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A. ②⑤ B. 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
2、下列句子中“一”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思成:一念执着
顾学文
1925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在宾大完成学业后,梁思成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观摩各地建筑。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都写出了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没有,粱思成被深深刺痛了。他说:“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回国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投入建筑事业中。1932年,梁思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古建筑调查。跳蚤、臭虫、蝙蝠是调查路上的“亲密伙伴”。但对执着于事业的人而言,苦难有时也会伴随快乐。粱思成甘之如饴:“被(臭虫)咬得很厉害,但我追猎遗构多年,以此时此刻最感快慰。”
“当年,先生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共测绘了2738座古建筑!那是什么年代?战乱!他们真的是拿命在做啊。”他的学生杨鸿勋唏嘘不已。
1942年,梁思成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在这时,妻子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不便,全家贫病交加,他依然伏案写作。
1944年,《中国建筑史》一书完稿。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震惊,但没有人能想象得出,这样一本著作,诞生于李庄(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迁徙到这里)那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杨鸿勋如是说。
不仅是《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完成的。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在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时,另外加上了两个不属于中国的城市——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他和林徽因一起,把这两个城市的古迹详尽地标注出来,并以自己的专业精神说服美军司令,对日本的那些古迹也要保留。而此前,梁思成一家已有两名亲属牺牲在抗日前线。
“要是从我个人情感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目睹古建筑被毁,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都是人间悲剧。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与热爱,才有这样震撼心灵的以德报怨。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生执念,当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陷入大拆大建的热潮中时,梁思成一次次仗义执言,秉笔直书。
1950年,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一文,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在这份长达数十页的方案中,粱思成与陈占祥详尽地阐明了他们对于北京未来规划的方案:北京应该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不应该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北京古城的基础上建设首都行政中心,而应该在北京西郊开辟一个新的行政中心。
然而,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放弃老城重建新城几乎没有可能。粱思成激烈地与人争论、大声地呼吁。如杨鸿勋所言,他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当时一边倒的社会热潮中,他没有人云亦云。“我敢于争论,一个人没有主见是不行的。”然而,轰隆隆的铲车声、一下下沉闷的大锤声还是淹没了梁思成的呼喊,古迹一点点消失,迎接他的是默默的悲苦:“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1956年之后,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上繁重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活动任务,梁先生很难再潜心于学术研究。”那时伴在梁思成左右的杨鸿勋心里非常清楚:“他其实很想开展民居研究。”但只有一次,梁思成带着杨鸿勋和其他几个学生去了趟东交民巷,后来再也没有了第二次。因为,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时,为爱妻林徽因设计墓碑是梁思成唯一能作的设计。
的确,虽然在梁思成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脊椎病恶化,直不起腰来;但无论什么时候,他的人格都没有弯,他在精神上站得笔直。
1972年,梁思成走了。但他所开拓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还在延续着。
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在呈现现代性的同时也要珍视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也要回首往昔。这时,人们总会频频回想起,许多年前,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一生执念。
相关链接:
①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国徽等作品的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②“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摧残……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而国人多熟视无睹。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为习惯也。”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1952年)
【1】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期间和欧洲考察建筑期间,梁思成看到各国都有自己的建筑史而中国没有。这深深地刺痛了他,促使他下决心写一部中国自己的建筑史。
B.回国后梁思成和林微因一道开始了古建筑调查。当时的中国民生凋敝,他们野外调查也异常艰苦,但和亲密伙伴在一起工作,他甘之如饴。
C.梁思成在艰苦的环境里,强忍身体的病痛,克服困难,坚持写作,在战乱中著成了《中国建筑史》。
D.要是单从个人情感出发,梁思成也恨不得让美军炸沉日本,但犹豫再三之后,他还是决定以德报怨,说服美军司令,保留日本古迹。
E.1944年完稿的《中国建筑史》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震惊,它实现了梁思成本人早年间的愿望,填补了中国人自己编写建筑史领域的空白。
【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建筑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理应加以保护。不管它是老北京斑驳的城墙,还是侵略者土地上的京都和奈良。
B.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建设刚刚开始,当时的人对古建筑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尚未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古建风貌的重要性。
C.梁思成视北京的古建筑为自己的皮肉,因其被毁而痛心疾首。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他思想的先进性,古建不可再生,传承文明是每一个民族的责任。
D.梁思成在我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伟大贡献,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中国建筑史》就是一部奠基之作。
【3】综观全文,你认为梁思成身上有哪些品质最应该为后世所铭记?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的《氓》表明我国的先民在缔结婚约前有问卜的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的鲲鹏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乘扶摇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________”一句提示了即便如此,作者眼中的鲲鹏依然有所凭恃并非真正的逍遥。
(3)在《三峡》中,郦道元从色彩、情态的角度描写春冬时分三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两句写出了诗人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特征,被誉为“尽写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述“小”和“大”的关系,表现认知、行为差异性的句子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与小人,是《论语》中常常对举的两类价值取向不同的人。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面对“义”与“利”的时候,做出不同价值指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中国史学经典,《春秋》的文风被古人盛赞为“微言大义”。与此类似,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文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人类较早驯化的牲畜之一,马在中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与“马”有关的古典诗文也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形象的语言称许屈原:他自觉远离污泥浊水,就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浊的环境,在尘埃之外浮游,这样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适在《燕歌行》中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的相思之情,从侧面折射出战争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篇名句
(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仓廪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_ ,上服度则六亲固。《管仲列传》
(7)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8)______________,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况《荀子·劝学》
(9)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___ 《项羽本纪 》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4)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10、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①。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抄。
注释:①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刺《赠弹筝者》)
【3】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三径就荒 就: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审容膝之易安 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策扶老以流憩 策: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聊乘化以归尽 聊: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多处情托于物,情寓于景。请你试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高考,湖南女孩钟芳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选择了她钟爱的考古专业。消息一出,却遭到一些网友质疑,称“没钱途”“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得知此事后,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作为一名也即将面临专业选择的高三学生,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