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电的智能制造,某一企业是孤掌难鸣的,必须本着开放协作的原则,多家企业联合共同打造一个互联的平台。
②在某些贪官看来,通过所谓的“大师”的点拨,就能找到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
③欧洲杯八强诞生后,回想过去二十天观看的比赛,欧洲杯为我们呈现了一道道秀色可餐的大餐,让球迷们大呼过瘾。
④娱乐圈风波一个接着一个,大明星大导演们离婚的事还没有消停,师徒二人反目成仇的闹剧就已粉墨登场。
⑤设置“第三卫生间”,是为了解决女儿协助年迈不便的老父、儿子协助步履蹒跚的母亲、爸爸协助年幼胆小的女儿等难以启齿的如厕问题。
⑥晚上的迪拜看上去比普通滨海城市领先了不止一个世纪。近日,来自德国的27岁摄影师拍下了迪拜无与伦比的美丽夜景。
A. 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与文中画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奋斗不止。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A.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傍晚的秋水有另一番况味,王勃如是说。
C.鲁迅《拿来主义》中有言: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要我说啊,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万万要不得!最后恐怕得不偿失呢。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针
墨中白
泗州人喜食鱼,善捕鱼。人常下水,会受风寒,年纪大,腿脚胳膊会酸痛。有病就要治,汴河桥头的许三楼就能医。许三楼治病,很少开药,他常告诫人说,是药三分毒,人生病,是身体中了邪气。有人就医,问清病因,许三楼便拿来细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去。一般扎针七天,准好。
许三楼每天太阳偏西准时关门。如来晚了,不管是平民乞丐,还是达官贵人,对不起,明天再医。也有破例时候,一次,钱家当铺少爷上树掏鸟窝摔下后昏迷不醒,钱家人急抱孩子找许三楼。听见哭声,许三楼快步出屋,钱家人一见,扑通跪下,求他救人。许三楼猛一转身说“拿针来。”说着话,接过银针,一二三四,银针瞬间扎下,不一会儿,孩子嘴角开始抖动,许三楼脸上露出笑意,紧接着,五六七,又飞快扎下三根银针,孩子睁开眼睛。
钱家送来白银百两,可许三楼只收十文钱。
还有一次破例。新来知府白一品腿酸疼不能站立。师爷上门请许三楼。许三楼认真对师爷说,家中病人多,实不敢离开半步,还请知府上门才好。师爷回去告诉知府,白一品没有生气,坐轿去见许三楼。
白一品亲自登门,许三楼握针出门迎接,并示意知府不要下轿,就坐在里面扎针。
一二三四……十二根银针扎上腿,白一品顿感觉疼痛减轻许多。半个时辰过后,许三楼将白一品腿上银针起了,告诉他明天还来,要接连针七天,才好。
针腿时,透过轿窗,白一品看到前来找许三楼看病的人排着长队。
第二天中午,白一品到许三楼家门外和百姓一起排队。
看见等候在外的白一品,许三楼心想,都说新知府清正廉明,关心百姓,看来是真的。自己昨天破例针腿没错,知府离开腿哪行哟?许三楼走到知府面前,要为他扎针。白一品摇头说,等吧。白一品坚持排队。许三楼很感动。
第三天再针腿时,白一品发现自己是第一个,等腿针好,看病的人才陆续赶来。几天都这样。七天后,知府腿好了。白一品开心说:“这下不用坐轿啦。”说着话,他从怀中掏出七十文钱,许三楼也不拒绝,伸手接下。
傍晚,许三楼收拾好银针,正准备关门,忽然从汴河桥飞奔一匹马来,跑到门前,从马上跳下一个红脸大汉。来者双手抱起许三楼准备将他送上马背。
“何事?”许三楼也不惊慌。“随俺上山治病。”“不带针,去何用?”红脸大汉一听,放开他。
许三楼进屋拿把银针,顺从地坐到他身后,双手紧紧抱着红脸大汉后腰。白马急驰。半袋烟工夫,马已跑到重岗山。进了山门,红脸大汉下马一看,傻了,身后坐的人不是许三楼,是个十岁男童。
男孩告诉他说,自己是许三楼的五公子,父亲坐上马后,准备亲自前来,可想到明天还有许多病人来扎针,无奈临时改变主意,让其前来,还请谅解。“你也会针?”红脸大汉满脸疑问。男童点头,一脸认真。红脸大汉半信半疑将他领到母亲身边。问清病情,男童拿过银针,一二三四……瞬间针已扎好。“感觉如何?”红脸大汉抱着母亲双肩,不放心地问。“舒服。”见母亲闭上双眼很享受,红脸大汉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连针七天,母亲腰不疼了。红脸大汉拿出金银珠宝,男童谢了,只取七十文钱,下山。
知府得知消息后,去找许三楼,让他帮助劝说山匪孙飞虎,把劫去的救济粮归还给府衙。
许三楼点头说:“试试看吧。”
重岗山寨。红脸大汉热情款待五公子。那可是救命粮。山上的弟兄也等米下锅呀……
五公子告辞。孙飞虎一直送到山下。临别,孙飞虎左脸上停落一只苍蝇,他刚想伸手拍。只听五公子说“去。”话音刚落,孙飞虎就看到眼前立着根细银针,针尖上的苍蝇正挣扎拍打着翅膀。“有的钱该拿,有的米不能吃呀。”丢下这句话,五公子飞身上马。
瞅着一路扬起的尘土,孙飞虎禁不住摸了摸左脸,感觉脸有点木。孙飞虎发现嘴歪时,满山正飘着细雨。
汴河桥头,一个蒙面人找到许三楼,求见五公子。“五公子出远门了。”“何时回来?”“你的脸不是受一般风寒,要马上针。”许三楼答非所问。半个时辰,取针。许三楼交代说,“嘴歪最怕风寒,如你用心医治,也不必前来扎针,每天此时只须面向阳光,双手抚心,我便在家为你下针,十天,准好。”
歪嘴人将信将疑骑马回山。想到一路上遇到那么多讨饭灾民,再摸下自己的歪脸,他叫人把救济米全部送还给府衙后,这才安心下来。
中午十二时,孙飞虎面南朝泗州城许三楼家方向坐好,他刚把双手放在心口,就觉得左脸上,仿佛真有银针一根接着一根扎下,半个时辰后,孙飞虎感觉左脸上针又被一根根拧下。
隔水隔山又隔城的,许三楼真能在他脸上扎针?孙飞虎不信。不过,许三楼没有骗他,十天后,他的歪嘴真的恢复了原形。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关于泗州人喜食鱼、善捕鱼的环境描写,具有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
B.小说塑造了知府白一品清正、廉明、爱民的形象,对主人公许三楼起到了映衬的作用。
C.银针扎脸的情节不仅表现了五公子的机智,而且丰富了小说的情节,设置了悬念,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
D.小说结尾处银针显露出神奇的功效,实则与前文“人生病,是身体中了邪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请简要分析许三楼的人物形象。
【3】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以“神针”为题的妙处。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2)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
(5)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8)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
(1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抱布贸丝。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鲲鹏振翅飞向高空的情形,从而凭借六月的海风飞到南海。
(2)钟嵘《诗品》中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不平之鸣。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 ”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6、(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归去来兮辞》 里写陶渊明回乡后喜话家常、与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了一幅碧水连天、晚霞映照江渚之上、野鸭时翔时集的宁静致远的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的文章应“言近旨远”,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这一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描写战士以身殉国、视死如归,令人肃然起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
(5)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精练的语言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贤能和忠诚。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 , ”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 , ”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 , ”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指明了屈原产生怨恨的原因。
(2)李密《陈情表》中,运用左传中的典故,表达报恩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登快阁》中,诗人表示自己期望坐上归船,决意归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缚鸡行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岁暮夔州西阁。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
【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写一个好逸恶劳的奴才,偷了家里一只鸡要去卖了换钱,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
B. 三四句说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所以要卖掉它,却不知鸡卖出也要遭受厄运。
C. 五六句是说人为何那么厚待虫子,而对鸡却那么刻薄呢?“我”赶紧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
D. 七八句写诗人反复想,鸡与虫一得一失,实在不能两全,只好倚靠山阁,注视着寒冷的江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鸡虫得失”在诗中指鸡卖不掉,鸡要吃虫,是鸡得而虫失;卖了鸡,是虫得而鸡失。现多用来指不必计较的微小的得失。
B. 全诗语言凝炼工整,采用散文化的句法,显得平易顺当。“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活情趣。
C. 诗歌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将欲尽未尽之意融入景中,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和领悟,从而引发出深沉的思考,显得有些拖泥带水。
D. 全诗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流露出了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之情,以及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B.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
D.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富有才干,勇于进谏。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
B.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太子和梁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
C.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意,而是坚持依法判处。
D.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王生在朝堂上故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
【4】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
(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
【5】张释之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刚过去的两届奥运会,造就了两位“苏神”。
苏翊鸣是一战封神的17岁“传奇少年”,初登冬奥赛场就收获一金一银。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我热爱单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场比赛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待未来,他说:“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追求。”
苏炳添是三战奥运的32岁田径老将,多年前,年龄就已经成为他的弱势,他也曾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挣扎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留下,选择迎难坚持。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
两位“苏神”,小将忠于所爱、不懈追求;老将忠于所选、迎难坚持。二人追求梦想的历程对青春年少的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对两位“苏神”逐梦历程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