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工作组是代表中央去地方坐镇的,都顶着中央的头衔,级别和中央政府的宰相是一样的。该制度为(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二府三司制
D.行省制
2、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写道:“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祯皇帝的素。”这表明
A.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B.辛亥革命的目的是反清复明
C.辛亥革命脱离了人民群众
D.农民愚昧不理解革命的意义
3、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九卿中有管国家事务的官职,如:廷尉,掌管刑法;典客,管边疆民族事务;也有管皇家事务的官职,如: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太仆,管宫廷车马;奉常,管宗庙礼仪。据此可知,秦朝( )
A.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政治体制有家国同构色彩
D.体现礼法结合的治理理念
4、《曾国藩文集》中有:“自朱子表章周(敦颐)子、二程子、张子,以为上接孔孟之传。后世君相师儒,笃守其说,莫之或易。”据此可知,曾国藩( )
A.十分重视理学的教育作用
B.强调孔孟思想受到官方的推崇
C.认识到理学注重理论研究
D.肯定了程朱理学对儒学的传承
5、《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丝绸之路开辟后,“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其地(大宛)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汉朝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交流发展
C.改善了中原与西域交通状况
D.极大地缓解了汉朝的财政困境
6、到了秦汉以后,国家形态结构演变为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在这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内,以汉民族为核心的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体已开始形成。这说明秦朝( )
A.实行“中央—郡县”制的国家形态结构
B.采取军事行动最终结束了分裂局面
C.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其统治短暂
D.周围的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夏民族
7、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 )
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
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8、关于启的继位,《史记》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中却记载为:“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两则记载均不可靠
B.尚需其他史料论证
C.两则记载均为信史
D.必有一则记载可信
9、以下表格描述了清政府对不平等条约某些条款的态度,这反映出清政府( )
相关条约 | 清政府的态度 |
割香港岛给英国 | 荒岛、孤峙海中、贫困、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
中英协定关税 | 每种货物应纳多少关税明白的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 |
领事裁判权 | 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天朝上国”的观念
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D.对中英外交博弈的态度
10、《汉书》记载,西汉建立后,“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这种政策( )
A.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为指导
B.体现了统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思想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是汉武帝推行的重要经济政策
11、公卿是商周时期的贵族阶层。如图中商至西周同、异姓公卿的比例变化反映出( )
A.国家初始形态的确立
B.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
C.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D.官僚队伍的日益膨胀
12、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3、历史学习需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有如下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大一统国家建立与巩固
D.明清时期——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14、如表为《明史·地理志》所载明代部分省区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情况表。这可以用于说明明代( )
省份 | 1393年 | 1542年 | 人口增减数 | 增减比% |
北直隶 | 1926595 | 4568259 | 2641664 | 137.1 |
山东 | 5255876 | 7187202 | 2462326 | 46.8 |
福建 | 3916569 | 2111027 | -1805779 | -46.1 |
广东 | 3007932 | 2052343 | -995589 | -31.8 |
A.商品经济的规模日趋萎缩
B.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C.南北双方经济的交流受阻
D.南方经济重心的转移
15、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把国际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分离出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干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论断( )
A.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
B.巩固了“第二条战线”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6、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革命统一战线道路
C.国共合作抗日道路
D.土地平均分配道路
17、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装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18、燕云十六州长期被辽占领,众多汉人生活于此,其中一些还在辽担任官职,受到重用,甚至出现了“汉官不思归”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辽朝文字体系已经成熟
B.三省六部制度初步确立
C.民族交融趋势逐渐加强
D.辽宋经济交流十分密切
19、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20、下图所示为某次学生运动中提出的一些要求。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一事件( )
1.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 2.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 3.停止内战…… 4.不得任意逮捕人民…… 5.释放被捕学生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标志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1、下表是《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据此变化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人口(亿) |
1661年 | 549 | 0.2 |
1685年 | 608 | 1.2 |
1724年 | 683 | 1.5 |
1812年 | 791 | 3.6 |
A.政府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人地之间的矛盾逐渐走向缓和
C.农业生产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
D.高产粮食作物引进并得到推广
22、1900年,清朝东南各省的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与各国列强宣战的命令,为避免东南各省与外国列强陷入战争,签署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表明( )
A.清廷内部的矛盾与斗争被揭开
B.清政府统治呈现土崩瓦解
C.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义和团
D.民众的反清意识已被激发
23、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会在金明池举办各种水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东京梦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人水”(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北宋( )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崇文抑武,革故鼎新
C.中外交流,社会繁荣
D.城市繁华,文体活跃
24、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公司;到1919年,福新与荣氏兄弟创办的茂兴面粉公司共有8个厂,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一战期间出口量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
A.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中心
B.对外贸易出现繁荣局面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民族企业获得一定发展
25、________后半个多世纪,________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________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法国从__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
26、明廷派遣大将________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________,在________九战九捷;在________、________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________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27、东南:
(1)________年________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2)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因________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通过________壮大了国力的日本,趁机出兵朝鲜,且在牙山口外________偷袭清朝运兵船。
(3)________年8月,________战争爆发。
(4)9月,清军在________大败。
(5)同月,在________海战中,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___、经远舰管带________率部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此次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________。
(6)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________军港,________舰队覆灭。
(7)清政府派________到日本________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________》,承认________独立,割让________、________全岛及________附属各岛屿、________给日本,赔款________白银,增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_。
(8)《________》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________的深渊。
(9)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10)________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
A.从1895年5至10月,台湾________与以________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B.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________
28、________年____称帝,定都应天府建立明朝。同年攻占大都,结束了元在全国的统治。
29、元朝的统一:________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30、元朝灭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________灭亡。
(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31、1920年3月,________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同年5月,________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32、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3、_______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_______会议在_______召开,通过了_______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34、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启用主张“铁血政策”的________为宰相,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_____________。
35、商和西周的经济状况如何?(从农业、手工业和土地制度等思考)
36、中苏是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都曾探索过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是如何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其建立有何影响?
(2)有人说苏俄曾探索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与“间接”过渡两种方式,“直接过渡”与“间接过渡”各是指什么?
(3)从中苏两国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中你有何启示?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有何具体的意义?
3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
39、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