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研制预防流感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提取某病毒样本,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检测到机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首次接种疫苗后,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细胞因子的作用
B.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C.在第二次注射后,抗体量增多的原因是记忆细胞能快速分泌大量抗体
D.实验结果说明,间隔一定时间多次接种该种疫苗,预防的效果更好
2、古诗词中也蕴含着大量的生物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中该区域中所有桃树构成了一个种群
B.“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体现环境不同对于植物的表型有较大影响
C.“燕燕于飞,参差其羽”体现了燕子通过传递物理信息来调节生命活动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鸟类的迁徙,体现出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3、正常人能轻而易举地将自己左右手的中指指尖正对——对指动作,而有一种脑受伤的病人却很难完成这一动作,当其左右手在相互靠近时,会看见两只手的中指指尖对偏。该患者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N1、N2、N3表示同化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1+N2+N3
B.图中A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N2/N1×100%
D.将动物粪便作为肥料还田,植物可从中吸收有机物,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5、农谚“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南瓜不打杈,光长蔓来不结瓜”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哪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
A.乙烯、脱落酸、生长素
B.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C.乙烯、赤霉素、生长素
D.脱落酸、赤霉素、乙烯
6、嫁接是把一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油桃和毛桃都是高等植物,油桃枝条可嫁接到毛桃的主干上发育成油桃树。下列关于嫁接后的油桃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育成熟的油桃树每个细胞都可以在离体条件下表达出全能性
B.油桃枝条细胞和毛桃主干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将油桃枝条嫁接后使之发育成完整的油桃树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要判断是否有细胞分化,可比较枝条上新生细胞和原有细胞所含的蛋白质种类
7、研究发现调节性 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 T 细胞数量由 Mcl-1 蛋白和 Bim 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 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
8、在细胞周期中,下列各项能周期性消失和出现的是( )
A.核膜和核仁
B.中心体和纺锤体
C.细胞板和赤道板
D.着丝粒和染色单体
9、退耕还林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退耕还林过程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B.在该演替的过程中,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
C.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
D.森林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较灌木群落高
10、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以下关于生态足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应大力建设生态工程,使其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
B.生态足迹越大,意味着人们改造环境的力量越大
C.多吃“原生态养殖”的牛肉会使生态足迹减小
D.绿色出行、使用低耗能电器,能减少生态足迹
11、下图是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的形式存在
B.⑤过程加剧了温室效应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的特点
D.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2、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如图为生物圈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度排放可打破自然界碳循环的平衡
B.当“碳中和”时,③的强度大于②的强度
C.大气中的CO2增多,使大气捕获的热能增多
D.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在群落内部循环流动
13、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处受到刺激时,电表测得的电位为动作电位,此时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兴奋传到a时,a点膜内为正电位,由Na+内流所致
C.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此时该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14、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000 mL清水与1000 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通过调整尿量维持渗透压的稳态
B.表示饮用清水后排尿速率的曲线是A
C.大量饮用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长跑运动员补充水分应首选生理盐水
15、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血浆中含有Na+、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17、植物存在明显的种群密度效应,其中存在两个法则:“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即植物种群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其产量与密度无关,最后产量总是一样的;“-3/2自疏法则”,即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获得足够的资源而继续生长发育,有些植株因不能 获得足以维持生长发育的资源而死亡。根据以上概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后产量衡值法则”降低了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各时期均符合“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C.“-3/2自疏法则”表明竞争的胜利者可能存在有利变异
D.高密度种植时,有些植株会死亡,不利于植物种群发展
18、如图表示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B.RNA与DNA的不同点之一是DNA是双链有氢键,RNA是单链都不含氢键
C.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分子上
D.过程②③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19、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淡水湖里所有的鱼 ②校园里所有的珠颈斑鸠③一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⑥梅溪湖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④③
20、研究小组调查了某地农田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食者 | 被捕食者 | |||
田鼠 | 稻螟 | 蝗虫 | 水稻 | |
蛇 | + | - | - | - |
田鼠 |
|
| + | + |
稻螟 |
|
|
| + |
蝗虫 |
|
| - | + |
A.在以上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稻螟处于第二营养级
B.田鼠与蝗虫之间属于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C.信息沿着食物链按水稻、蝗虫、田鼠、蛇的顺序传递
D.大量捕杀田鼠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21、“渐冻症”(AL.S)是一种传出神经元疾病。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导致患者的传出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降解
B.突触后膜上NMDA的作用是识别谷氨酸并作为通道蛋白运输Na+
C.传出神经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谷氨酸引起Na+过度内流,导致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水肿破裂
D.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通过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Ca2+内流来缓解症状
22、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种子,再进一步做如图所示处理,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③至④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多数是不利的
B.由③到⑦的过程涉及减数分裂和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⑨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3、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的流动形式是二氧化碳
B.参与过程②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①的依赖
24、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小檗碱的降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小檗碱通过抑制去乙酰化酶SIRT3来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体内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只有体液调节参与
B.若尿液中含糖则说明某人已经患糖尿病
C.小檗碱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等细胞
D.组织细胞上的小檗碱受体与胰岛素的受体相同
25、(1)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这说明体内血糖浓度________,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________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________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参与上述调节的组织和器官,在神经系统中有大脑皮层、________,内分泌腺有垂体、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________。
(3)器官移植难以成活,主要原因是外来器官对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来说是________,器官移植容易发生______________反应。
(4)某学生一参加大扫卫生活动,就会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来,离开现场后症状就消失。该同学的表现叫做________反应;引起该反应的物质叫________,引发该反应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
26、为了控制甘蔗的主要害虫蛴螬,有人将蛴螬的天敌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然而当地的袋鼬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澳大利亚正准备大量繁殖当地特产食肉蚁,吃掉泛滥的有毒蔗蟾。
(1)题干描述中没有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题干描述中存在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研究生物的种间关系是在_________水平上进行的。
(2)下图是某甘蔗林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H同化的能量是________kJ,G与H之间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7、植物形态建成受多种因素影响,科研人员对蓝光及赤霉素(GA)在植物形态建成中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
(1)光既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还可作为一种___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作为早期被发现的植物激素,GA对植物生长发育起___作用。
(2)已有研究表明,GA可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下胚轴伸长。为研究蓝光对这一过程的作用,科研人员用药物阻断拟南芥的内源GA合成并进行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蓝光可___(填“促进”或“抑制”)下胚轴伸长,依据是___。
(3)已知在GA作用下,赤霉素受体(GID1)可与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影响细胞伸长基因表达,进而导致下胚轴伸长。研究人员欲验证被蓝光激活的蓝光受体可对赤霉素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他们用药物阻断拟南芥的内源GA合成后,开展如下实验。
组别 | 植株及处理 | 预期结果 | |
① | 黑暗中野生型植株 | 加入GA | Ⅱ |
② | 蓝光刺激下的野生型植株 | D蛋白含量:+ 下胚轴的长度:++ | |
③ | I | Ⅲ |
请从A~G中选择I、Ⅱ、Ⅲ处应填入的选项:I___、Ⅱ___、Ⅲ___。
A.黑暗中的蓝光受体突变体植株
B.蓝光刺激下的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植株
C.蓝光刺激下的GID1突变体植株
D.D蛋白含量:+++,下胚轴的长度:+++
E.D蛋白含量:+,下胚轴的长度:+
F.D蛋白含量:+,下胚轴的长度:+++
G.D蛋白含量:+++,下胚轴的长度:+
(4)综合上述研究,植物形态建成是由基因表达调控、___和___共同完成的。
28、
(1)上图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2)将上图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三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 ,主要原因是 。若将甲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甲细胞中会发生[ ] 与[ ] 分离的现象。
(3)若丙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则在乙图中是指[ ] 。
(4)制作红茶的关键过程是“将细胞揉破”,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破坏生物膜系统使酚氧化酶与酚类接触,底物被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从而使茶叶变褐色,甲图中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 (填序号)。
29、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玉米叶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味两种。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上述栽种方式中,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 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现有情况下,为选取杂交种避免减产,在收获季节收集 (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窄叶)植株进行栽种。
(2)用两紫色籽粒的玉米作亲本,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
31、如图所示,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 _____(是/不是)Y染色体。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
32、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技术路线,以期获得甘蓝和萝卜体细胞杂交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原生质体时,常用两种酶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被直接诱导出芽生根外,还可以通过形成人工种子获得再生植株。
(2)为诱导融合体产生不定芽,通常应在培养基中加入两类植物激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获得抗盐植株,可选用融合原生质体作为人工诱变的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且需在含较高浓度的NaCl培养基中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