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理性的答记者问现场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南海造岛合情合理,无可非议。
②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③舞台上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④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⑤向西望去,远远地有座高冈,冈上林木蓊郁,秀色可餐。
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店铺因缺乏竞争实力而纷纷关门,剩下的几家也如同凤毛麟角,勉强度日。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2、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然,固相师之道也
B.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C.吾道一以贯之
D.何谓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位老人的讲述①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疲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②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两年前,达吉亚娜③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④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
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时,顺手撒开,就好像一只飞翔的鸟,不经意间遗落下的一片羽毛。谁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让他做什么事情,他只是想早点把桦树皮打发掉,好出去做他的活计。安草儿喜欢干活,那天有一只驯鹿的眼睛被黄蜂白蜇肿了,那时他的心里只有驯鹿的那只眼睛。
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时,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
熊祖母啊,
你倒下了。
就美美地睡吧。吃你的肉的,
是那些黑色的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睛,
虔诚地放在树间,
就像摆放一盏神灯!
营地虽然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我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安草儿进来了,他又往火上添了几块柴火。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
我走出希楞柱。混合着植物清香气息的湿润的空气,使我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得十分畅快,疲乏一扫而空。月亮升起来了,不过月亮不是圆的,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它微微弯着身子,就像一只喝水的小鹿。月亮下面,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满怀忧伤地看着那条路。安草儿走了过来,跟我一起看着那条路。那上面卡车留下的车辙在我眼里就像一道道的伤痕。 忽然,那条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团模糊的灰白的影子,跟着,我听见了隐隐约约的鹿铃声,那团灰白的影子离我们的营地越来越近。安草儿惊叫道,木库莲⑤回来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铃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节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注]①题目为编者加。“一位老人”即文中的“我”,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妻子。②安草儿,老人的孙子。③达吉亚娜,老人的女儿。④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⑤木库莲,一头白色驯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中说“我等来的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写出在现代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之下,鄂温克族的生态环境遭遇到了巨大的破坏,这让老人惊忧。
B.“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说明他从没把这件事当作一件重大的事来做扶择。他纯真善良,真心喜爱大山里的生活,真诚关心驯鹿。
C.老人为古书记唱的那首葬熊的神歌里,有对熊的感恩与谢罪,也有对熊的虔敬与推崇,这是图腾崇拜观念的一种体现,表达了她坚守大山的决心。
D.结尾处的木库莲在月夜中回归,地上的白色驯鹿与天上的淡白月亮浑然一体,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场景纯粹温馨,折射的是作者悲悯的情怀。
【2】小说特意选用一个90岁的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
【3】在小说原文中,迟子建借老人之口说“这是一个我满意的苍凉的自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苍凉”的意蕴。
4、古诗文默写
(1)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情感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由“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相近的诗句,如:《归去来兮辞》“ , ”,《滕王阁序》中的“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着力描写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看淡荣辱,不会因外界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更加沮丧的句子是“ , ”。
(5)《逍遥游》中与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7)《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 , , , ”。
(8)《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2)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的景象也勾起了词人的故国之思;而“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论语·为政》中,孔子教导子路对待学问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次写到月亮而作用各不相同:描写月色,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一句则浓缩了琵琶女的卖唱人生,感慨时光白白消磨。
(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揭示韩愈倡导的“以能者为师”理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篇名句默写。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跟人相处时,孔子警醒我们“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跟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3)《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庄子•逍遥游》中,表达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李密的坎坷命运。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反问的手法,写楼阁间的通道横越空中,高大壮丽,极言其构筑精巧。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之路的担忧,也用蜀路艰难劝阻友人。
(3)《岳阳楼记》中通过描写鸟、鱼的活动来表现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雨花台
魏禧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柴荆:茅屋。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题为“登雨花台”,笔墨以登高览物、描画景物为主,且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
B. 颔联运用设问,写战火遍地,山河破碎,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
C. 颈联中“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之景,也暗指异族入侵,但新草展露的生机让人颇感欣慰。
D. 尾联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的景象。
【2】请分析本诗前三联中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齐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
A.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C. 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D. 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 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 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 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课外、课内)
(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2)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
(3)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论语》)
12、微写作
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请你从《边城》、《呐喊》、《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相关的两三个事件,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他(她)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要求: 150字左右。