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6年,孙中山解读三民主义时:欧美各国“文明进步”却引起“社会革命”,“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据此可知,孙中山的目的是( )
A.明确提出了反帝救国民族主义
B.倡导实行国民共享的民生主义
C.实现资产阶级掌权的民权主义
D.主张摒弃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下图为元代倪瓒创作的《渔庄秋霁图》。该作品( )
A.代表了元朝花鸟画的最高成就
B.关注渔庄的社会生活
C.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绘画要求
D.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3、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下面可以作为审判证据的是( )
①南京大屠杀②组建细菌部队③重庆大轰炸④制造“皖南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B.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C.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美洲等地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5、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材料中“不可抵抗的革命”指( )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6、20世纪30年代,描绘福建龙岩县一位老婆婆拿到政府颁发的“耕田证书”后喜悦心情的民谣广为流传。其内容为:“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一民谣的传播( )
A.有利于中共土地革命的开展
B.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壮大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7、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召开。1月25日,列宁逝世的消息传来,大会决定休会三天,以示悲伤和悼念。这从侧面说明( )
A.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联俄联共政策被认同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北洋军阀被基本推翻
8、邵雍《观物内篇》谓:“因静照物、以物观物”,程颢《秋日偶成》中也提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影响了两宋画家对风俗画中配景的择取。即以“静观内省”式的造境心态,完成对于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与平静书写。这些绘画理论( )
A.是市民阶层意志的体现
B.践行了理学的格物观念
C.反映了绘画理论的成熟
D.开始突破传统写意风格
9、下图为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蒂雷伯格内创作的漫画《世界的朋友》。漫画中三个朋友(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围着“Poudreexplosive”(火药桶)悠然地吸着烟。该漫画意在说明( )
A.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
B.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
C.三国同盟威胁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世界
10、于阗人尉迟乙僧工于绘画,他将于阗技法融入中原画技,将“凹凸画”引入长安,使唐朝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唐朝的时代风貌是( )
A.兼容并包
B.全面繁荣
C.文化领先
D.民风活泼
11、李鸿章在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为觅”制器之人”,洋务派( )
A.购置船炮器械
B.建立新式军队
C.创办新式学堂
D.创办近代工业
12、1853年,山西等地的票号一再命令江南各据点紧缩业务,撤退资本;1855年,这些票号更是从江南地区纷纷撤庄,导致了各城镇间出现汇兑不通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
A.战争加速了传统金融的萎缩
B.商业经营形式快速更新
C.商帮积极抵抗英法联军侵华
D.货币紊乱影响经济秩序
13、《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据此可知,明清科技( )
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
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14、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印证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有(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保路运动
D.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
15、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这首歌曲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所涉及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祖冲之
D.柳公权
16、据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汉简记载,汉代边防部队中从事耕作和兴修水利的士兵分别称为“田卒”和“河渠卒”。罗布泊出土的汉简中也有关于汉代戍卒从事农耕的记录。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
A.修建长城的必要性
B.西北边疆得到开发
C.北方农耕已经普及
D.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17、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其中母亲为汉人的占比为58%,妻子为汉人的占比近70%。这说明了元朝( )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18、宋金订立和议之后,金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由北向南转移,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定居于中原地区。金世宗时,有大臣指出:“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之临潢(今内蒙古东部地区)。……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今北京地区)。”这表明金朝( )
A.土地经营方式改变
B.保留女真民族特色
C.实行因俗而治政策
D.封建化程度的加深
19、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0、有史家指出,18世纪中期的英格兰和中国核心经济区,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并无显著区分,西方没有明显优势。进入19世纪之后,中西经济发展判然两分,此即中西发展的“大分流”。导致中西出现“大分流”因素是( )
A.科技推动英格兰走上工业化道路
B.海禁使东亚徘徊于农耕的时代
C.科技进步,制度与思想文化变迁
D.缺失人文科技阻碍东亚工业化
21、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朱元璋( )
A.设军机处
B.废除宰相
C.设置内阁
D.实行科举
22、下表大型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部分剧集的内容。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 )
悦宾饭馆 | 北京第一家个体饭店 |
广州白天鹅宾馆 | 国内第一批中外合资酒店 |
山东棉花生产大户赵汝兰家 | 第一批被媒体报道的农村万元户 |
义乌小商品市场 | 中国第一批小商品市场 |
A.前赴后继追求民族解放
B.白手起家创建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顺应历史转折
D.乘势而上建成小康社会
23、“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
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24、泰州学派认为小说戏曲可“使愚俗百姓人人知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如颜钧就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伦常诉诸浅俗易晓的“诗歌”“口诀”,创作了《劝孝歌》《歌修省》《歌修齐》《歌经书》《心字吟》等。这反映了明代(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心学成为思想主流
C.世俗文学日益繁荣
D.儒学平民化的趋向
25、局限性
(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________,没有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
(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能够发动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26、为了________,洋务派又开办了一批________的________企业,如________、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27、_______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______。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______________》。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_______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28、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____人,在我国的____省。
29、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_______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30、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_______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______________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31、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________、________组织了联合各省________的“________”,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________的序幕
32、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________道路
33、请列举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34、台湾:_______年, _______驱逐_______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_______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_______省。
35、两汉时期的科技有哪些?
36、论述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影响。
37、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38、试归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39、鸦片战争以来,地主阶级日渐觉醒。分别指出新思想、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