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绵阳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图是考古学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潘坤帕遗址发现的博局纹铜镜和神兽铜镜。从形制和纹饰看,铜镜与中国境内发现的汉镜相符,材质分析也显示,它们都是从中国输入的。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古代中国(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

    B.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交往

    C.官营手工业注重质量信誉

    D.对东南沿海实施有效治理

  • 2、在山东烟台,进口的“本色花布在1866年每匹价格大约仅为二两九钱到四两白银,1867年更是降到二两五钱到三两。”这种低价的洋布在中国(       

    A.适合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

    B.导致了关税主权丧失

    C.抢占资本市场的大量份额

    D.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

  • 3、开创武科举,专门为选拔军事将领和考察习武之人而设立的一门学科。此种科举方式给了习武之人一个入仕的机会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宋太宗

  • 4、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

    1.84

    约4902

    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2.86

    约5071

    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

    3.34

    约5260

    2.36

    1851年(咸丰元年)

    4.32

    约5042

    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

    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

    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 5、周代旁姓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赐姓是对少数古姓在政治上的合法承认,命氏则是天子命以诸侯的国号;最后“胙土”,即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制( )

    A.与宗法制度结合

    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

    C.具有严格的程序

    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

  • 6、战国时期,商鞅、吴起、李悝分别在秦国、楚国、魏国变法。这些变法(     

    A.宣传了儒家思想

    B.成为各国争战的根源

    C.加速了社会转型

    D.强化了传统贵族地位

  • 7、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这段话反映了火药(     

    A.出现于元朝时期

    B.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C.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

    D.运用于军事战争

  • 8、19世纪初,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的茶叶出口足以引起西方国家高度注意,因为用来贩卖茶叶所得的白银,远比他们所自以为“现代”的商品带来的利润多得多。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抵制作用

    B.近代工业品与中国习俗不相符

    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

    D.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 9、下图是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中发现的织锦护臂,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周围有弓箭、箭服、短剑鞘等物品。这可以用来佐证(     

    A.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

    B.东汉时期长途贩运兴盛

    C.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

    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

  • 10、下表为战国时期六国人才流动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     

    战国时期六国

    齐国

    韩国

    魏国

    楚国

    赵国

    秦国

    人才总数

    62

    36

    59

    52

    66

    39

    流动人才数

    24

    13

    19

    16

    14

    1

    人才流动率

    约 38.7%

    约 36.1%

    约 32.2%

    约 30.8%

    约 21.2%

    约 2.6%

    A.根源于频繁的兼并战争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D.适应了社会转型的时代需求

  • 11、原始社会时,有食即餐,无食挨饿,无所谓一天多少餐;到夏、商时,实行比较规范的两餐制;春秋时期,逐步向三餐制过渡。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的发展

    B.礼制的规训劝导

    C.养生思想的流行

    D.小农经济的形成

  • 12、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从右列邮票提炼一个主题,该主题应为(     

    A.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模

    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士

    C.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的干部

    D.勇于探索、勤于研究的工人

  • 13、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留日学生出版的以反帝救亡为出发点的革命报刊有六七十种之多。随着留日学生大量归国,他们的影响以燎原之势,迅速遍及全国各地。材料可用于说明(     

    A.清朝末期舆论环境较为宽松

    B.民族危机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C.日本帮助清政府走向近代化

    D.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主力

  • 14、东汉后期,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主要因为其活动触犯了(     

    A.宦官利益

    B.外戚权势

    C.皇帝权威

    D.士族权益

  • 15、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革命新战略(《四月提纲》),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领导人托洛茨基写道:“列宁的《四月提纲》不仅引起了敌人和对手出奇的愤怒,也把一些老布尔什维克推向了孟什维克(原社会民主工党少数派)阵营,或是推向团结在高尔基的报刊周围的中间派。”这说明当时(     

    A.革命道路选择存在分歧

    B.多数党派支持暴力革命

    C.列宁主义遭到普遍抵制

    D.民众对十月革命不理解

  • 16、下图为某时期中国外交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A.出席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7、乾隆五十一年,军机处发现陕西按察使周樽奏报“清查保甲”一折的朱批中,没有涵盖奏折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军机大臣提出讨论意见,并把研究结果拟写谕旨,连同原折一并呈报乾隆帝。这表明清朝(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军机处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C.康乾盛世走向衰落

    D.中枢秘书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 18、孝文帝迁都中原后,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上述措施的影响是(     

    A.加快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开始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性

    C.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D.削弱了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

  • 19、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依据学者观点, “觉醒”行动应该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20、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 21、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其背景是中国(     

    A.社会生活新气象出现

    B.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

    D.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22、《云南虫谷》讲述了胡八一等人为破除诅咒,经历重重艰难险阻深入云南原古滇国的献王陵墓寻找雮尘珠的故事,该剧激发了一些观众探索诡谲神秘的云南古人类世界的强烈兴趣。据考古发现,在云南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 23、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和工人。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A.三民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B.思想启蒙推动了社会进步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国民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

  • 24、公元前221年,嬴政令丞相、御史向天下颁布诏书,下面为其内容节选。由此可知,该诏书的颁布旨在(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A.建构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

    B.揭露东方六国为战争的祸首

    C.树立皇帝独尊的政治地位

    D.借助宗法神权稳定社会秩序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____________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确实创立符合___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

  • 26、措施:

    ①奏折制度:康雍乾时期形成了______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②军机处:_________ 时,设立军机处。

    ③思想控制:清朝统治着加强思想控制,频繁制造______________,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 27、____设置中外朝制制度

  • 28、16世纪中期,_______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_______的租住权。

  • 29、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事,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______________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_______”的部署,还通过利用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 30、中国倡议设立的________,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________

  • 3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________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 33、________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斗。北洋水师在战斗中全军覆没。

  • 34、参加日内瓦会议

    (1)________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

    (2)________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

  • 36、佛教的发展与挫折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唐朝是重视佛教的表现是什么?

    (3)反佛灭佛

    ①反佛灭佛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②反佛灭佛的表现是什么?

    ③反佛灭佛运动的结果怎样?

  • 37、阅读教材40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 38、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 39、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分别指出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