,务实求变,实行一种“因俗而治”的管理制度,即“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体现了辽朝( )
A.契丹文化的兼容性
B.民族政策的歧视性
C.对外政策的开放性
D.统治政策的灵活性
2、1843年,中英条约规定“各国既与英人无异,……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清廷代表李鸿章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而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反映出( )
A.中西间友好交往的不断加强
B.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增强
C.洋务运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3、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了郑和船队“海外代购”的金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金锭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 )
A.是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
B.推动明代海禁政策走向终结
C.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D.是明代区域文明互动的产物
4、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材料中“不可抵抗的革命”指( )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从战争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下降为150万。相反,人民解放军已由127万增加到195万,其中野战军由61万发展到100万以上,机动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这表明此时,人民解放军( )
A.摆脱了国民党军队围堵
B.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C.战略进攻取得重大胜利
D.发起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6、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材料说明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B.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抗日战争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
D.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7、《汉书》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实际只有九家学说
B.百家争鸣与诸侯争霸兼并有关
C.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相互隔绝
D.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思想统一
8、为了求富,洋务派开办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9、1953—1957年,新中国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其中,农民3.2%,职工4.9%。这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
C.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10、以下是史料记载的宋代体育娱乐活动情况。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
运动项目 | 史料记载 |
相扑 | 《梦粱录》:“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 |
马球 | 《东京梦华录》:“琼林苑宴殿南面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毬之所。” |
捶丸 | 《捶九》:“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
A.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
B.体育运动备受政府重视
C.农民阶层的生活状态
D.崇文尚武思想受到推崇
11、乾隆帝写给英王的敕谕中说: “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这体现了(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B.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
D.清朝政府缺乏主权意识
12、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鸦片输入
B.开放口岸
C.战败赔款
D.协定关税
13、唐代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政府征收赋税困难,唐王朝推行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
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
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14、关于启的继位,《史记》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中却记载为:“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两则记载均不可靠
B.尚需其他史料论证
C.两则记载均为信史
D.必有一则记载可信
15、如图所示是民国八年《新申报》的一则报道,其中有“各校学生游街”“章宗祥在曹宅受伤深重”等相关表述。与这一报道相关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武昌起义
C.国民革命
D.五四运动
16、1978年12月,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7、据统计,西汉210年间有宰相45位,而唐代290年间则有370位宰相,多出西汉七八倍。且唐代三省权力的总和,还不如一个汉朝的宰相。相较于西汉,唐代( )
A.中朝宰相的权力被削弱
B.政府分工更精细效率更高
C.科举选官官员人数增多
D.相权被削弱皇权得到加强
18、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部分地方督抚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这说明( )
A.清政府最高权威遭遇挑战
B.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
C.使中外反动势力走向联合
D.促成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19、如表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统计。造成该口岸茶叶出口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战乱局面的影响
B.对外贸易的扩大
C.中法战争的爆发
D.民用企业的创办
20、下图为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摘自王尔敏的《清季学会汇表》),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
D.清末新政的推动
21、下图是我国 1956-1966 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 1952年为100) 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工农业总产值指数逐年递增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2、下表是清嘉道年间部分地主阶级士大夫的言论。据此可知,这些思想( )
言论 |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
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习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 |
A.反映了鸦片战前的严峻形势
B.警示了列强对我领土的觊觎
C.反映出关注现实的经世情怀
D.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
23、明朝中后期,西洋钟表随着天主教传入中国,到清朝前期,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城镇已经开始仿制,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制作钟表的于工业行业。到19世纪60年代后,仲表已经在广大的中下层社会逐渐普及。这反映出当时( )
A.等级观念已经崩溃
B.中西交流助推社会进步
C.城乡生活普遍西化
D.工业制造技术明显进步
24、如图是某个王朝版图的局部,该王朝是( )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5、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时间轴。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6、在中国轮廓图上标注下列图片描述的地理或史事发生地的大致位置(填写数字)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 _____
27、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________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军队驻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③设立“________”,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2)标志着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8、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________”制度。
29、《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最严重、________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1)________,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2)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________,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
(3)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________”。
30、 ______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______、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______,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31、洋务运动内容:为自强办了________,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为求富,办了官督商办的________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新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军
32、秦朝地方推行________制。
33、绘画成就以_______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_______和_______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34、________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5、材料一史学家雷格莱指出:近代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一个国家不仅需要那种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以达到近代化;而且也需要下述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即越来越多的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得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罗斯托认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棉纺织技术、采煤和炼铁技术、蒸汽机以及巨额的对外贸易结合在一起的国家”。
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至少在绝对规模上,明清中国国内市场比英国及其殖民地所形成的大英帝国市场要更大。不仅如此,由于江南是大一统的明清帝国的一部分,而且在这个帝国中占有最佳交通位置,因而江南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从此意义上来说,江南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所能享受到的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可能更大,也更有保证。此外,明清时期东亚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归纳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工业化的条件。
(2)归纳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有人说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就会走向现代化。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6、民主与暴政,是历史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如何保障民主,防止暴政长期以来极大地考验了人类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公民大会还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无论违法与否),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
材料二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的民主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伯里克利时期政治民主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用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其制定者“用意”的?
37、用图画出美国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38、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评价科举制度
39、近代史上,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现在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的高层正在频频接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两党合作后,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两党再次合作,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在这个战线的领导下,国共进行了哪些抗日斗争?
(3)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共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