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菁高中儒山文学社编辑校刊《儒山》,他们将文章分为若干组,现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超级Mary》《魅力扬哥》《老王》
第二组:《质疑加西莫多》《也说民国的底气》《绝不平庸——我眼中的孙少平》
第三组:《荀子,绚丽的牡丹》《墨家的侠与义》《白马非马辩》
第四组:《网络,当负责任的言说》《不怕,我的中国男足》《足球,我们缺的是钱吗?》
A. 凡人小事 悦读生活 走进诸子 我思我在
B. 生活浪花 阅读生活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C. 生活浪花 悦读生活 百家争鸣 课前演讲
D. 凡人小事 阅读生活 思想火花 课前演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我国,随着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大力融合、电子商务国内贸易与跨境贸易齐头并进,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B.17世纪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明代航海指南《顺风相送》中的一段关于钓鱼岛的文字是目前能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该岛屿的文献资料,是有力的历史证据。
D.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中秋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瓣饭
迟子建
我正出神地蹲在灶坑前看火,灶房的门响了,爸爸回来了。他一进来就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你妈还没回来?”
“回来了,又走了。”我说,“找你去了。”
爸爸皱了皱眉头,突然盯着那顶高高的纸帽子问我们:“你妈妈今天又游街去了?”
“去了。”姐姐说。
“游街时没人打她吧?”
“没人打她。她戴着高帽子走,好事的人跟着看看而已。”姐姐说。
爸爸略感欣慰地哦了一声,嘱咐我们先吃饭,然后自己转身又出门寻妈妈去了。
他出门一会儿,妈妈便无声无息地回来了。她进来没有和弟弟说话,也没有搭理我。径直进了里屋。我跟了过去。她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泪眼朦胧。她说:“知道爸爸上哪儿找我去了?他上梁老五家!”
“你是不是碰到梁老五的老婆了?她骂了你?”姐姐问。
“是啊,我路过梁老五家,正赶上他老婆出来泼水。她一见我就骂:‘你一个特务还想养汉养到我家门口!’然后故意把水泼到我脚下。”
妈妈说完,像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一样,嘤嘤哭个不休。
姐姐说:“妈,你别生爸的气。爸去他家找你,肯定以为你去那里找他去了……”
“那梁老五的老婆凭什么那样污蔑我?”妈妈一梗脖子,天真地问。
我说:“就是因为你比她长得好看,她看着眼气。”
妈妈含泪笑了。她笑得很好看。
姐姐不失时机地告诉她,爸爸很惦念她,向我们打听她上午游街时受没受委屈。这个“苏修特务”听到这番话后,眼睛里就泛出温柔亮色了。她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嘟嚷一句:“这么晚了,他别是因为上老梁家遭了白眼,想不开了,我得出去找他。”
妈妈一转身消失在夜色中。我坐在灶坑前,灶膛的火微微熏炙着我,使人昏昏欲睡。正在似睡非睡之时,院子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爸爸推门而入了!
“你妈妈还没回来?!”
我看不清他的脸,只听见他焦急的声音。
“回来了,又找你去了。”我有气无力地说。
“她怎么不知道在家等我?”爸爸抱怨道。
“那你怎么不知道在家等她?”我反问。
“她是个女人,我不放心她天黑时一个人在外面,我不去找她行么!”爸爸跟我喊道。
“那她怕你不当校长去当装卸工想不开了,她在家能坐得住凳子么?”我抢白爸爸。
姐姐简短地把妈妈遭梁老五老婆羞辱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更加着急了,他说:“我得赶快去找她,她哭完了出去,别再出点什么事。”
爸爸像旋风一样来去匆匆。那夜伸着一条长舌头,把他又卷入黑暗之中了。
钟摆左摇一下,右摇一下,时间就让它给这么不经意地摇走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弟弟开始伏在饭桌一角打盹,我和姐姐有些提心吊胆了,爸爸妈妈是否真的去死了?他们是不是抛下我们不管了?
我们一旦把事情往坏处想了,就魂不守舍了。这样思来想去,便觉得他们已经死了,于是此起彼伏地哭着,把夜都给哭深了。
突然院子里响起脚步声,我们三个人几乎同时奔向门口,爸爸妈妈回来了!
他们进了屋里,一身夜露的气息。爸爸和颜悦色地提着手电筒,妈妈娇羞地抱着一束花,那花紫白红黄都有,有的朵大,有的朵小,有的盛开着,有的则还打着骨朵,还有一些已经快凋谢了。爸妈都是爱花的人,我们家的窗台上除了冬天,似乎从来都少不了花儿的影子。在爱花的问题上,爸爸更像个女人,极具怜惜之情。他清晨起来的惯常动作是,先奔到窗台去闻闻野花的香气。他从粮库回来骑自行车走山路的时候,只要天气好,又碰到了姹紫嫣红的野花,他总要停下车子采上一束。所以他回家的时候,车把上常常别着一束花。镇子里的一些人见了会啐口痰说:“臭老九就爱瞎浪漫!”
妈妈抱着那束花经过饭桌的时候,许多花瓣就落进了粥盆里。那苞米面粥是金黄色的,它被那红的黄的粉的白的花瓣一点缀,美艳得就像瓷盘里的一幅风景油画。
我赶紧去灶房当我的司火女神。柴火已经灭了,我又重新点燃,把那份落着花瓣的饭给重新热了。
当我端着粥盆回到里屋时,正赶上妈妈把那束花往一个大罐子里插,她一摇晃,好家伙,又有一批花瓣落在饭上,这盆粥真是香气蓬勃了。
妈妈把花插好,将它摆在八仙桌中央。深夜全家团聚在桌子旁,吃起了花瓣饭。谁也没舍得把那些花瓣挑出来扔了,我们把它们吃了。那是我们家吃的最晚的一顿饭,也是最美最美的一顿饭。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没有交代时代背景,但是作品中“游街”“苏修特务”“臭老九”等词语,表明故事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B.小说中梁老五的老婆对“妈妈”出言不逊,甚至用水泼她,这让“妈妈”觉得屈辱而哭泣。而“我”则夸“妈妈”长得漂亮,安抚了妈妈的情绪。
C.小说中父母因担忧彼此而反复出去互相寻找,这种互相寻找构成了小说的叙事线索,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非常年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理状态。
D.小说与铁凝的《哦,香雪》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揭示了共同的主题,但反映的历史时期并不同一。
【2】小说采用了“我”这一儿童视角叙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有人评论说:“迟子建的作品‘忧伤而温情’”。也有人说:“迟子建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深藏于‘温情’的底色之下”。请简要分析文中书写了哪些温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合乎规范的车轮即使在高温环境中也不能改变它的弯曲。
(4)《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写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与其仰望星空耽于空想,不如脚踏实地进入学习实践。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之多之深之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萧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认为,小有小的凭借,大有大的凭借。比如“______”,那么就只能承载草芥;而学鸠不理解,所以对大鹏的行为提出“__________”的质疑。
(2)《琵琶行》中多“月”。其中,用来渲染一种静寂寥廓环境氛围的一句是“______”,用来渲染一种孤寂凄寒环境氛围的一句是“ 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中直接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2)《岳阳楼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都应秉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3)在《逍遥游》中,蜩和学鸠对大鹏怒飞云天、扶摇九万里的行为不解,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质疑,认为没有自己逍遥,而庄子则嘲讽它们“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唐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①,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②,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天官:天上的星官。②刁斗:行军中的工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C.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虽情真意切,却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D.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朔二年壬戌,十月,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圉师杖自然一百而不以闻 田主诣司宪讼之,司宪大夫杨德裔不为治。西台舍人袁公瑜遣人易姓名上封事告之,上曰:“圉师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岂非作威作福!”圉师谢曰:“臣备位枢轴,以直道事陛下,不能悉允众心,故为人所攻讦。至于作威福者,或手握强兵,或身居重镇;臣以文吏,奉事圣明,惟知闭门自守,何敢作威福!”上怒曰:“汝恨无兵邪!”遽令引出,诏特免官。麟德元年甲子,四月,丙午,魏州刺史郇公孝协坐赃,赐死。司宗卿陇西王傅义等奏孝协父叔良死王事,孝协无兄弟,恐绝嗣。上曰:“画一之法,不以亲疏异制,苟害百姓,虽皇太子亦所不赦。孝协有一子,何忧乏祀乎!”孝协竟自尽于第。乾封元年丙寅,九月,戊子,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广平宣公刘祥道薨,子齐贤嗣。齐贤为人方正,上甚重之,为晋州司马。将军史兴宗尝从上猎苑中,因言晋州产佳鹞,刘齐贤今为司马,请使捕之。上曰:“刘齐贤岂捕鹞者邪!卿何以此待之!”二年丁卯,春,正月,上耕籍田,有司进来耜,加以雕饰。上曰:“耒耜农夫所执,岂宜如此之丽!”命易之。既而耕之,九推乃止。上屡责侍臣不进贤,众莫敢对。司列少常伯李安期对曰:“天下未尝无贤,亦非群臣敢蔽贤也。比来公卿有所荐引,为谗者已指为朋党,滞淹者未获伸,而在位者先获罪矣,是以各各杜口耳。陛下果推至诚以待之,其谁不愿举所知!此在陛下,非在群臣也。”上深以为然。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圉师杖自然一百而不以闻
B.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圉师杖自然一百而不以闻
C.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圉师/杖自然百而不以闻
D.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圉师/杖自然一百而不以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枢轴,处于中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部门,一般指中央权力机关;文中指的是左相之职。
B.甲子,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历法,可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的“甲子”是指该年的四月。
C.籍田,在正月春耕之前,帝王率百官亲自耕田的一种典礼;寓有重视农耕、祈求丰收之意。
D.朋党,古代官场上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集团;往往会扰乱政局、滋生腐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许圉师的儿子犯了罪,他加以包庇;被发现和受斥责后不加悔改,反而为自己辩解,还认为是遭人攻击,被皇帝罢免了官职。
B.孝协犯罪被判死刑,有人以孝协之父曾为国捐躯且他又无兄弟为由,替他请求减刑,但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准许,最终他在家中自尽。
C.刘齐贤品行正直,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爵位;他任职之地的鹞鹰很出名,史兴宗想要让他捕捉鹞鹰进献,但这一想法被皇帝驳回。
D.在皇帝责备大臣进贤不力时,李安期大胆直言,认为因朋党兴盛,进贤者易被朋党打击,问题出在皇帝自身,得到了皇帝的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耒耜农夫所执,岂宜如此之丽!”命易之。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淘《六国论》)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宋儒吕祖谦有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