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德阳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传统儒学,要反对调和,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

    C.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

  • 2、电影《建军大业》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展开,描写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下列可作为这部电影背景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 3、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后,大批商人失去营利途径,只能“以末求财,以本守之”,甚至弃商返本。这反映出盐铁官营政策(     

    A.实现了“与民休息”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 4、“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材料所涉及的制度是(     

    A.南北面官制

    B.羁縻府州制

    C.猛安谋克制

    D.四等人制

  • 5、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一战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 6、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军、伪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牵制敌人兵力近30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遍布华北、华中9省。当时,敌后斗争(     

    A.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B.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

    C.加速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

    D.率先在占领区展开反攻斗争

  • 7、“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热播的电视节目。节目中介绍过的四幅油画如下,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启航(南湖红船)               ②地道战        ③遵义会议                 ④百万雄师下江南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 8、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其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新式学堂三十余所,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著作。这些举措(     

    A.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B.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

    C.唤醒了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

  • 10、《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 “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表明秦朝(       

    A.形成文书行政的法律制度

    B.能够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传送到全国各地

    C.中枢权力机构设置的严密性

    D.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11、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谈到,“光绪十年后,花生之利始兴,外国购之,用机器榨油,转售中国取利。以此种者沾其赢余,相习益多。”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D.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的地位

  • 12、明清时期以讲史、公案、灵怪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颇为流行,这里的讲史,严格地说,主要是民间传说。在版式形式上均有插图,插图上有题目,揭示图画内容,与正文交相呼应。这反映了(     

    A.文艺的大众化通俗化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

    C.工商业资产阶级兴起

    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 13、1900年,清朝东南各省的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与各国列强宣战的命令,为避免东南各省与外国列强陷入战争,签署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表明(     

    A.清廷内部的矛盾与斗争被揭开

    B.清政府统治呈现土崩瓦解

    C.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义和团

    D.民众的反清意识已被激发

  • 14、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商鞅此举有助于(       

    A.促进庄园经济发展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减轻民众徭役负担

    D.强化皇权专制独裁

  • 15、清朝设置“十三行”后,中国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但在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质茶叶、丝绸、土布等仍大受青睐,其中茶叶的出口量位居第一。18世纪初,英商购买的茶叶不过500担,到18世纪中叶增至5万担,到19世纪初更增至20万担。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十三行”制度基本被废除

    B.对外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C.英国强行打开了中国大门

    D.闭关并未断绝对外交往

  • 16、2022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从历史上看,人民军队的创立发端于(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 17、某班正在策划“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展览活动,以下四幅图片按时序布展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油画)

    ②遵义会议会址

    ③《南昌起义》(油画)

    ④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 18、以下是辽夏金的管理制度(部分)。

    政权

    管理制度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西夏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留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由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       

    A.采用传承与借鉴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B.与汉族政权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C.彻底抛弃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D.呈现出全面封建化的历史趋势

  • 19、学者陈旭麓认为某场战争“对于中国来说, 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20、20世纪初,各种形式的“民变”风起云涌,多达1300多起,如抗捐抗税、反洋教、反饥饿、反户口调查、抗租和抢米风潮等,“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这反映了(       

    A.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B.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

    C.革命党人倡导三民主义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21、在1830年代后期,来华英美商人和传教士中出现了不少全面构建中国负面形象的论述,逐步改变了16世纪以来“老传教士”向西方提供的各种积极、正面和肯定性的中国形象。这些论述(       

    A.意在影响本国的对华政策

    B.是中外长期隔绝的结果

    C.直接引发了中英两国战争

    D.表明西方对华关注消退

  • 22、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其反映的历史主要特征(     

    A.中国疆域基本定型

    B.中央集权不断巩固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D.封建社会走向顶峰

  • 23、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在朝廷核心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这体现了(     

    A.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B.满汉民族地位趋于平等

    C.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强大

    D.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 24、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是断言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即所谓的救亡压倒了启蒙;其二是指责它在政治上引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造成社会的长期动荡和不宁。“这一事件”(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失败

    (1)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2)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光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26、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__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________的势力,________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 27、评价:达到了________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________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___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________

  • 28、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

    (2)经过

    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为国捐躯,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指挥权;1895年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②条约:签订《________》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设厂。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重创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从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日本________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________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________抗战的开始。次日晨,日军占领________。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________

  • 30、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________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________: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

  • 31、请以不同标准,对下列历史人物进行分类。

    ①徐光启     ②汤显祖     ③王夫之     ④吴敬梓

    ⑤宋应星     ⑥孔尚任     ⑦曹雪芹     ⑧顾炎武

    (1)思想家: ;(2)科学家:

    (3)戏剧家: ;(4)文学家:

  • 32、表现

    (1)面向大众的________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________贸易也相当活跃。

    (2)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________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_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①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________、珠宝为主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

  • 33、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_______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迫于内外压力,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_______代理其总统职务。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 34、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_____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洋务运动的起讫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局限?

  • 36、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权力有何不同?

     

  • 37、明清时期,哪些文化现象反映了新的时代特征?是怎样反映的?

  • 38、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东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其政治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请回答

    (1)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突出特点?

    (2)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统治者是谁?这种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有哪两种基本类型?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 39、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