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 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2、“这次会议决定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二十大
3、756年,唐政府下令,各军镇“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地)自供”,使“四方大镇”“自给于节度团练使”。这一举措( )
A.削弱了地方军镇的财力
B.缓和了军镇与中央矛盾
C.导致了中央财力的匮乏
D.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4、“它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存有戒心,从而不敢胆大妄为,不敢欺下媚上,只能甘心做忠顺的奴才。而最令人忌讳的是……把官员秘密言事变成官员的一项本职工作,因而亦具有特务性质。”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宰相制度
B.奏折制度
C.司礼监
D.理藩院
5、下表是 1915—1919年《申报》广告中关于国货广告的统计(以5月 15 日至 21日为统计样本),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月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1919 |
5月15日 | 6 | 2 | 4 | 2 | 7 |
5月16日 | 5 | 0 | 3 | 3 | 10 |
5月17日 | 7 | 2 | 5 | 0 | 16 |
5月18日 | 9 | 0 | 4 | 1 | 14 |
5月19日 | 7 | 1 | 4 | 3 | 13 |
5月20日 | 8 | 0 | 2 | 2 | 14 |
5月21日 | 6 | 1 | 4 | 1 | 14 |
总计 | 48 | 6 | 26 | 12 | 96 |
A.五四运动扩大了国货的影响力
B.维新变法推动实业救国思潮
C.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放民众思想
D.国民革命促进国货广告发展
6、截至2020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整体规模和质量也都有了明显提高。这表明( )
A.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B.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已走向世界
C.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D.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效显著
7、据清政府历年在册人口数字分析,从乾隆十六年到道光二十年(1751-1840)的90年中,人口增长率在10‰以下的共有62个年头,约占90年的69%,远低于1675-1750年间的增长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B.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8、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D.佛教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9、下表所示为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石器情况。据此可知,彭头山文化( )
大型打制石器 | 制作粗糙,无固定形状。 |
细小打制燧石器 | 缺少正规样式。 |
磨制石器 | 数量极少,种类单一,体型偏小。 |
A.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B.原始农业生产发达
C.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D.私有产品大量存在
10、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在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诸侯纷争逐渐激化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夷夏矛盾彻底解决
11、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交制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
B.诸侯纷争有效解决
C.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D.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12、海昏侯墓有着丰厚陪葬品,光出土的汉代五铢钱就有200万枚,重达10吨。而用错金银工艺装饰的精美车马器有3000多件。此外,还有成套的青铜器、大量的黄金制品以及其他珍贵文物。这反映了西汉社会(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官营手工业发达
D.儒学成主流思想
13、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下面可以作为审判证据的是( )
①南京大屠杀②组建细菌部队③重庆大轰炸④制造“皖南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考古人员在该文化遗址不仅发现了石镞、石刀、磨盘、磨棒等大量石器,还发现了许多笨重无耳的筒形陶器。据此可推知,红山文化时代( )
A.生产生活已走向稳定
B.家庭手工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耕水平很先进
D.国家初始形态己产生
15、有学者认为,西周赋予了天下之国的民族性,使天下之国成为一种超越城邑之国的华夏国家形态。这一转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完善
D.礼乐制的崩溃
16、史书记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体现( )
A.藩镇割据
B.朋党之争
C.郡国并行
D.外戚专权
17、“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①分封制 ②皇帝制度 ③统一度量衡 ④郡国并行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汉景帝时,窦太后因宠爱小儿子梁孝王,便一直试图让景帝立弟弟梁孝王为储。大臣袁盎引《春秋经》中宋宣公事例据理力争,“微言大义”,力陈嫡子正系嗣位的正统性,成功阻止了窦太后的企图,于是景帝之子刘彻被立为太子。这说明当时( )
A.宗法观念仍然受到高度重视
B.主流思想正统地位的巩固
C.皇权中的母族影响大大削弱
D.儒家经典的权威不容违背
19、1921年9月,共产党员沈定一在浙江萧山发起农民运动,仅一两个月时间,即有萧山、绍兴、上虞三县80多个村庄相率建立农民协会,共有10余万农民被动员起来。这说明当时( )
A.中共社会动员成果显著
B.革命斗争目标明确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段话出自(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
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22、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包括国文、算数、格致、化学、修身、地理、历史、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心理学、英文等十余个科目,分编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教科书。由此推断,这一时期( )
A.抛弃了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的传统
B.照搬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模型
C.突破了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的传统
D.废除科举考试的制度和形式
23、下侧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其他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
A.三百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B.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C.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D.玄宗改革与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24、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法令内容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 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皇帝)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 |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开启中国民主共和历程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5、影响: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政治和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二、________
26、表现
(1)国内矛盾激化
①伴随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________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导致农民起义频发。大部分由民间秘密宗教________领导。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教天理教还攻入了________。
(2)对外:________
①背景: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措施:
清初,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________一处,________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外商受到严格制约。严厉禁止________出海贸易。
③结果: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7、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高峰,面向_____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8、民族分化政策“________”。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
等级 | 名称 | 民族 |
第一等 | 蒙古人 | 蒙古族 |
第二等 | 色目人 | 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 |
第三等 | 汉人 |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
第四等 | 南人 |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
(3)结果: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________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29、内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对________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30、_______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______。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______________》。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_______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31、原因
(1)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强调以“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2、背景
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________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33、目标:“________”“求富”
34、1127年,北宋被金攻灭,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________”
35、开放与交流是文明间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丝织品曾远销到古罗马。汉代中西方货物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什么?
(2)明清时期中国昧于世界近代化潮流,这和政府推行的哪一封闭性政策有关?这一封闭态势在近代中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被打破?
(3)近代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间的开放与交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先进的生产方式也传入到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自己的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此时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资本属性上看,主要有哪两类不同的工业企业?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一重大决策重启了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针对古代以来中国政府对待东西方文明间对话的不同态度,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36、请列举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
37、南朝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38、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在近代,英国、美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体?
(3)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献?
(4)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哪一年?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39、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流,土地肥美,先后出现过古老的人类文明。
(1)任意举出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有哪三条大河曾经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
(2)按照上题所写出的三条大河的顺序,你能依次说出它们各自拥有的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的名称吗?
(3)对于“人类早期文明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于大河流域”的这一规律,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