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这段话是对某一历史时期中国民众心态的描述,该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前夕
C.二次革命以后
D.护国运动时期
2、如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资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外部环境的稳定
B.产业结构的均衡
C.群众斗争的高涨
D.政府政策的推动
3、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
A.呈现一体化趋势
B.具有多元性特征
C.依赖生产力发展
D.体现兼容的特色
4、“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的制度盛行于( )
A.三国两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5、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属于清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
A.建立密折制度
B.设立伊犁将军
C.派遣驻藏大臣
D.实行土司制度
6、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料 | 结论 |
A |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 | 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
B | 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 | 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
C | 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 | 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D | 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 | 已进入青铜时代 |
A.A
B.B
C.C
D.D
7、下表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时期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斗争 |
19 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20 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A.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B.反封建求民主的尝试
C.近代思想启蒙的潮流
D.天朝上国统治的崩溃
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9、整个城市分为南北两城:北为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契丹贵族的集居区; 南是汉城,居住的是非契丹族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居民。材料描述的应是( )
A.辽上京
B.西夏兴庆府
C.金中都
D.元大都
10、中共一大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表明,中共一大( )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C.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D.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步
11、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
B.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使用
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
12、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
A.废除宰相,加强皇权
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
C.设置内阁,强化相权
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13、有人认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材料中的“他”是( )
A.浪漫主义诗人
B.现实主义诗人
C.创作大量讽喻诗
D.曾提出复兴儒学
14、唐德宗时, “(杨) 炎建议作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横线上应填入( )
A.租调制
B.助役法
C.行省制
D.两税法
15、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文艺工作者编演了大量的活报剧。这些活报剧摆脱了舞台的限制,表演场地几乎没有局限性,可在街头、广场、田间等公开表演,所面对的观众群体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士绅等各阶层。这些活报剧的编演( )
A.推动传统戏曲艺术逐渐走向成熟
B.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C.促进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D.意在激发工农建设边区的热情
16、在《清世宗实录》中有载,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A.军机处地位上升
B.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皇帝决策更好执行
17、“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18、元朝时期,有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等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A.程朱理学的发展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江南经济的繁盛
D.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19、康熙时期,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地区,有铁厂数十处,投资铁厂的大都是外来客民,他们“携带工本,雇募匠役”,这些投资者的资本都比较雄厚,“凡开厂之商,必有资本足以养活厂内之人”。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
A.商帮活动较为频繁
B.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20、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 )
岁入 项目 | 道光二十九年(1849) | 光绪十七年(1891) | ||||
数目(库平两) | 占岁入比重 | 位次 | 数目(库平两) | 占岁入比重 | 位次 | |
地丁税 | 32813340 | 76.4% | 一 | 23666911 | 26.39% | 一 |
盐税 | 4985871 | 11.62% | 二 | 7172430 | 8% | 五 |
常关税 | 4704814 | 10.98% | 三 | 2588413 | 2.58% | 十 |
海关税 |
|
|
| 18206777 | 20.30% | 二 |
厘金 |
|
|
| 16316821 | 18.20% | 三 |
岁入总数 | 42504205 | 89684858 |
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
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
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
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1、据《商君书》记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表明商鞅主张( )
A.重视农业
B.控制人民
C.君主专制
D.奖励军功
22、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3、1928年,“边界红军的来源⋯⋯大成问题。”1930年后,兵员不断增加,如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兵源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B.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C.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D.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
24、睡虎地秦简《语书》对“良吏”的界定标准是“凡良吏明法令,事无不能殿(也)。”汉代良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这说明( )
A.两朝非常重视对官吏的考核
B.秦汉选拔官吏的途径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
D.汉代治国理念较秦朝有所调整
25、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
26、1917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________,推举________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
27、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_________。
28、_______年_______月,国民党以围攻___________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_______爆发。
29、史实与史观
下列表述中,有些属于“史实”,有些属于“观点”,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字母:
表述 | 史实 | 观点 |
A.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
|
|
B.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
|
|
C.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了伟大成就 |
|
|
D.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
|
|
E.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
|
|
F.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
|
|
史实__________;观点____________
30、《论持久战》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________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针对“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31、《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2、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很快走上________之路
(1)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________。
(2)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________年为________元年。
33、世界: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1)英国:在______、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
(2)法国:从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地区。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的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
34、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 ______________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5、战略转移—红军长征
(1)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长征时间和结束时间各是什么时候?
(3)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红军胜利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3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表现有哪些?(从工业、科技国防、农业、典范人物和外交等思考)
37、秦朝暴政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38、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怎样的?
39、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概况和《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