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B.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C.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髓鞘,构成一条神经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3、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因子激活B细胞后促进其直接分泌抗体
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4、下图是人体有关甲状腺分泌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数字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垂体,Y是下丘脑
B.寒冷刺激会引起②减少,④增多
C.③对X、Y的作用依次是正反馈和负反馈
D.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④可代表抗利尿激素
5、有学说认为:牵涉痛是由于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会聚后共用一个中间神经元再上传至大脑皮层;由于平时疼痛刺激多来源于体表,因此大脑依旧习惯地将内脏痛误以为是体表痛,于是发生牵涉痛。有关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a、b、c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a 为传入神经
B.牵涉痛的产生共用了神经元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脊髓
C.产生牵涉痛时,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产生兴奋
D.在形成牵涉痛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c上单向传导
6、下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A、B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a、b、c、d表示体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血浆,d表示细胞内液
B.与a相比,b中蛋白质含量更高
C.肌肉注射某消炎药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c
D.在饥饿状态下,B处的血糖浓度低于A处的
7、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不仅可以破坏群落的结构,还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最终演替成的群落类型不同
C.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般会逐渐增加
D.在一个群落中,两种生物间可能不只存在一种种间关系
8、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和鲍森•詹森的实验中都有单侧光照射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C.达尔文的实验说明感光部位和弯曲生长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
D.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9、MHC分子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蛋白质, 可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图示免疫过程中的a、b表示免疫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需要MHC分子参与
B.a细胞为B淋巴细胞,其分裂、分化过程需要细胞因子和抗原的刺激
C.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暴露后可被其他细胞吞噬
D.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清除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10、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群落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宽大,表面有茸毛
B.不同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C.森林群落植物的花多为风媒花,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D.荒漠群落植被极度稀疏,动物类型丰富
11、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志物易脱落会使种群密度偏小
12、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3、研究发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二者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又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下丘脑和垂体之间不是通过神经联系,而是通过血液联系
B.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属于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血液联系的实验动物可通过饲喂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
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都定向运输到垂体细胞并作用于表面受体
14、如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15、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激素直接相关的是( )
A.秸秆还田
B.间作套种
C.中耕松土
D.尿泥促根
16、如图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某研究小组为测定某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要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B.培养液需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生长素和动物血清等
C.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D.甲、乙细胞在持续传代培养过程中,均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18、任何一个种群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都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斗争的加剧可能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可能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1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
B.该图只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
D.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20、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2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那么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22、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 )
A.
B.
C.
D.
2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不小心摔伤时皮肤会出现红肿现象。一段时间后水泡和红肿现象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C.皮肤红是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红细胞进入组织液引起的
D.皮肤肿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
24、下列有关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波长的光可作为信号调节植物细胞的分化
B.光敏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能吸收红光调节植物生长
C.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是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D.植物根向地、茎背地生长都是重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25、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
(1)植物激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它具有________等优点。
(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就越高)。
实验一 | 实验二 | ||||
组别 | 组别生长素类似物的量 | 大豆芽长度 | 组别 | 乙烯利的量 | 大豆芽长度 |
A | - | 16mm | a | - | 16mm |
B | + | 24mm | b | + | 24mm |
C | ++ | 33mm | c | ++ | 12mm |
D | +++ | 23mm | d | +++ | 10mm |
从实验一的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________。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通过实验一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作用。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兴趣小组又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枝条绘制出图乙。
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
26、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免疫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由_____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此过程属于_____免疫。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此免疫过程属于_____免疫。
27、根据课本原文填空
(1)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更显著。
(2)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_______________,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3)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4)不同物种之间,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5)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8、某种自花传粉的禾本科植物果实有颜色和喙等性状,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下表是关于该植物喙的3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实验组 | 亲本组合 | 子代情况 |
一 | 无喙×无喙 | 无喙 |
二 | 无喙×有喙 | 有喙 |
三 | 实验二F1自交 | 有喙:无喙=3:1 |
根据实验______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
(2)黄白色果实和黑褐色果实是一对相对性状,将果实为黄白色纯种植株与果实为黑褐色纯种植株杂交,F1全部为黑褐色,F2中黑褐色∶黄白色=15∶1。
①由此推断,该植物果实颜色受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F2的黑褐色个体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______,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若(2)的亲本中果实为黑褐色的无喙,果实为黄白色的有喙,以它们为实验材料探究该植物果实喙和颜色在遗传过程中是否遵循白由组合定律。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喙和果实颜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9、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1)人体内首先通过___________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
(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D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据图分析,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__________过程,而后者有.
(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___________刺激而活化.
(5)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①______;②__.
30、如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 __________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_________ 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 ______________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
31、下图是人的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图中的甲处,引起甲合成并分泌a的过程称为 。
(2)由图中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其直接调节的是 过程。图中细胞内的系列变化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 的作用,使机体产热增加。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1.挑选两只生长期的健康且大小、性别相同的兔。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只兔血液中 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2.第4天开始,一只兔正常饲养,另外一只实验兔 。
3.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只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Ⅱ.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的一项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 。
②请推测步骤纠正后第三步的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
③本实验设置了哪两种对照: 。
32、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1)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的性状。
(2)形成基因A与a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如果该植物的的4号染色体,多一条称为三体,这种变异属于_____ 。
(3)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该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非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注:高茎、矮茎基因分别用D、d表示)杂交组合:将多对_______________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
①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